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今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财政政策的作用是,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启动后,政府财政支出就相应减少。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多种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而所谓“双稳健”,其实是中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的口语化表述,其突出特征是各种措施组和均采取中性姿态,走中间道路,突出一个“稳”字,总的政策倾向是既不明显扩张又不明显紧缩。这“双稳健”政策的提出意义非凡:一是始自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谢幕”,赤字财政将向收支平…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以来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效果。在当前情况下 ,我国还不具备实行大规模减税的基础和条件 ;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会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惜贷”现象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要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就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样才能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降低财政支出成本.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特征,提出施行稳健财政政策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稳健性政策(中性政策)三大类。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和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呢?一、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国家增加或减少国债的发行、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调整税收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或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放宽或限制贷款条件等则属于货币政策的范畴。2.实现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  相似文献   

5.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干预是不同体制国家的共同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是协调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根据财政政策具体的实施效果,通常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6.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和实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是我国应对国际、国内严峻经济形势的一项及时重大取措,它的实质是以发行国家建设债券。用增加一部分财政赤字的办法来进行政府直接投资、带动其他投资、刺激消费、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路子。辅以实施的是适度放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收入增加,国内投资、消资市场旺盛。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应坚持这项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7.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干预是不同体制国家的共同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是协调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根据财政政策具体的实施效果,通常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财政政策日益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财政政策在弥补市场失灵、引导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财政政策实践经验、吸取其教训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意义重大。改革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的规模应当适度,财政支出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政府实行财政政策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的财政贴息手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在财政领域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财政赤字率、债务负担率提高过快的事实,严重地影响了财政收支平衡任务的实现。为此,本文针对中国的财政现状,认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贴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片低迷,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内需不足、外需疲软,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欠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大行其道,其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毋庸置疑,但政府债务持续累积、财政赤字规模不断加大,国民经济所面临的"硬着陆"风险亦不容小觑。依靠巨额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长期内不可持续,必须重新审视积极财政政策,摒弃财政赤字幻觉,夯实财政经济基础,回归稳健财政,确立财政政策的民生价值取向,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持续促进作用,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相似文献   

11.
【热点综述】 1.2008年10月24日,国务院批复2万亿铁路投资计划。 2.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 ,依据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分工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调整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最终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政策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表明,我国从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主要特点是用高国债、高财政赤字的手段,拉动国内经济。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典型特征。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这一政策帮助我们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但积极财政政策会导致财政赤字长期高位不下,如果再加上一些地方隐性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应通过提高“两个比重”,增强财政抗风险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严密监测经济运行,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监督立法,防范财政风险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支出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支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公共财政的需要,投资效益低下,因此,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投资行为的分析,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因地制宜,进一步明确和界定本地政府财政投资范围、调整和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强化财政投资支出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前提。保障民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公共财政是政府保障民生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渠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公共财政体制,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体现民生保障导向;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财政民主决策,切实提高财政民主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高考天津文综政治试题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第5题):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图1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这道选择题材料简单明了,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基础上的判断推理能力。本题选项B本身表述错误;从图表看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存在财政赤字,属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育投资与经济的发展台湾省重视发展教育。1980—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平均为4.3%,最高年份达4.84%;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平均为15.84%,1984—1985年度高达16.57%。1981—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6.78%,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GNP)”13.25%的年均增长速度。从人均教育经费来看,1980—85年度平均每年增长12%,而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是11.45%。因而,人均教育经费的增长快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来提高社会的消费倾向和加强投资引诱,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考虑到中西制度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我们在借鉴时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0.
自“九四”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逐步调整变革,虽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经济建设支出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依然偏高;行政事业支出连年攀升,居高不下;科教文卫事业费、社会保障及财政补贴等支出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些都是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必将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为了建立一个支出合理增长,内部结构有保有压,能够有效的规范支出行为、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确保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本文经过对徐州市一般预算财政总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四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徐州市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现状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仍然有待于提高。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必须从部门预算、政府转移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入手优化徐州市的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