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珠海,有一颗教育明珠———拱北小学。该校有一句教育口号:教学生6年,为学生60年着想。几年来,拱北小学努力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今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诸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镜头一:教师评价拱北小学以评价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使评价的过程更加民主和开放。学校每学期都有“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活动,由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学生给老师…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这是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  相似文献   

4.
我与学生签“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班主任》2009,(12):22-23
班里有些行为习惯不良的“特别”学生,教育起来难度比较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与“特别”学生签订协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生违纪,是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促使其转化,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学校对违纪学生不加教育,动辄罚款,有些则虽有教育,但因不能立竿见影,便对屡教屡犯的学生进行罚款。他们乐于此道,还美其名曰“罚款教育”。殊不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所谓“教育”,不仅违背教育规律,而且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有些教师发牢骚:“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我从教十余年,也感到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唯我独尊,顶撞父母,在校不思学习,自由散漫,目无老师。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根源,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也有学校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社会环境的影响有老师讲:“我们一节课的辛苦比不上一个电视镜头。”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应该讲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一些少儿类节目,在教育孩子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影视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不良影片、镜头时…  相似文献   

7.
晒干玉米株的妙用在农村,到处可见晒干的玉米株,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烂柴火”,拿到生物课堂上,竟能变成妙不可言的“活材料”。在“根”中的妙用在讲“根的形态”时,学生对“不定根”的概念比较陌生,教师可剪一段生有不定根的晒干玉米茎基部,让学生观察,帮助理解...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在“十一”庆祝会上,某学生登台朗诵时不敢往台下看,朗诵几句后便“卡壳”了  相似文献   

9.
由学生评教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许多大学都开展了“生评教”活动,有些教师因不注意自己教学时的态度导致学生评分较低,于是有些教师对此不能理解,认为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是不公正的。其实从教学改革角度考虑,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学校更应该以学生为本。因此高校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意识,尽快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生必须严而有格常熟市六中杨荣耀在某些学校中,有些教师很看重于“立威”,有时,为个别学生的偏离性行为常进行集体训导,表情威严。有的教师喜欢将违纪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训话:“如果……就叫你的父母来。”“如果……罚抄××遍。”─—种种现象,不一而足。据云...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中师学生职业意识教育刘鹏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撞击着校园。认识能力、道德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发展落后于现实的中师学生,面临如他们所唱“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得快”的五光十色的环境有些眩目了,引发了自己职业意识的混乱。有些学生羡慕经商而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14.
今年暑期,有幸参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学第二届教育科研会议。在会议上,有些老师陈述课题报告,有些老师作课题研究总结,还有不少老师谈心得体会。其中周爱民老师的发言,使我深受感动。他谈到,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做公民,把学生当公民看,尊重学生”;“做益友,把学生当朋友看,友爱学生”;“做家长,把学生当孩子看,宽容学生”;“做严师,把学生当准人才看,严格要求学生”。概言之,“善待学生”。我想,他的学生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往简单处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善于倾听,不喜欢读书,说话不连贯,作文不通顺。其实,这些毛病在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身上的这些毛病是从教师那儿“习得”的,是被教老师传染的。症状一:不倾听浮躁俗气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镜头:学生回答问题,当回答得结结巴巴,不流畅;或是声音小,听不清;抑或“不按套路出牌”,答不到“点子上”时,教师便眉头皱起,一个手势示意学生坐下。有些学生还处于思考状态,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转移“目标”,甚至干脆越俎代庖。这样做,给学生造成的印…  相似文献   

16.
是学生对表扬批评不在乎吗?朱文杰,朱瑞表扬与批评,是传统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但近年来,这一方法在一些学校却不那么灵了。不少学生对表扬和批评不在乎,一些教师感到挠头。有些教师认为现在学生思想活跃,不那么重“名利”;有的教师说是现在的学生“重实惠,轻...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性格。因为性格是人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怎样做”,说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想得到的东西。教师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因材施教呢?一、仔细进行观察在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笔者曾经对学校元旦文艺汇演中迟到的学生进行观察,看到以下四类“精彩”镜头。镜头A:面红耳赤地与值班同学争执,说礼堂的钟走快了,准备推开值班同学强行进去,因此闹得不可开交。镜头B:看…  相似文献   

18.
王铎 《宁夏教育》2002,(4):53-53
在讨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让我们看看以下事例: 镜头一:某中学一名学生因天性顽皮、淘气便被教师和家长贴上了“不规矩”、“不服管”、“胡乱来”的标签,同时他也成了教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他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有些教师发牢骚:“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学生没法教。我们辛辛苦苦教一个钟头,还顶不上电影上一个坏镜头。”教育的功能果真如此不起作用了吗?否!我以为,社会的气候固然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五不”●江苏孙永明一不要罗嗦。有些道理学生已经懂得,可有些班主任唯恐学生不知,重三倒四,没完没了,总想达到强化教育的目的。殊不知重复罗嗦会使学生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的抑制,你越说,他越不听,一副漠然置之的神态,甚至讨厌。二不要揭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