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直接决定诉讼各方的法律风险,因而十分重要.司法实践中对有关司法解释理解的不尽统一也对判决的公正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借鉴外国学者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新闻侵权的现实情况和现行法律规范,认为"过错推定"原则应当成为我国新闻侵权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闻侵权属于侵权行为范畴。我国《民法通则》等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理论上,以侵权行为的构成是否具有过错的要件为标准,将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纵观我国法律,并未对新闻侵权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失范现象的增加引发了公众对新闻伦理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的讨论。如何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获取新闻价值的同时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对新闻价值及新闻伦理二者关系进行具体说明,并指出平衡策略,规范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周俊 《新闻记者》2012,(1):36-41
新闻职业规范的专业原则是新闻从业者专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在借鉴世界新闻传播业公认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特点,提出我国新闻职业规范所要遵循的基本专业原则,即真实与准确、客观与平衡、时效、自主、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兼顾、减少伤害、更正与答辩、回避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李斌 《新闻界》2009,(1):185-187
新闻网站与传统大众媒介不同,对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具有特殊意义.新闻专业教擘需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和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网站也需要新闻专业教学力量加盟,为新闻网站的内容创新和业务经营献策出力.新闻网站建设和新闻专业教学要努力突破"为实习而实习"的被动状态,实现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允 《记者摇篮》2008,(3):34-35
一、何为新闻伦理新闻不是"有闻必录"。那么,"录"与"不录"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录"才能尽量准确地体现新闻价值?在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背后,相关法律法规的他律,成为约束新闻活动的有形规范;新闻职业道德的自律,则成为规范新闻活动的无形约束。新闻伦理的提出,将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与建设,放到了世人审视的砧板上。所谓新闻伦理,是新闻事业整  相似文献   

8.
明晰主导性新闻观念、确立明确的"新闻主义"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认为,建立在"发展新闻主义"与"专业新闻主义"统一基础上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是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在观念论视野中,发展新闻专业主义,就是以新闻专业主义观念实现新闻业自身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整体发展、促成新闻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良性互动发展的"新闻主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9):23-30
作为经典自由主义新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社群规范与认同凝聚方面居功至伟。但是在对新闻专业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和横向的专业对比后发现,围绕新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专业"与"职业"之争,二是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本身的争议,三是新情境新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全球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对专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本文在分析新闻专业化问题和英美专业主义理论模型理论缺陷的同时,探讨了全球新闻时代和全民记者时代,专业主义的合法性与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2):26-33
本文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在2016和2020年两次大选期间的表现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以"客观性"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数字时代发生的变化,并尝试从新闻学规范理论建设的意图出发,想象数字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能内涵。研究认为,"客观性"在美国新闻业的日常生产实践中已实质消亡,而"介入性"具备成为数字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内核的潜能。文章进而阐述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必须以数字新闻业的种种事实为知识生产的依据,并主张在终结"客观性"神话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闻业在数字时代服务于信息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我国新闻队伍的不断扩大,受众角色定位的转换等因素,我国新闻队伍进行新闻传播过程中在新闻专业主义上有所缺失,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者都应当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笔者针对我国新闻队伍新闻专业主义缺失与复位进行相关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最近,<青年记者>刊登了杨晓白先生编译的<路透社新闻手册>、<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仔细读后,生出不少感慨,人们老说老外的"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如何,看了这俩手册,真是领教了.所谓"专业",就是规范.没有规范,只有疯长,何谈"专业"?而疯长,则难逃"被修理"的命运."修理之手",不外乎政府(或法)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新闻界之释迦牟尼"的俞颂华一生以大公至正、无党无派的身份把新闻事业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来追求。在俞颂华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中,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最关键的含义:公共性、客观性、专门的职业素养、受制于专业信念和自律规范而不是接受任何权力和权威之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背景,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体系为例,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下的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评论形式的特点,提出新闻评论在操作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民众新闻与专业新闻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对既有观念整理总结的基础上,从观念论角度提出,"极化"与"融合"可能是民众新闻与专业新闻关系的基本走向。也就是说,或者职业新闻与民众新闻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甚或分离、分立,民众的保持本色,专业的更专业;或者两者产生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17.
韩鑫 《传媒观察》2015,(2):44-45
从概念消解与建构的流变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以平衡方式达到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与新闻生产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妥协共存的新闻价值理念。但网络时代新媒介的传播特质加剧了新闻在生产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是造成"悬疑新闻"等不实信息大量泛起的主因。网络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再建构"需要着重强调以新闻客观性为核心的新闻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8.
王卓 《新闻传播》2013,(2):166-167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媒体业务运作的重要原则,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觉规范和约束。我国新闻业的运作体现出明确的新闻专业主义,但仍然面临新闻消费主义、媒介双重属性以及新媒体发展引发的舆论格局变革的影响。在明确新闻专业主义国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新闻媒体如何通过践行新闻专业主义提高媒体业务素养,转变记者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要掌握广播新闻的技巧,首先要懂得广播新闻的语言特征。 广播新闻从录播到直播的飞跃,使广播新闻语言也多姿多彩起来,但是只有那些规范而不死板、活泼而不怪异的新闻播音才会有生命力,在这当中那些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新闻播音更会散发出无穷魅力。如今,播音工作战线上有一些年轻人。不曾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基本功训练,语言偏而塌.而恰恰是这些人对播音学的传统理论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话语并非无章可循,尤其是具体到语用实际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与规范。某些传媒关于著名歌唱家"李××"之子涉嫌强奸犯罪的报道却存有一定的偏颇,有损于客观、真实、公平与公正。本文仅就相关新闻语用的把握问题展开一定的分析探讨,进而强调传媒及新闻人法治理念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