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勇 《情报杂志》2004,23(8):38-39
网络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通过对网络信息服务个性化特点及其对网络信息资源要求的讨论,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以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与特点为基础,结合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和情报学相关理论,提出并分析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组织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构建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的途径,来推动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创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性质、内容及技术要求,综述了现行几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对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性质、内容及技术要求,综述了现行几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对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服务中的信息资源重组与整合平台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昌平  汪会玲 《情报科学》2006,24(2):161-165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发展不仅更新了服务理念,而且对信息资源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信息资源重组与整合方案,构建基于资源整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探讨了基于整合平台的业务拓展和业务流程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网络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影响及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工作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推进信息服务工作向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向发展,为读者提供更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网络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为了满足网络用户日益增长的健康信息需求,本文旨在对网络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为我国健康信息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现有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健康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网络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式,并提出了精准信息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个性化互动式服务。[结果/结论]网络健康精准信息服务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詹黎锋 《现代情报》2004,24(3):69-71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状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求及优势,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并就高校图书馆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如何开展和深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今图书情报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念并对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情报探索》2007,4(9):36-38
介绍了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分析了学术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的个人门户网站和信息推送服务趋势。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及信息资源组织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艳英 《情报科学》1999,17(5):493-495
文章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及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从虚拟馆藏、现实馆藏两方面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模式进行了论述,同时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春年  娄策群 《情报科学》2004,22(7):878-880
阐述了信息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利用信息科学的观点对问题解决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而对问题解决概念、影响因子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信息活动模式和信息机制有了新的比较深入的认识。所得结论对问题解决方法研究和表象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与信息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仍然 《情报科学》1998,16(6):510-513
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近半个世纪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已进入信息社会,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经济行为主要的反映为信息相关性,信息经济构筑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产品有形性与信息价值的无形性集中反映于信息设施的技术与信息传递的水平。本文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出发,对社会经济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及其长期发展的本质,对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及未来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问题--浅谈信息服务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媛  郭太敏  周华 《情报科学》1998,16(3):261-263,267
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信息服务机构信息资源管理中若干个具体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企业信息能力基本框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余彩霞 《情报科学》2003,21(10):1113-1115
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本文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分析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基本框架.它包括企业信息能力的评价标准,企业信息能力的作用,中外企业在信息能力方面的差距和提高企业信息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信息价格政策及信息产品计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武 《情报科学》1999,17(4):438-440
本文讨论了我国信息价格政策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几个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信息产品价格的计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cerns the control over how information is created, acquired, organized, stored, distributed, and used as a means of promoting,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access, processing, and use by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Various perspective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xist. In this paper, three are presented: the organizational, library and personal perspectives. Each deals with the management of some or all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information lifecycle. Each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early describe wha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nd to clarify how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ffers in regards to closely related terms.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的信息素养培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王征清 《情报科学》2002,20(5):453-455
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终身学习等方面的信息素养培养内容;从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图书馆、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资源型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传播中的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玉宁 《情报科学》2003,21(1):19-21,32
在信息时代,信息量的剧增和信息共享给我人带来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隐患,信息污染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信息传播中由于信息污染问题所带给人们的种种负效应进行分析,并从信息传播角度和环境角度论述信息污染的原因,从宏观与微观调控提出对信息隐患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网络环境对文献检索教学的挑战,我们广泛开展了网络信息评价标准与方法、网络信息资源比较、检索策略构建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并加强教材建设,及时注意最新信息,建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设施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