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体味意境——古诗教学的重点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在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情、景是构成它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景生情”、“情生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物与神游”的情景交融的有象之境,即物境;一种是直抒胸臆的无象之境,即心境。并且他还指出了作品有无境界的标准:真景物、真感情。因此,任何形式的堆砌辞藻和无病呻吟的硬作都是没有境界的,没有生命力的。鉴于意境与诗歌的这种特殊关系,我们可以给  相似文献   

2.
黄淑琴 《江西教育》2002,(22):22-22
本文仅就古代诗文中的“意境——空白”及其解读,简要谈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注意发掘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使学生享受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最集中表现就是意境。一般认为,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实际上意境的理论源头是道家的“道”和佛教“境界”,而“道”与“境界”虽然指包含着客观外境和人的主观内境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但这些现象本质上不过是“无”,是一种虚空之境。古代文学艺术家深受此影响,在文学和绘画创作中把意境的追求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境界论” 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界”(意境)包含着情与景,但绝不是一般的情景交融。“境界”(意境)的审美特质主要有三:一是因心造境的审美具象性;二是以形写神的审美表现性;三是以情动人的审美感染性。“境界”(意境)的生成是“虚实相合”,“虚实相合”的媒介有三种:相似点、牵连点和相反点。“境界”(意境)的审美效果是“境外有境”。林纾的“文境论”强调作者心境、修养对“文境”的决定作用是“扩前人所未发”。如果说“言志、缘情传统”是“境界论”(意境论)的历史基础,“立象尽意说”、“无外之境说”、“因心生境说”是它的哲学基础,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是“境界论”(意境论)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说意境     
张寒烟同学:应你来信的要求,下面谈谈意境及其相关的问题。所谓“意境”或“境界”,是概括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地的审美范畴。它的构成有二:一是客观物境,一是主观情思;并且只有既缘情又体物,情思与物境二者相融洽一致,才能构成意境。我们鉴赏古代诗词作品,就要领会作者怎样通过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由于意境在鉴赏古代诗词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有关意境的一些常识。1.意境的种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是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根据献考察了中国古代论中境,境界和意境的含义,认为境与境界有时大致等同,境有时包含意境在内,但境界与意境并不就是一回事情。确立意境的基本含义颇为重要,古代常有用意境一词而言。意境仅在作品,境,境界又每在作品之外,甚至学之外。  相似文献   

6.
意境即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早提出“境界说”。他的“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意),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境)”,指出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方面。为什么现在只提“意境”,而不提“境界”?李泽厚认为,意境是作者主观把握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存在,它分为“意”和“境”两方  相似文献   

7.
屈赋死亡意境的构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关于死亡的描述,包括诗人自己的死亡(自杀)、历史人物的死亡及用隐喻手法表现的死亡,二是对于死亡超越——“梦幻神游”的描写;前者场“写境”、“无我之境”,后者场于“造境”、“有我之境”。屈赋死亡意境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为“美政”而死这种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  相似文献   

8.
倪瓒是元代晚期的画家,他的作品借枯索之物寄情寓意,画风以疏远萧散、荒寒静寂为主,表现出一种极其萧疏空灵、天真淡雅的意境,形成了独有的"美"。倪瓒清逸和向往自然的美学思想,把简疏空灵的意境发展到了极致,拓展了文人画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高明的画家,在进入创作状态之前.首先要对作品定位的格调、意境,进行思考与创造。意境也称作“意象”或”境界”.是画家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人类的精神面貌反映在画面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来源于客观外界.是客观外界在画家头脑中的反应,但是,它又饱含着画家的生活激情.社会实感和美好理想。如何把这些集于一个画面.浓缩于几笔...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别注重"境界"的营造。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气韵生动"的目的。所谓"境界",指的是书画家通过笔墨语言所创造的一种气象,一种意境,一种格调,以及品赏者通过精神体验、主观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文人画"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虚幻之境如果是纯粹对客观世界进行描绘,那么,就这种"描绘"的功能而言,书画远远不及摄影。摄像便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大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作家、艺术家,无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意境美。反映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上,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是“意”对“境”的改造———意中之境(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意中之境)是时代特征与画家个性特征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代表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意境不纯然是外在事物形象或艺术形象,而是形象与人的主观情趣交融的结晶。“有我之境”,人的主观色彩浓烈,是主体移情的结果。“无我之境”,主客体毫无冲突地实现了全然的契合,它与庄子所谓的“物化”是同一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意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获得意境美,离不开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和分析理解。分析理解既面向作品的个别形象语词,也包括对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3.
意境,原是中国诗歌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是诗的专利。现在已经扩展延伸到一切文学艺术领域,大凡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具有了一种融融的诗意,人们便称誉其有意境。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渐次发展起来的美学规范。首先,提出“意境”概念的当推《诗格》,相传为王昌龄所著。他说“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宗明义第一句即‘们以境界为最上”,以‘境界”、“意境”统领全书评论,把意境提到判别诗歌轩轻的最高标准。意境,又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鞠俊 《文教资料》2013,(31):70-72
意境是作家为了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高度、增添其意趣韵味而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的“境界”指的就是“意境”。寒山诗自古以来能受到文士僧人的喜爱与传诵,与其独特的意境是分不开的,本文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谈审美意境     
本文就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重要课题“意境”进行了诗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援引历代文艺理论家的看法,认为“意境”就是有情之景,有情之境;其次“意”与“境”浑然一体,二者的辩证关系无庸置疑,只是在作品中,各有所侧重罢了。而“意境”的美学价值正在于它通过“移情”作用。创造出情与景浑、形神兼备的审美境界,既然,“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那么,笔者认为。要想创造“意境”,含蓄是最重要的手段。最后,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意境完成的重要因素,观众和艺术家互相促进,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大纲,新教材的面世,我们发现语文课本中古典文学作品的比重大大增加了。的确,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当代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那么如何教好古诗词呢?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经显然是不行的。对于古代诗词来说,意境是十分重要的,“境非独指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诗歌评价上判断好诗的标准也是看有无意境,所以,古诗词教学应将诗词意境的探讨作为其重心。一、以诵读激发阅读欲望,创设意境课本中的古诗词作品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从形式上看,古诗词都具有抑…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18.
吕天成《曲品》之“境”,由于受传统诗学“意境”理论的影响,仍体现为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但运用于戏曲领域,充分考虑到戏曲的叙事性质,因此,吕氏之“境”,其涵义又包含了一些新的因素。但不能因此就说吕氏之“境”就是一种成熟的戏曲“境界”理论,这从版本学的角度也可以得以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王朝闻《美学概论》中有这样的说法:“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的表象和形象的心理能力。”也就是说,在文学鉴赏活动中,读者通过想象,“再造”或“创造”新的形象,使原作的境界于欣赏者心灵中幻化出全新的境界来。而后,缘“境”生“意”,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其中,诗词因其语言的简炼性、意蕴的浓缩性而拥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应把握契机,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让他们在诗意的探寻与解读中获得“二度创造”的美感体验和艺术享受。一、再造意象探寻诗人心境诗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来自那些流动于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0.
吴为山雕塑内含着一种诗化的意境,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独立自足的审美感受。这种诗化的意境可以分为时间性的诗化意境、空间性的诗化意境和时空性的诗化意境。总结吴为山雕塑的诗化意境,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中国雕塑境界论的创作及品评方式。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品评,应以“境界”二字为首要准绳,有境界则自高格,以境界分,雕塑作品可立判高下,追求境界的雕塑作品必定是“不期工而自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