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另类距离     
龚雷 《中学生数理化》2004,(10):24-24,36
我们知道:在几何学中.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接这两点的直线段长度.这在只考虑事物的空问肜式和数量关系的数学中来说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两点间的距离.直线段最短,但是,如果我们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涉及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种对距离的定义就不一定有道理了例如.在图1的象棋盘中.“马”所在位置到B点的距离比到A点的距离要近.但由于“马”的特殊走法.到A点只需走1步,而到B点却至少要走3步.对这个“马”来说,到B点的“距离”比到A点的“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2.
问: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对吗?答:不对,“线段”是图形,“距离”是数量,二者的本质属性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成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这里的“长度”两个字是关键,不能省略.问:直线Z上有一个点A,在直线上与A点的距离为1cm的点有多少个?答:有两个且只有两个点.因为A点是直线l上的一个点.所求的点必须在直线l上且到点A的距离为1cm.因此这样的点只有两个.问:经过平面上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平面的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所给的3点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其中任意两…  相似文献   

3.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三章第3.3节的内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以两点间的距离为基础的,它可以用来解决线线距离,  相似文献   

4.
<正>当两动点之间的距离为定值时,可选用平移法求两变量线段和的最小值.以两动点之间距离的相等为切入点,经过平移,使两个动点“合并”为一个动点[1],实现变量线段的等线段替换,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为2的线段CD(点D在点C右侧)在x轴上移动,A(0,2),B(0,4),连接AC、BD,  相似文献   

5.
“求距离”是立体几何中贯串始末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致可归纳成如下几类: <1>两点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点到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5>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6>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与该平面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28—IMO—5]:试证:对于任意n(n≥3),在欧氏平面上总存在n个点,每两点间的距离为无理数,每三点构成非退化的三角形,且有有理面积. [分析]本题就是要构造欧氏平面上无三点共线的k个点,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每两点有“无理距离”;2)每三点有“有理面积”.所以我们抛开原题,扣住“无理距离”和“有理面积”构想它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在对一道模考试题的分析,另辟蹊径,从最常规的绝对值不等式的应用出发,探究一类“折线距离”最小值问题的通用解法,并迁移到高考类题,呈现问题的本质. 1.问题呈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d(P,Q)=|x1-x2 |+|y1-y2|为两点P(x1,y1),Q(x2,y2)之间的“折线距离”,则坐标原点O与直线2x-y-2√3 =0上任意一点M的“折线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  相似文献   

8.
<正>一、习题展评习题一1.习题内容(1)涂一涂:将表示点与点、点与线、线与线的“距离”的线段涂成红色。量一量:图(1)AB两点的距离是()毫米,图(2)点O到直线AD的距离是()毫米,图(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毫米。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中,经常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和球面上两点问的球面距离.近年来,高考逐步考查一些特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2阅读理解 试题对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即|x1-x2|、+|y1-y2|的大小比较从“大于或等于”和“小于”这两类关系定义了点与点的“非常距离”.按这样两类不等关系划分的定义所得到的是“非常距离”与点的坐标差的绝对值的对应是一个确定的单值对应,即...  相似文献   

11.
(一)直线、相交线和平行线一、二十二个应掌握的知识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角的定义;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对顶角;两边分别平行(垂直)的两角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与判定;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中垂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命题;真(假)命题;定义;公理;定理。二、五个防患点 1。区别生活语言与几何术语“直线AB上一点C”不是“在直线AB的上方一点C”。 2.叙述“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时,“长度”两字不能漏掉。 3。角的单位换算,“六十进制”与“十  相似文献   

12.
黎勇军 《数学教学》2008,(11):14-15
我们现在很清楚双曲线有两种定义,一是“平面上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另一种是“在平面上到定点和到定直线距离之比为e(e〉1)的点的轨迹”.这两种定义通常把前者称为第一定义,后者称为第二定义.这两种定义分别联系了双曲线的不同的几何特征量.  相似文献   

13.
1考题呈现及赏析2013年安徽高考理科数学第3题如下: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D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赏析选项支B 、C和D 分别是“立体几何初步”中公理2、1和3的直接“复制”和“粘贴”,选项 A 对应的应该是公理4的类比: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此处把直线“置换”为平面,虽然命题 A 是真命题,但不符合题目“不是公理”的要求,故选 A.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中考中频频出现的此类试题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下面举1996年中考题为例说明常见题型及其解法.一、水平距离的测量倒1如图1,要测量湖中的A、B两小岛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湖岸上沿着与AB垂直的直线上选取C、D两点,测得/**B一45”,/HDB一6O”,C”D一20米.求A、B两岛之间的距离.(不取近似值)(四3iD)解Rt凸HBC中,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BCX忑”“tgrtACB。ctg45“·BC一HB·Ctg45”一A…  相似文献   

15.
这里讲到的每组的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是两条线段平行的根本条件,也就是说,考察两条线段是否平行,要看距离是否处处相等.在这里,距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先要比较详细地说明一下.就平面几何这个范围来说,只有三个距离概念: 1.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原题呈现:(河北卷第25题)如图1中,两平行线AB、CD间的距离均为6,点M为AB上一定点.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部分,教材一般给出了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以椭圆的定义为例,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义2:平面内一动点M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大于0小于1)的点的轨迹是椭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完有理数,我在家里复习,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数轴上3个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1,-1,那么 |a+1|表示(  ).                   (A)A,B两点间距离     (B)A,C两点间距离 (C)A,B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D)A,C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从“距离”去试验,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可依然想不出,翻开答 案,正确答案为B,我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我勇敢地给老师打 了电话,老师只说了一句话:“用数轴上两个具体点的距离去试 试.”我开始仔细…  相似文献   

19.
7.江苏卷     
1.真空中,A、B两点与点电荷Q的距离分别为r和3r,则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 ) (A)3:1.(B)1:3.(C)9:1.(D)1:9.  相似文献   

20.
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1)和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方法(l)是从“定性”的角度去描述相切的特点,从而说明什么叫直线与圆相切;而具体问题一般只有通过“定量”的分析,才能判定直线与圆是否相切.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使用定义判定的方法是不方便的.方法(2)和(3)就是由“定性”转化为“定量”的最可行的方法.在判定圆的切线时,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①直线l和OO有一个确定的公共点P,则要连结OP,证明l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