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12所高校288名大学生进行"体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南京高校的大学生对健康的概念有正确认识但对自身体质却盲目乐观;喜欢体育活动但由于学习等各方面压力,锻炼的时间较少,锻炼效果不明显;学生对教学改革后的形式和内容还比较满意,男生比较喜欢健身、竞技类的体育项目,女生喜欢休闲、娱乐类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
江苏重点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就江苏重点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态度、体育活动的频度及时间、活动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消费以及体育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较强,但是在锻炼时间和频度上存在不足;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舞蹈、健身操在女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学业重、没有时间和无人组织指导等客观原因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太原市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太原市的小学生参加过校外的体育培训;太原市小学生参加的体育培训多以教育培训机构、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个人培训班为主,参加业余体校和少年体校的人数较少;太原市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较多的项目有游泳、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和足球等,参加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培训的比例较小;大多数太原市小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参加校外体育培训;多数太原市小学生家长对校外体育培训持认可的态度。促进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原市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太原市的小学生参加过校外的体育培训;太原市小学生参加的体育培训多以教育培训机构、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个人培训班为主,参加业余体校和少年体校的人数较少;太原市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较多的项目有游泳、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和足球等,参加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培训的比例较小;大多数太原市小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参加校外体育培训;多数太原市小学生家长对校外体育培训持认可的态度。促进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赤峰学院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从大学生余暇时间的分配、体闲体育项目的选择、参与体闲体育的动机和形式、锻炼内容、锻炼频率、锻炼场所,以及校园的氛围,学校体育锻炼的场所、体育教师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参与体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调查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对河南省33所高校中年女教师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动机、频度、时间、项目、形式、场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中年女教师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动机明确;活动频度和时间偏少;活动时间主要在傍晚;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舞蹈、健身操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上;锻炼以自发性为主;锻炼场所以不收费的公共体育场所为主.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陕西省359名高校研究生的体育消费现状.结果表明:球类是陕西省高校研究生喜爱的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项目;陕西省高校研究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较弱,并以实物型为主;除了体育服装外,其他方面的体育消费是男生高于女生、博士高于硕士;经济因素是影响研究生体育消费行为的首要原因,其次才是时间、场地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德师专女生余暇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生对体育活动功能的认识和行为之间差距较大;余暇体育活动动机以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和缓解压力为主,但还有部分女生是应付考试、达标;主要是在校内与同学结伴锻炼或参加集体活动,锻炼内容呈多元化,以跑步为主;锻炼频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小;余暇时间主要用于看书学习、上网、逛街和看电视;影响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兴趣、场地设施和指导的缺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10所高校的教职工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从教职工体育社团活动项目分布和规模、教职工体育社团活动资源现状、教职工对体育社团的认同度与喜爱度、教职工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影响教职工参与体育社团的因素等方面对安徽省高校教职工参与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教职工参与体育社团的因素主要是工作任务重、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完善和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教职工对体育社团的认同度比较高;参与动机相对集中:主要是强身健体、缓解工作压力,以及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对湘潭市三所高校的1200多名大学女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大学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兴趣,高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面较高,锻炼价值取向多元化.但活动项目相对集中,活动频率和强度相对不足.缺少伙伴、没氛围、场地器材缺乏等外在的因素是制约大学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高校的体育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省首届大学生体育舞蹈比赛选手为调查对象,对不同选手的竞赛焦虑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男女大学生体育舞蹈运动员要分别采用不同的竞赛焦虑训练方法,并让他们经常性地参加一些大型比赛以锻炼其心理素质等合理化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竞技水平,创造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教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该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身心健康理念已经被大学生接受,他们同时更加关注娱乐体育,女大学生习惯被动参与体育运动。平时参加体育运动每周3次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15%左右,大学生最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球类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体育舞蹈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6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其锻炼前后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舞蹈锻炼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等项因子的健康水平异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提出建立“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在明确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理性审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体育课程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密切关系,为科学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唐秦地区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唐秦地区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上呈现多元化,体育消费意识有所提高,但运动实施度水平较低,运动零参与度比例偏高,总体上参加活动时间较少、锻炼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体育运动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但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或参与体育运动时不能很好发现体育美的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体育美的忽视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发现体育美的存在呢?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对体育美学专家的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大学生不能发现体育美的存在是因为大学生缺乏体育审美素养,为此,提出提高大学生体育审美素养的意义、价值以及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昆明市部分高校2010级大学生的余暇体育行为和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高校大学生有一定的余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成为他们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活动场所少,休闲娱乐项目单一.建议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积极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健身运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高校存在的重智育、轻体育等问题,阐述了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体育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校要成为终生健身体育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