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背景分析]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不再流于一种熟练的表演——对预设情境的再现;教师也不再是“权威人士”或“指挥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点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机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1.有生命力的“新课堂”是多样化的课堂
  多样化的课堂既体现在学校立体课程设计的多样化上,以满足学生发展中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体现在学科教学特色的多样化上。在学校整体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全校所有学科的教师不断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本学科教学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鲜明的学科教育教学特色,不断充实着学校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贺同 《西北职教》2006,(3):40-40
从教近二十年,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梦想着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也梦想着自己的课堂充满知识性、科学性及人性;还梦想着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知识,这是我教学工作孜孜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也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全面素质教质的实施,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擂鼓击点,唱戏看板。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要把课教到“点”上。“点”是知识的关键部位;“点”是课堂的关键环节;“点”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路口;“点”是教师施教的关键棋局。专业课教学要抓住关键,控制全局,以点带面,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效果。一、专业课教学应有“点”的观念课堂上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练到什么程度,或是怎样思,思出什么结果,都要标出个“点”来。课堂上教多少,问多少,或是从何处引导,都要从一个“点”上开始。1.明确“点”的多样性。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围绕着教学重点又有许多知识要点和理论特…  相似文献   

5.
危赢  王世存  周竹 《化学教与学》2023,(17):27-29+35
课堂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化学课堂微创新指教学中通过学生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发现尚未知晓的知识或生成新“产物”,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活动。以“硫酸亚铁晶体的制备”为例具体诠释了化学课堂微创新培育的四个环节:创生、聚变、裂变、融合。为了实现课堂微创新,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史实,激发创意灵感;创设真实情境,激活问题意识;改进教学方式,提供创新机会;种下“强国”信念,燃起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6.
“求平均数”是我上了无数次的公开课,当时的感觉就一个字:“怕”。对于这种探究性的课堂,其教学的难点所在,就是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堂堂课,堂堂新,我不知道最后一次到底会呈现怎样的课堂局面,但同仁的一句话解开了我怕公开课的“心结”。让我不怕了——“我的对象是学生。课堂上我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其实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但上公开课时的紧张情绪弱化了学生在我心中的地位,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我会不会忘词,会不会漏掉某一个环节;学生会给我出什么样的难题.我该怎样处理;听课老师会怎样评价我……一遇到生成性的问题,我就更紧张,怕顾此失彼,收不了场。  相似文献   

7.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音乐教师出了问题: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语言过于严肃;“正统”的教学内容与“流行”的学生心理需求有距离;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流程过于呆板,换句话说我们在不经意间剥夺孩子们的音乐课堂“主人”地位,使他们成了音乐课堂的“随从”,从而导致他们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让音乐课堂教学能健康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 公开课,它最大的特征来源于它的示范性,这是它与常态教学的本质区别。在公开课的课堂上,信息传递对象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因此,常态课就好比教师的“自留地”,在遵循基本规律的情况下,想怎么“掘”就怎么“掘”;而公开课则是教学“示范园”,它更多的是引导别人怎样去做,它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存在着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是讲得多,学生无时间看书;学生参与少,课堂上学生练习巩固机会少;教师目中无人,缺乏民主讨论教学气氛。要彻底改变这种极为普遍而不合理的教学现象,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拥有“五权”,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邓朴 《云南教育》2005,(11):7-9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孩子的成长,对达到国家教育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阶梯教育”认为:每堂课都应该是优质课。其标准是: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发展;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进行着独立的、紧张的、愉快的脑力活动;师生间、生生间互动良好,形成心理相容,即相互肯定的心理倾向,师生双方都“相容快乐”,教育教学目的基本达到,绝大多数学生做到“当堂消化”,课后复习、作业十分轻松。这样的想法,真有点“理想化”,但不少学校达到了,如上海闸北八中,盘锦实验中学魏书生班等。怎样决胜课堂?它们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2.
赵丰平 《湖北教育》2011,(12):10-11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没有课堂的真正高效,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只能是小打小闹的点缀,甚至会沦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教学就永远走不出“时间+汗水”“拼命+玩命”的泥淖。学生脖子上长着教师脑袋的传统课堂,是忽略学生个性差异的课堂,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3.
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他发觉语文课上多了三“气”,少了三“气”。一多“死气”课堂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Ⅱ艮睛黯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气”,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少了哪三种“气”呢?一少“生气”,课堂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堂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过一些公开课,与孙老师有同感。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景禕炜 《中学文科》2006,(11):77-77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教材、新理念、新教师、新学生等诸多“新的色彩”使得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它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可以取归纳之势,概括总结出新的知识。由于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这里,笔者就小学数学新授课中的“铺垫”、“新授”、“小结”时,教师的提问方法简述之一二。  相似文献   

16.
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这样?封闭的教学观念、封闭的教学时空、封闭的教学内容、封闭的教学形式、封闭的教学过程、封闭的教学评价……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怎能不千人一面、失去自我、流失个性?如此“封闭”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演”的适度妙用,结合“体语”的辅助,使讲和演和谐一致,努力达到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笔认为教学演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牟月辉 《辅导员》2010,(4):43-44
从传话走向对话,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话型”教学的实施,为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的课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课堂上读书声此起彼伏”“教师尊重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等等。可以说,“阅读对话”这一理念已渐渐为大家所认同。不过,  相似文献   

19.
从课堂看教学观念 主持人: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摩一堂公开课,对于认真思考着的教师来说,关注的肯定不仅仅是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我们先就“第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折射出的参赛教师的教学观念,请各位谈谈自己的看法。谢澹:我听了高中组的16节课,这些课突出体现了参赛教师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努力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开始有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虽然有些尝试并不十分成功,但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可贵的;关注诵读,传统教学方法回归课堂;关注精神,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到中小学教学实践者的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课堂教学已旧貌换新颜。从课堂层面来讲,新课改呈现着良好的发展走势,但理性地审视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认识和实践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