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家长及学生的教育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最近十几年来,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象在我国已随处可见。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一现象放任不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必乱象丛生,教育的不公平必将持续加剧,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规范管理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是摆在政府、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要规范管理中小学生的校外补习,必须先明确构成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基本要素,再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本文从中小学校外补习的主要构成要素出发,回答了规范管理中小学校外补习应由谁来管理、管理什么与怎样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蓬勃发展的产业化的校外补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本文着重分析中小学校外补习对学生成绩、学生校外生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公平、社会经济几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参加校外补习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校外补习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娄底市和湘潭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接受有偿校外补习的规模、内容、强度、原因、形式、支出、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媛  薛海平 《中学教育》2020,17(2):33-44
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不断提出各种减负政策.近几年,我国减负政策聚焦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因此研究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更好实施减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和shapley分解法,分析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增加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却减轻了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个人因素对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和校内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外补习影响程度较小,但课外补习对学生校外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是造成学生校外客观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和家庭应根据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程度,实施精准减负政策,有效减轻我国初中学生主客观负担.  相似文献   

5.
范盛銮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4):82-84,90
从丽水市城镇小学英语的学习现状出发,对城镇儿童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比较,认为只在校内学习的学生离新课标规定的目标差距较大,且明显落后于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借此分析、揣测校外英语补习热的某些原因,并对小学和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不平等、基础教育均衡化和"互联网+教育"并行发展的背景下,校外补习进入新阶段,其特征是广泛参与和深入参与。校外补习逐步发展为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校外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外教育领域出现三大趋势:一是基础教育均衡化政策和高等教育的分层发展战略促使基础教育竞争从校内转向校外;二是经济不平等的环境中,父母加大了对校外教育的参与,密集化育儿文化出现并广为扩散;三是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消除了校外补习的有限参与障碍,拓宽了家庭教育选择的范围。政策—文化—技术的互动促使家庭的校外教育活动参与日趋制度化。其后果是基础教育从"高校内竞争、低校外竞争,低补习参与"的低水平均衡转化为"低校内竞争、高校外竞争、高补习参与"的高水平均衡。在后补习时代,校外教育活动逐步成为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主要工具。政府应调整对校外教育的认识,承担起弥合校外教育参与的阶层差异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轮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基于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在2017年和2019年采集的家庭入户追踪调查数据,对2017-2019年中小学生家庭校外学科类补习和兴趣类培训的参与率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校外培训的参与率的描述统计显示,2019年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和兴趣班的参与率下降,城乡家庭之间、高低收入和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庭之间差距有所扩大;对家庭教育支出和校外培训支出的分析显示,2019年生均家庭教育总支出较2017年下降,但家庭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平均支出上升;学科类的校外补习主要受到升学需求的影响,而校外兴趣班则没有明显的升学需求驱动,也没有受到校外治理行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参加课外补习问题再次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亟须相关理论研究予以支持.遗憾的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有关课外补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很薄弱,我国亟须针对课外补习问题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补习现象已非常普遍,家庭在补习及支出上竞争加剧,公共财政投入能否缓解这一竞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论述了随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加,家庭校外学习班参加率和支出整体呈“U型”分布,这为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均衡化来缓解家庭校外教育竞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校外学习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校外学习场所包括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其中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接受学科补习。但由于校外教育在教育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对中小学生校外学习效果的认可度均较低。要真正发挥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协同互补作用,需要从多方面引导社会和家长正确认识校外学习,并对校外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中学生各科课外补习时间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课外补习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学科补习具有门槛效应,当补习时间超出某个阈值,学业成绩才会出现质的提升;数学补习时间投入差异扩大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间数学成绩的差距,会造成教育结果的不均等;校内课程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非线性关系,相较于补习时间,校内课程时间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成绩.因此,中学生及家长应基于实际的补习需求,合理投入补习时间;学校应保证学生校内课程学习时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政府应重视课外补习对教育公平的冲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还要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缩小因课外补习带来的教育结果不均等,努力促进校内外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张献武 《教育》2007,(9S):34-34
在江苏省丹阳市陵口镇肇巷村这个面积不大的村子里,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郦夕昌是个“名人”。自从1990年离开三尺讲台后,在村委会里办起了“校外课堂”,搞起了“补差”——对那些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进行补习的行当。目前,《教育》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退休老师。  相似文献   

13.
张林静 《中国考试》2024,(4):91-102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取得初步成效,但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仍然是影响政策落实的重要因素。为探明课外补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真正关系,寻找关键调节变量,对21项原始研究,涉及54个独立样本、79个效应量、242 601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课外补习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低相关,采用剪补法修正后,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在9个调节变量中,学生性别、学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所处地区、补习科目、补习时长、补习班类型等变量对课外补习效果均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澄清人们对课外补习作用的片面认识,为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教师、家长及学生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课外补习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香港地区的补习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更达21.4亿元,一半以上学生参与其中,然而学界对课外补习之讨论多在于量化统计或政策讨论层面.本文邀请十四名教师参与质性访谈,以了解教师对补习现象之评价以及如何感知课外补习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本文分析揭示了教师对课外补习功能、对教师专业性的影响以及在学业以外潜藏的副作用,丰富了关于课外补习及教师专业性的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谈论的小学生校外报班是指:小学生通过交纳一定费用参加所就读学校之外的各种补习培训班进行学习的行为。这种班级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城市兴起,产生之初主要是因为公共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少数学生的特殊爱好专长等的需求,当时数量并不多。至今,虽然公共学校教育资源不断充足,但由于家长学生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所以这种班级的数量越来越多。根据家长学生的不同需求,主要形成了三大类:基础文化课补习,外语、奥数强化和音体美特长培训。一、当前城市小学生校外报班存在的问题(一)家长的动机复杂、具有一些不当之处。首先,有些家长…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数据显示,学生每天睡眠9~10小时学生成绩最好。每周参加校外补习超过8小时的学生平均成绩最差……”7月15日,四川省绵阳市教体局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布了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旧式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也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大量校外兴趣班的涌现,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应试教育及兴趣班补习进行取舍,寻找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本文以南京某两个知名学堂为例,就学科补习与兴趣拓展对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市场化倾向在社会上以各种方式存在和深入。其中教育市场化的产物之一的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一种校外教育,它们补充了校内教育的功能,同校内教育一起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本文以进入辅导机构进行补习的孩子们为研究对象,认为选择进入辅导机构补习可以缓解教育机会不均等带来的教育不公,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课外补习与家庭辅导是校外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重视教育的家庭会同时重视课外补习与家庭辅导,两者表现出互补性,课外补习与家庭辅导也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如果给予孩子的家庭辅导较少,可能会通过课外补习来弥补。互补关系会加强教育机会代际传递,替代关系有削弱这种传递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教育问题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有关教育的话题已经成为了当下热议话题。校外艺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课外的关于艺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而素质教育就是教育改革一直提倡的有别于应试教育,提倡全面开发,更注重培养个性和基本素质等。本文以少年宫教育活动为例,通过全面分析校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在校外艺术活动中渗透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