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亚洲文化的中心地位,其文化的传播影响了东南亚各国.越南的国土与中国毗连,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对中越两国的传统年节习俗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文治是一位视野开阔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既正直爱国、严谨务实,又开明开放、革新进步.唐文治执掌的无锡国专在顺应世界潮流、努力跟近代教育体制接轨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始终继承着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抗战初期,中国有大量高校内迁,无锡国专只是其中一所规模不大的私立专科学校,但是唐文治率领的无锡国专师生所表现出的坚毅卓绝的精神,却是震撼人心.战火中无锡国专内迁,对于保存这所培养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人才的名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琉球国为中国的藩属国.在与中国长达500年的交往的过程中,琉球国王呈递给中国大量的表奏文书,这些表奏文书不仅采用汉字书写,而且使用中国纪年和公文格式.这些特点,一方面反映中国与琉球国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汉文化对琉球的影响,是中琉两国友好交往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史学》1998,(2):11-17
第四章 大清银行之组织 第一节 总行之组织 大清银行设总行于北京,为各地方分行总汇之所.其资本既合国股商股而成,故其组织亦分国股商股两种.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围绕人民币使用的突破具有示范效应。人民币在成为世界货币的路上,开始了实质性的尝试2011年的最后一周,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短暂访问北京。在两天的行程里,中日两国首脑围绕着人民币达成了一系列共识。经双方协议,两大经济邻邦将在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领域,扩大人民币的使用。除了日本企业可在东京和其他海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外,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允许具有政府背景的日本政策性银行,在中国大陆试点发行人民币债券。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也正在处  相似文献   

6.
一 1916年5月20日,上海《新闻报》刊登了一则"北京特别通讯"报道: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总行在停止兑现、付现的院令发表前,曾电向各地分行征询意见.交通各分行皆无异议;而中国各分行均不赞同,尤以上海、镇江、南京、汉口等分行反抗最烈,慷慨陈词:"交通银行自杀,系属自取,中国银行陪杀,于心难安.宁可刑戳及身,不忍苟且从命."此后不久,北洋政府又收到一纸措辞激烈的电文:"为对持票人负责,无论处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愿尽一切力量,将库中现金兑至最后一元,始行停兑."不难看出,透过字里行间,拟电人的慷慨激昂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7.
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外国金融势力进入中国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国政府正式用合同方式承诺的中外合办银行。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为了加强对华经济渗透和资本扩张,1895年12月俄法合资在圣彼得堡成立华俄道胜银行。1896年2月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第一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2003,(6):21-30,5
根据现有史实,外商银行在华历史应从1845年英商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在香港开办分行算起,1847年该银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是为上海第一家外商银行。近代进入中国的外商银行包括分支机构在内前后总数约在百家左右,主要分布于几大通商口岸。借助于不平等的中外条约,外商银行在中国的某些业务经营具有垄断性、侵略性的特征,但作为新式银行,其在华的发展刺激了华商银行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钱庄业的演进,从而形成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金融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华外商银行的组织管理、业务经营,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颇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本史料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所收集的中国银行业调查资料中的一篇,由纽约中国银行所撰,从内容看,成文于1945年,其对于外商银行的业务和内部组成,叙述尤详。档号Q275-1-2209。  相似文献   

9.
张杰 《出版参考》2021,(2):85-86
贫困问题一直受到各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它已转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议题.小额金融即所谓的“为穷人提供的金融服务”,因为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贫困,还能向妇女赋权,故在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为这一项目做出努力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2019年,又有三位学者因为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0.
陈健 《青年记者》2007,(16):22-2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中国外交领域的一件大事。在中俄"国家年"框架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之所以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中俄双方媒体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新闻界》2008,(1):49-51
本文在回顾新闻报料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主动失实和被动失实两方面分析了新闻报料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过滤、核实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对新闻报料的真实性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17.
论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本体功能——存储、保管功能;二是社会功能——利用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网络和虚拟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档案馆的本体功能在内涵扩展的同时走外延拓展之路,实现保管主体的分层次化和多元化;同时保管客体(对象)开始由传统的“实存”形式向现在的“实存”与“虚拟”形式并存方向发展。档案馆本体功能的发展,也必然推进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由信息管理与服务向知识管理与服务拓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