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手语》汇编明确指出:中国手语对促进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满足了聋人基本的生产生活。统一手势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是要让聋人形成和发展语言,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有声语言的能力,使他们更快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主流社会中的一份子,这就需要运用书面语。  相似文献   

2.
2013年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让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这无疑给社会竞争力远不如正常大学生的聋人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冲击。本课题从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入手分析聋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分析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提高聋人的职业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手语和口语分别是聋人和健听人的第一语言,聋人融入社会、与健听人正常沟通交流必然要求二者均能掌握这两种语言。动画的教育应用是开发聋人手语动画的物质基础,特殊教育中新的教学理念是手语动画开发的理论基础。《手语100旬》开发目的是帮助聋人和健听人学习手语,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服务聋人,为聋人更好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职业适应性问卷》对225名聋人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职业适应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聋人的心理弹性存在婚姻状况、年龄、残疾程度、月收入水平的差异;聋人的社会支持存在性别、年龄的差异;聋人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客观社会支持度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最大;聋人的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程度能够很好地预测职业适应的水平。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社会适应,还通过心理弹性这一中介变量作用于职业适应。  相似文献   

5.
聋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性的话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笔者阐述了聋人社会适应的状况,提出了理想状态下的解决办法,从家庭、社区、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予以关注,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的支持网络,为他们提供终身的帮助与服务,以求聋人朋友能更幸福地、更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中国聋人》杂志创刊《中国聋人》是新创办的综合性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本专门介绍聋人生活的季刊。它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党对聋人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聋人生产、生活的安排和聋哑教育的经验;报导聋人的先进人物和社会上关怀聋人的新风尚;刊载外国聋人活动等。该刊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杂而有章、丰富多采,知识性强,是一本具有聋人特点的读物。主要读者对象是:聋人群众及其亲属、民政干部、聋哑教师和聋人工作者以及关心聋人工作的同志。该刊一、二期在各省、市、自治区盲人聋哑人协会或民政局订阅,从今年七月  相似文献   

7.
郭楠  曲欣 《教育学报》2013,9(3):67-73
聋人高等教育体制既缺乏明确的课程体系,也缺乏清晰的文化符号,因此重听大学生的社会身份始终存在模糊和边缘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导致其学业和生活中的诸多困境。国际手语夏令营作为一种教育仪式,主要通过三种手段推动重听大学生对聋人身份的认同,即:使用聋人群体内的文化符号(手语)、提升重要他人(聋人精英领袖)的影响力、强化共同的情感状态(作为聋人的自豪感)。当然,夏令营这一仪式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影响力难以保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尚需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明晰。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社会里,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资讯和便捷的交流,使得聋人之间、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为畅通和便捷,也为聋人学习提供了新的空间、环境及资源。因此,聋校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聋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应  相似文献   

9.
办好聋人高级中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发展聋人高级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聋人整体素质的重要战略举措。必将有力地提升聋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质量。目前,国内不少地方都在逐步建设和发展聋人高级中学,这是可喜的。但是,要办好聋人高中我们还要解决好它与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衔接与协调发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好高中的学制、课程、升学与就业的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使聋人普通高中健康、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卢苇  张帆 《文教资料》2014,(5):58-59
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凝聚力与集体归属精神的重要基石.聋人的自尊得到尊重和维护是推动聋人文化健康发展、缔结聋人群体凝聚力的动力,有利于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本文对聋人和听人交往时在文化与自尊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聋校双语教学简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双语教学主张把聋人母语和主流社会语言作为聋校教学和交际的语言,使聋人能在聋文化和听文化中成为自由生活的双语平衡者。双语教学是在口语法、全面交流法被认为都不能真正满足聋人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双语教学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聋人,它重视聋人的群体文化;双语教学认为聋人掌握手语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双语教学需要聋人教师参与,需要家长学会手语。双语教学也接受聋童进行听觉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2.
3日:中国爱耳日:目前中国有2057万耳聋病人,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等原因新生聋人每年增加3万人,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2000年2月29日确定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日益多元化,聋人大学生的消费观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聋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入手,可以了解家庭教育对聋人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日本的"聋文化宣言",乃是一篇对聋人进行重新界定的战斗檄文,它宣称"残疾人"云云,只不过是听人给聋人贴上的标签。聋人并没有把自己看做是残疾人,失去听力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痛苦,痛苦更可能来自生活在听人世界与听人相处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歧视和偏见,以及基于这些歧视和偏见之上的一厢情愿的意志强加。聋人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聋人与听人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问题的本质不在生理的缺陷而在文化的差异。在把聋人的世界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之意义上来谈论聋教育,教育社会学为分析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文化再生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聋人大学生开设艺术设计(电脑辅助设计)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求。由于聋人大学生的特殊生理特点,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能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聋人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和挑战,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韩梅  袁群  贾林 《教育与职业》2012,(2):180-181
文章从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力研究入手,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聋人大学生个体就业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提升聋人大学生就业力的策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聋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建立社会援助体系,创造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氛围;加强安排聋人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聋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聋人教育专家,戴目已在聋人教育,特别是聋人职业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了60个年头。满足聋人受教育的愿望,让他们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做到身残志坚,残而有为,能够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是戴目终身执著的追求和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是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国内第一所对聋人实施正规、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也是上海市唯一一所对聋人进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同时也是闸北区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基地。建校60年来,学校遵循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2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自1996年学校创办聋人高中班、2000年有首届聋人高中班毕业生以来,至今已有近200名学生考入国内高校,有十余位学生考入美国加劳德特聋人大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从17岁开始从事聋人教育工作,断断续续已有60余年。我本人就是一个听力语言残疾者,我深切体会到:聋人由于部分丧失或严重丧失听力语言功能,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精神各个方面都会有许多困难,从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医学上还不能完全解决耳聋这个难题以前,教育就是解决聋人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了。  相似文献   

20.
参考Hofstede的文化五维度论,对聋人的博客、聋人学生的周记和社会聋人的手语对话内容分析表明,和社会聋人相比,聋人学生对男女性别在社会中的相对重要性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认识,经常撰写博客的聋人在权利地位差异、不确定性回避和长期取向三个文化维度上有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