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镇化率、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等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省旅游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如果忽视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其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2)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将会直接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提升1.631%,间接促进临近市州旅游经济增长0.548%.(3)在城镇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为理解湖南省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挖掘其对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区域创新绩效为切入点,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从影响机制、非线性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方面探索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层面,通过构建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数,针对理论层面的探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较东部和中部地区享受到了更大的数字经济红利;(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存在非线性递增效应;(4)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熵值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对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测度;然后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与市场进入门槛水平,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的空间效应最突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区际之间的良性竞争,对地理距离关联省份的出口贸易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获取资源的不及时,在邻接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间接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的深入应用和不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总量增加,进而为税收收入增长带来较大的空间。为此,在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税收收入增长,且数字经济发展在不同产业税收收入、不同税种和不同分位点之间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税收收入,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省份内部税收收入增长,还对其他省份税收收入增长起到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应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结构高级化演变,同时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协作机制,缩小地区间“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5.
段平忠 《教育与经济》2023,(2):20-29+40
教育异质性知识集聚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尚无定论,本文以分层次的人力资本对教育异质性知识集聚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教育异质性知识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弱效应,且溢出效应有正有负,其中,基础学历层次的知识集聚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对相邻区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是,高等学历层次的知识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为正,其中,高等学历的知识集聚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效应,对相邻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溢出效应,这是中国经济由数量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科技研发的交互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对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不仅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聚焦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实现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有效结合,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人力资本流动和知识溢出决定了教育投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18年各省域单位面板数据,借助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各省域单位教育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第二,东部区域内教育溢出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中部与东、西部之间;第三,经济发展速度、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会对教育溢出产生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和高等教育水平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兼顾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政策,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来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政策,以平衡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疏导教育溢出效应传导机制,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衡量旅游经济增长品质的关键指标,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与互联网之间的理论关联反映了互联网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与价值。基于2006—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平衡面板数据,从中介效应、非线性动态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等视角切入,探究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增长效率的多维度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说明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第二,互联网通过推动要素结构变动而间接驱动旅游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但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第三,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积极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关联,验证“网络效应”与“梅特卡夫法则”存在。第四,互联网在释放本地红利的同时,对其他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影响,且该溢出效应受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的正向空间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选取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明显促进共同富裕,对邻边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在地理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影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且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起到“边际效应递增”作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能合理调节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据此,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人才与资本要素的流动和精准匹配,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3-2016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所呈现的空间特征。发现:第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整体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研究生数量上的需求并未饱和;第二,硕博研究生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都远小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仍然是资本驱动型;第三,博士研究生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带动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硕士研究生对相邻省域的经济发展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3-2019年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支持度、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贯彻互联网经济发展战略效果好,电商经济薄弱中心正在向中部地区转移;(2)电子商务支持度出现明显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同时电子商务支持度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3)电子商务支持度会因各省经济发展的差异而继续拉大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商务支持度对本省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正在向负向效应转变,特大级城市正在减缓电子商务支持度增速与经济占比增速。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理单元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空间分析、双变量关联检验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探究了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与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并重点探查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呈现"东高西低,局部集聚"和"多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经济实力、人口分布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重叠性;(2)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呈现"自东向西级差化递减"和"中心城市带动型"特征,其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交通优势度、信息化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呈现空间耦合性;(3)城市旅游经济高值区对公路交通高发达地区具有显著的依附性,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旅游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对本地旅游经济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大,旅游资源对周边城市旅游经济的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由于空间竞争效应及地理距离衰减屏蔽效应的存在,本地旅游产业集聚将对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产生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1年到2016年中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实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股票市场的正向效应相对于前者有待提高;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5.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同频共振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指数测算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发展效率的赋能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相较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动态调节效应显示,当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强度三个变量跨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明显增强;当财政分权度跨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明显减弱。第三,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但目前短期效应明显大于长期效应。该研究的结论对于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绿色发展潜能,助力国民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16.
贸易成本和技术创新是影响贸易行为的核心要素。从数字经济影响省际贸易的理论机制看,数字经济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增强了信息的有效性和要素的匹配效率,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和推动知识溢出进而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省际贸易流出;数字经济对省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结构异质性;省际贸易流出的增加主要是由本省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贸易成本下降和知识溢出引致的,且降低贸易成本的机制更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发展会对邻近省份贸易流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4-2008年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刻画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珠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增加1%,产出弹性将增加19.6%,其中10%来源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说明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2007年到2014年的重庆38区县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间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显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解发现产业结构、交通密度和政府规模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加快重庆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需加大物质资本的投资,并增进重庆五大功能区间的经济互动。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其文化资本水平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关系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文章基于文化资本理论,构建衡量省域内高校文化资本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面板数据计算其存量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将高校文化资本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文化资本存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省域间文化资本存在不平衡现象;高校文化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其不仅能够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安刚  龚旋 《武陵学刊》2022,47(1):35-43
基于2012、2017年中国28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省际调出比较偏好指数研究中国数字经济双循环偏好演进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国数字经济以内循环偏好为主,但内循环偏好程度有所减弱;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区域大部分省份数字经济以内循环偏好为主,内循环偏好程度基本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增的空间演进规律;四大区域内部省份间数字经济双循环偏好差异程度具有异质性,四大区域之间数字经济内循环偏好差异持续变小;数字经济内循环偏好为主的省份之间内循环偏好程度差异持续缩小,但数字经济外循环偏好为主的省份之间外循环偏好程度差异持续拉大,不同省份开拓国际数字经济市场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市场效应、地理区位、对外开放水平及产业政策是影响数字经济双循环偏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