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系统论与协同学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水平计算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情况进行实证。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不同向,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明显较高,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两者发展轨迹出现明显逆向演变现象;在速度维度上协调性不同步,两系统增长速度之间相关性不够强,在演变速度上没有实现协同发展;在结构功能上互动性不够强,两系统发展比较缓慢,整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相互作用不明显,协调发展度偏低;在演变趋势上可持续性不明显,两者协调发展呈现较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其协调状态演变趋势可持续性不明显;各市协调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呈现从东向西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均值在0.34~0.70之间,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均值处于0.20~0.60之间,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③黄河流域超过78%的地级市为生态滞后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等对于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摆脱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要针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成 《科技与管理》2014,16(6):18-22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两大子系统内部差异探寻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失调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模型,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提升,离优质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从东至西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17年湖南14个市州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12—2017年湖南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波动提升;湖南省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协调性逐渐转好;从空间维度看,各市州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较高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集中连片,较低协调度地区位于全省西北部。  相似文献   

6.
陈欢  汤易兵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57-162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同模型,测算2006—2015年我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耦合度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水平、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也由初始的严重失调演变为中度协调发展,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呈动态发展。研究结果为我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耦合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玲  卢龙辉 《科技通报》2019,35(3):219-225
旅游发展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测评模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旅游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两者的变迁(2005-2015)及两者的相互适应。研究结果发现:(1)旅游发展指数呈"M"状波动增长,城市化水平自2008年起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2005-2010年旅游评价指数增加了0. 137,而城市化水平呈现负增长的状况; 2010-2015年城市化评价指数增加了0. 546,旅游评价指数增加了两倍; 2005-2015年旅游评价指数的增长率大于城市化评价指数的增长率,旅游发展比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快。(2)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城市化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可分为两阶段:2005-2011年的失调阶段与2012-2015年的协调阶段; 2005-2010年耦合度增加了0. 0172,增幅较小; 2010-2015年耦合度增加了0. 2153,耦合协调类型上升了两个等级,由失调转变为协调阶段,旅游发展与城市化相互适应的程度不断增强。(3)旅游评价指数、城市化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间均呈正相关,旅游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同向变化;旅游发展会加快城市化建设,城市化水平也将拉动旅游发展。本文将为研究旅游资源配置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高校科研与教育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耦合模型,揭示美国百强高校科研——教育系统复合耦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整体上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且较为稳定,表明高校科研系统与教育系统交互耦合的高度紧密性。时序演化上,耦合度与协调度发展曲线分别呈U型和S型变化趋势,高校科研与教育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同向变化(2005—2008年)和反向变化(2009—2011年)两个阶段。(2)校际差异上,科研水平的基尼系数大于教育水平的基尼系数,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教育水平变化曲线成相反的走势,随着时间推移,两者间的差距不断扩大。(3)校际间的耦合度差异性较不明显,而协调度水平差异较明显,呈现"纺锤状"等级规模结构,具体可划分为六大耦合协调类型。  相似文献   

9.
丁学谦  吴群  刘向南  谈林沂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11):2233-2246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情况,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探究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6—2019年中国“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呈现“低发展水平、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②3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更高,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但耦合协调度没有达到协调发展阶段。③经济实力、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规模对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能力、环境规制、政府能力及金融效率则不利于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对助推3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地区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快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的转变。通过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协调模型,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12年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区、市)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耦合度,除海南之外,都在磨合型耦合与高水平型耦合之间交替出现。广东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高,逐渐由中级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改善;河北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处于严重失调衰退水平;其它地区居中,大致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之间反复和倒退。  相似文献   

11.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19,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2.
运用熵值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法,着眼于研究2002-2011年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根据研究数据分析显示:总体上,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度较低,城镇化发展较为超前,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呈区域不平衡现象,工业发展好、城市规模大的城市,其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度较好,而工业发展较为薄弱、城市规模小的城市,其协调发展度较差;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呈收敛趋势。文章就此提出政策建议,认为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大中型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06,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6—2015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二者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落后于科技创新能力;(2)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由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转变,耦合度空间格局演变与协调度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相似,高值区域由东部沿海向长江中下游流域扩散,低值区域集中在西部边疆地区;(3)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波动性,二者水平越低支撑其协调发展的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5—2012年新疆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方法及灰色关联模型,探讨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周期性失调的状态。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影响程度排序为:经济发展结构资本累积科学创新金融支持力度经济外向性程度人力资本。建议两者从产业融合、科学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投资方面做出调整,实现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陆正球 《科技风》2023,(25):164-166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使宁波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以宁波2016—2021年的相关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区域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目前处于较高耦合协调等级,两者的耦合度较好,但耦合协调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需要从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实现政—校—企多方联动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宁波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2000—2012年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失调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然后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了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