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宇宙的创生》一书中关于夜黑佯谬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视界确为夜黑的关键,但并不是由速度合成定律所推导出的“视界”,而是由宇宙演化的历史所决定的视界。  相似文献   

2.
宇宙起源是天文学界历来争议不休的话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设.最近又出现了一种关于宇宙起源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自从哥德尔和科恩证明了康托连续统假设相对于集合论公理系统ZFC的独立性之后,围绕着连续统问题,形式主义者和柏拉图主义者展开了持久争论.我们在本文中试图论证,武丁有关连续统假设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有力地支持了柏拉图主义的立场.另一方面,我们把这些新进展看作是在哥德尔纲领下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为一种哲学立场,柏拉图主义也推动着对集合宇宙的日益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1.宇宙有多大?一般认为宇宙是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后诞生的,随即小断扩展。但是大爆炸发生在什么时候至今是个谜,因而难以确定究竟有多大。2.宇宙是否有秩序?科学的一种假设是,宇宙是一个可预料而有秩序的系统。然而  相似文献   

5.
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向外拓展的历史。如今,人类的足迹已踏遍了整个地球,下一步要涉足的新疆界在哪里?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像地球这样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在其它的恒星周围究竟有没有行星?是否其上也有生命的存在?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这是我们在ZI世纪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行星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要了解行星是怎样形成的。关于行星的形成有许多假设。目前被大多数天文学家广泛接受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告诉我们:宇宙大爆炸后,由于宇宙的快速膨胀,宇宙之中的温度快速降低,原始能量产生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一…  相似文献   

6.
1.宇宙有多大?一般认为宇宙是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后诞生的,随即不断扩展。可大爆炸发生在什么时候至今是个谜,因而难以断定宇宙究竟有多大2.宇宙是否有秩序?科学的一个假设是,宇宙是一个可预料的而有秩序的系统。然而1992年美国两位科学家却提出质疑,认为整个太阳系是无法预测的星系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学科相比,哲学涉及的是最基本、最一般的问题.哲学问题一般分为三个方面,那就是关于宇宙之谜、关于人生之谜和关于文化之谜.就拿关于宇宙的问题来说吧,哲学家们常常研究:宇宙有开端吗?万物的起源是什么?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时间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文献[1]中关于n-v/4与1/6等几率假设可靠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6等几率假设仍为一近似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时,一定会涉及说明顺序这个问题.这是一篇老课文,笔者已教了很多遍,都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这一次却出现了意外.下面是“无知”问题引发的关于说明顺序的教学片断: 师:宇宙深邃而辽阔,对于复杂的宇宙,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相似文献   

10.
我们身处的宇宙已有近140亿岁了.但宇宙仍在演变.它的结局到底怎样?目前,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宇宙灭亡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
霍金先生的关于宇宙的阐述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课题,然而作为科学家的大胆的预言忽视了哲学的关于绝对时空和相对时空及有限与无限的问题.导致了大爆炸与光锥理论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的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起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经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13.
<老子>书中,道是宇宙的根源,道通过其转化流行生成万物,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老子关于道的思想成为当时宇宙问题的最完善的论述.而这一宇宙论思想体现了对<周易>思想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元宇宙的应用促使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然而,元宇宙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共识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如学生的学习持久性不强、专注度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等。对此,文章将元宇宙教学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作为刺激变量,将表象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心理意象作为中介变量、学习效果作为反应变量,构建了元宇宙教学赋能学习效果的假设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假设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中介效应检验和调节作用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元宇宙教学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均正向影响高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意象在元宇宙教学影响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表象能力在元宇宙教学影响心理意象和高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文章提出高校应将心理意象融入数字素养、开发数字化元宇宙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表象能力等启示。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提升元宇宙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推动元宇宙技术与元宇宙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性假设问题的管理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性假设”,是指管理中关于人性的一般看法.实际上这种“人性”,主要涉及到被管理者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而不包含全部的人性内容.西方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等阶段.本文讨论人性假设问题对于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管理实践以及管理人道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参加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的关于“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对大象版《科学》教材中的有关“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共44节课进行了研读,感觉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与交流。比如: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对教材体系进行认真研读?对“地球与宇宙”每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否认真学习、理解?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达成每课的二级目标?大象版《科学》教材中有关“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对学生空间概念的认识和启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假设、认识、实践、再学习,对空间概念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过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动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早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西方社会及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对于"经济人"假设怎么评价则是长期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本文论述了"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以期对"经济人"假设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参加了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现将会上涉及的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主要观点摘述如下,供读者参考。现代宇宙学中的哲学问题1978年在16届世界哲学大会上,围绕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一派以苏联阿姆巴楚勉扬为首的主张宇宙是无限的,他们用多宇宙的观点论证了宇宙的无限性;另一派则以单宇宙即人类只发现一个总星系为依据,论证了宇宙的有限性。但是本届大会关于宇宙学哲学问题讨论的热点却是宇宙是否起源于无的问题。在否定宇宙  相似文献   

19.
考虑了一个具非线性边界流的Stefan问题,得到了这个问题整体弱解的存在性.本文推广了Fahuai Yi和T. M. Shih的结果.他们假设关于单调非减以及Tn=φ.本文取消了这些限制.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有两项重大任务:一是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二是寻找宇宙暗物质。 本世纪30年代初,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根据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考虑,提出反物质的假设。根据这个假设,世界上所有的粒子都有它们相应的反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