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物理试卷的能力结构(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知识的理解程序有高、低之分。有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比较简单,或者在中学阶段没有太高的要求,或者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要求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只要能正确地知道有关知识的含义,清楚地认识有关的概念或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和数学的表达形式)就可以解答。这种情况下题目一般只涉及到单一的知识点或者几  相似文献   

2.
简快导写 1.开头点题定位 这次习作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和内容一旦确定,就可以马上确定文章的开头。写人物的文章,开头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个性定位”(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就是在开头的时候,首先将人物的与众不同之点告诉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题目,是文章章法的有机构成部分。如果说其他的艺术形式或其他的文体,对此要求或许还比较宽松的话,如“无标题音乐”,有些诗歌直接标出的是“无题”,有些甚至就没有题目,文章要有题目却是一项比较明确的规定。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过去的就不见得这样。如《论语》章节的题目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只是取下边紧接着文字开头的两个字而已(古人文章、文学不作明确区分,《诗经》也是这样处理的)。这种认识实是对题目功用的一种误解。其实文章题目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标记”上。将它用在文本开头的最显著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正>【考点阐释】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二、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不能只看题目,而应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经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确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一般找开头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比较“基体说”的核心概念“基体”与如来藏思想、唯识思想的核心概念dhātu,可以说明dhātu类概念绝非是基体之含义,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也就绝非“基体说”。讨论是围绕“基体”的三种最基本含义———即现象法所依存之一元性本体、常一自在之我、现象法之一元发生因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的作文必定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开头最好在第一句话就展示新颖观点,点明话题,炫示文采,引人入胜。如《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许多高考作文的开头比较散漫、随意,影响得分,都是不善于或不知道怎么开头的缘故,下面以话题“独”为例向考生推介一些作文开头第一句话常见写法。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独”可以组成“孤独”“慎独”“独立”“独裁”,或“独树一帜”“独来独往”“独到之处”“得天独厚”,以及“…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比较"基体说"的核心概念"基体"与如来藏思想、唯识思想的核心概念dhātu,可以说明dhātu类概念绝非是基体之含义,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也就绝非"基体说".讨论是围绕"基体"的三种最基本含义--即现象法所依存之一元性本体、常一自在之我、现象法之一元发生因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简快导写 1.开头点题定位 这次习作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个性或品质特点,题目和内容一旦确定,就可以马上确定文章的开头。开头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个性定位”,就是在开头的时候,首先将“小伙伴”的与众不同之点告诉读者。如“我的小伙伴叫马金铃,她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说明文的层次结构有三种方式:①递进式。分全篇递进和局部递进,往往表现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果溯因、由实到虚等。②连贯式。按时间或空间顺序依次介绍。③总分式。“总”即概括介绍或总结归纳;“分”即具体分说。可分为三小类: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其它事物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多以判断句(类似议论文的论点)出现,如《中国石拱桥》第2段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一句;也可出现在定语位置上,如“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或每段的开头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继承 ?继承 ,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从最广义上说 ,继承是指对前人事业的承接和延续。这是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继承的含义 ,而不是民法学上的含义。在民法学上 ,继承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 ,继承是指对死者生前权利义务的接受 ;从狭义上说 ,继承是指对死者生前的财产权利义务的承受 ,又称为财产继承。古代法上的继承是就其广义而言的 ,而现代法上的继承一般是指其狭义来说的。继承 ,又有动词与名词之分。作为动词 ,继承是指继承人承接死者财产权利义务的有法律意义的动作或行为 ,如子女继承父母的遗产中的“继承”。作为名…  相似文献   

11.
点睛之语: 散文阅读的重点在“赏”“析”二字。“析”主要有3方面:1.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这些词语和句子往往指比喻义和引申义,富有哲理性。如2001年高考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第23题“请分别说明以下  相似文献   

12.
冠词是一种虚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冠词可以分为两类: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下面我们一起来分别学习它们。一、不定冠词不定冠词一般放在单数可数名词之前,有“一”的含义。a用于开头是辅音音素的单词前,an用于开头是元音音素的单词前。不定冠词的主要用法:①表示“一”的数量的概念。例如:abook一本书anapple一个苹果Afriendofmyfather'sisadoctor.我爸爸的一个朋友是医生。②表示“每”的意思。例如:Wehavethreemealsaday.我们每天吃三顿饭。Thespeedofthetrainis100kilometresanhour.火车…  相似文献   

13.
朱继承 《语文天地》2013,(19):64-65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各类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占有高考语文试卷的60分。所以,作文写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的整体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一、精心设置文章题目和开头标题相当于文章的脸面,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作文开头,在古代又被称为"凤头",可见"题好一半文"这句话的现实意义。一个别致新颖、简洁凝练、鲜明准确、含义丰富且耐人寻味的题目,往往让人精神一振,也比较容易让读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三册《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后附有这样一道“思考和练习”题: 把下边几组词语分别按照含义大小的顺序加以排列。 1、宇宙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2、石拱桥独拱石桥桥石桥这道题的设计不合逻辑,非但不能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事物,明确概念,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含义”一词用在这里不够明确,是指概念的内涵,还是指概念的外延?究竟根据什么分“大小”?据出题者列出的两组具体概念来看,显然是要按照概念外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这两组概念。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议论文一般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即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本文所说的写好开头,指的是如何提出问题。那么,怎样的开头算好的议论文开头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学过的文章和学生自己的作品中归纳出易学、易仿、易发挥的开头方法,课堂上指导学生加以运用并融会贯通,效果颇佳。1.解题法。适用于题目即论点,或题目是成语、典故,或题目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计算中遇到一定难度的题目或综合题时,往往可以用摩尔或克当量来计算。前者按步就班一步步解出,后者根据当量定律往往可以用比较简捷的方法解出。根据自己实践,发现在化学计算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物质之所以气体的体积有变化、质量有变化,其原因就是因为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这种原子换上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这是化学计算的一种特点:物质质量的差值是由什么条件引起的。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紧紧抓住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中:“物质之所以体积、质量有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这一层含义来进行运算,这就是差值法的原理。这样,使原来计算较为繁复的题目简单化了。这对于培养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有一定作用。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品读欧阳修     
结构范本之八:分论点结构这种结构在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一般来讲,文章的题目就是全文的主旨,而文章内容中每段的开头就是本段的分论点。  相似文献   

18.
<正>议论文一般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即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本文所说的写好开头,指的是如何提出问题。那么,怎样的开头算好的议论文开头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学过的文章和学生自己的作品中归纳出易学、易仿、易发挥的开头方法,课堂上指导学生加以运用并融会贯通,效果颇佳。1.解题法。适用于题目即论点,或题目是成语、典故,或题目  相似文献   

19.
本次初赛有两个题目,与"瘾"和"记忆"有关.两个题目看似平易,但却掩藏"杀机". 先说第一个题目,这个题要求拟一个包含"瘾"字的题目作文.这个词在字典上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由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或依赖性",二是"浓厚的兴趣".从部分初赛稿件来看,选择第一个含义写"网瘾"的比较多,其次就是写父辈的"烟瘾"或"酒瘾":以第二含义来写作的有"阅读之瘾""学习之瘾""爱之瘾""兴趣之瘾"等等.这个题目拟题不难,难的是对"瘾"的理解和表达.写作时有两个误区值得我们警醒,一是只说人物有某种"瘾",却不描述其具体的状态.比如说父亲烟瘾很大,始终戒不掉,在我们的苦口婆心和威逼利诱下,他终于戒了.作文中对父亲烟瘾的描述较少,只是作为一个背景交代.二是把"瘾"当成"喜欢"之意,降低了"瘾"的情感程度.比如,写我喜欢阅读,介绍自己读了些什么书.这两种误区都暴露了我们写作思维的表面化和简单化,对生活缺乏更深入细致的关照.  相似文献   

20.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第五题是非常有趣的题目,它的解法竟有十几种之多。它不但考查了基本概念,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能力。题目是:设00,a≠1,比较|log_a(1-x)|与|log_a(1 x)|的大小(要写出比较过程)。本题显然是考查绝对值概念、对数的性质及两个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里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也不用特殊的方法。按理学生应该答得比较好,可是恰恰相反,许多学生答得非常糟糕。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学生的试卷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