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反观当前我国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的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提出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应通过课程设置改革,将现有的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构建外语"专业+素养+方法"三维形态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模块+平台"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开放的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科专业、教育学专业与教育实践的职业知识有机融合,夯实英语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基础,以适应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关系到专业未来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专业特色不突出、外语课程较单一、实践教学比重低三大问题。为此,我国高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特色、增设第二外语课、提高实践课程比重,从而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使语言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有机统一,打造特色鲜明、应用性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使就业市场在人才需求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同时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中国外语人才网》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中"最新职位"一栏中一组数据进行解读,分析了目前就业市场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需求的新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时期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及时调整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处于文化交流前沿地带的外语教育,面对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冲击,必需警惕忽略外语教育语言文化交流表象下隐藏的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的文化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反思高等教育中外语课程中的文化价值构成及其文化安全隐患,寻找符合中国文化安全的外语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外语专业除了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能力,这样,外语专业的专长才被突出。为了提高文化在外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外语专业的改革应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评价测试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史为鉴,剖析晚清中国两所具有代表性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学堂在科学教育课程方面设置的特点,对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尝试提出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方面有益的建议,即外语语言学习是起点,科学教育是终点;外语教育要以科学实践为主,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以外语为主;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满足专业需求,建立严格的淘汰考试制度;拓宽英语专业的课程范畴,增加科学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职业外语",包含着丰富的职业现场文化,反映了语言教学的职业本质特征和岗位思维习惯,通过现场设置,以职业任务、岗位、项目,建立专业、课程、文化的"职业外语"教学体系,提出教学路径、教学模块、现场模块三个方面的建构,在语言生态、语言机制、语言内涵等理论上建立现场教育的人文立场.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与化的关系,以及高校外语教学与化教学的现状出发,外语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外语语言化课的设置密不可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外语专业语言化课设置及其现实要求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和其他的专业相比,我们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本文从外语专业师生所抱有的困惑及危机感出发,聚焦近年来以东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为代表的日本高校外语专业改革,分析日本高校外语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并指出其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改革的重要启示在于:由于语言文化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教养"即人文教育始终是外语教育的一个内核,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王瑾  李红梅 《海外英语》2013,(9X):31-32
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如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是广大语言教育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高校应在教师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理念,构建以提高学习者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从而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不可逆的"全球化"趋势和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特征已成为外语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大背景和外在要求,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事实则是外语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三者的叠加使外语职业教育的"跨文化性"特征更为突显,以国际文化为导向进行外语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改革也就成为"新常态"下深化外语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突破口。文化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可以把外语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和三大板块;每一板块的课程再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还应该充分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建设,以文化为主线贯穿其中,实现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战略研究的重点是跨境语言问题的相关研究,而"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语言政策与语言发展战略的关系。云南省跨境地区因与许多沿线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化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这些地区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与外界交流的的重要窗口。云南省高校目前外语教育政策与实践存在缺乏科学规划、语种设置集中、结构和发展不均衡、缺乏培养特殊人才的地方性外语教育政策。云南省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实行多元化的区域外语教育政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当下英语专业的危机在于单纯的语言训练无法使英语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其出路在于明确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定位。英语专业是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研究型人文专业,核心是基于人文通识教育理念对英语人文经典文本的研读。人文教育与语言能力培养是统一的,与此同时,学生完成了语言的习得。海外一流高校的外语专业教育通过文学文化课程的学习进行语言能力提高,是值得我国英语专业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的相互融通是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语言能力的教学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素质培养,专业知识的教育目的在于专业技术的语言输出能力。两者要实现相互贯通就必须在跨文化交际的现实语境中进行专业化的教学过程。借助《体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经验,详细阐明依托式体验教学法的各种模式及实践意义,深入探讨专业化的语用能力与外语化的专业能力之间相互协调的教学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文化、跨文化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借助于德国教育家Lehmann和Nieke的以培养行为能力为目标的能力模式和潘亚玲教授的跨文化能力模式内涵,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状况和外语教学规律,深入探讨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实现需要具备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三个条件,跨文化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无止境、开放型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学中,外语人才的培养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实现"外语+"型人才培养,即"语言素质+文化修养+职业能力"。《阿拉伯语现场翻译实训》是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现学生语言能力+职业技能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推行该课程的改革,探索语言类实训如何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实训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对接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市场采购翻译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多元化文化背景等因素决定了外语课程在全校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其特色化外语教学体系包括以基础外语学习、跨文化外语学习、学术外语学习为核心的外语教学设计、学院外语课程设置、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以文化学术交流目标为导向的外语氛围创设、多媒体语言教学环境建设、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国家统一语言水平评估标准的采用等7个方面。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应以斯坦福大学外语教学体系为借鉴,逐渐由基础外语向学术外语、专业外语发展,合理制订统一的语言评估标准并注重不同学校外语教学的灵活性与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即面向全社会,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对在校学生及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由于相应的课程设置与创业、产业联系不多,更应在其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在信息化背景下,当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为推动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的发展,对当前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融合的意义、内容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外语教育应为国家的发展大局与战略服务,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高素质、国际化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外语教育要切实落实以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正面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向善、向上,运用合适的德育方法,帮助学生塑造高尚品德;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外语教学整体目标中强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落细落实。学校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打造国际课程平台,进一步推动热门专业、紧缺专业与外语学科的融合,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优质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外语人才培养的软肋是缺乏思辨能力,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外语界的基本共识。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关系到外语技能课程革新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外语技能课程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应从适当调整外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语技能课程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和变技能课程学习为自主选择学习的视角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造就具有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