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方九功、王鸿渐都是南阳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咏南阳》在他们名下刊载的两首咏菩提寺明诗,非常有名。出版物引用率很高,网上引用率更高。只要点出"方九功"、"王鸿渐"或"菩提寺",网上就会出现方九功或王鸿渐的咏菩提寺的诗。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南阳方氏在修续家谱时,发现了刻有这两首诗的明代原碑,作者并不是方九功和王鸿渐,这两首诗的作者,一个应是方九功的朋友吴一鲲,一个应是王鸿渐的儿子、方九功的朋友王慎,而且这两首诗文字上与原作有误。在同一碑上,也刻有方九功咏菩提寺诗7首。怎么会有这样的失误?经查《康熙南阳府志》,发现失误有今人的责任,主要是古人的责任。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在这一南阳历史文化问题上,纠正明末以来直到今天的以讹传讹,以正引援。  相似文献   

2.
《李太白全集》中有《游谢氏山亭》一诗。此诗是否为李白之作颇为可疑:一、作年之疑。此诗无论是作于乾元元年、上元二年还是宝应元年,都与诗中"再欢天地清"之背景和李白暮年行踪不相吻合。二、"谢氏山亭""西池"之疑。据诗所写,"西池"应是谢公池。谢公池乃谢灵运温州所建,但李白暮年足迹未达温州。三、诗题之疑。诗题为"游谢氏山亭",而诗却写的是游"西池"。四、"稚子"之疑。"遥欣稚子迎"之"稚子"非时年已二十六七的伯禽,故"遥欣稚子迎"者非李白。  相似文献   

3.
乌以风先生所撰《天柱山志》及天柱山志编辑委员会所编《天柱山志》均收录苏轼诗作《游潜山叙寄苏子平》和《赠寺丞王仲素致仕提举灵仙观》,经考证,《游潜山叙寄苏子平》乃其同朝张商英所作,《赠寺丞王仲素致仕提举灵仙观》乃其弟苏辙所作,诗名为《赠致仕景纯寺丞》。  相似文献   

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还”是“返回”的意思,但如果不了解写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李白的生活经历,便会对这个“还”字的含义解释不清。游国恩等同志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隐居庐山屏风叠,密切注视着事件的发展。次年冬,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请。不料李璘暗怀与他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  相似文献   

5.
戴复古《石屏诗集》中之《慧力寺避暑》一诗,清《嘉庆太平县志》认为慧力寺就是温岭小塘岭下(今大溪镇塔岙村)之惠力寺,于是以此为据,历来成为定谳。考之诗中人物,均江西清江人,考之诗人行迹亦在清江,清江之慧力寺内有苏东坡的写经台,曾藏有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为当地名刹。诗人与三当地诗人游当地名刹,顺理成章。且“慧力”与“惠力”本不相同,是老县志编者未加考证所致。因此,戴诗所指慧力寺当在江西清江县,特为辨之。  相似文献   

6.
李、杜梁宋之游实为宋州之游,并不包括汴州。从唐代诗文典籍来看,唐代人称"梁宋"、"梁城"时,一般是单指宋州。从李白、杜甫诗记游梁宋的行踪来看,李、杜初次相会的地点应在宋州,其梁宋之游也只是宋州之游。《新唐书·杜甫传》关于杜甫"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的记载不可信。李白《梁园吟》引蓬池、信陵坟、苍梧云等有关汴州的地名和典故,只是为了抒写人事变迁的感慨,并不是实写汴州景物,因而并不能证明李白当时游了汴州。  相似文献   

7.
李德波 《学语文》2013,(4):18-19
《蜀道难》的创作年代,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有记载,大约是开元末年李白初到长安之时。据说,李白到长安以后,曾拜访过文坛大诗人贺知章,出示了《蜀道难》一诗,博得了"谪仙"的雅号。其实,《蜀道难》就是李白推销自己的一道"名帖"。尽管李白很有诗才,但初出道亦需提携,他  相似文献   

8.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自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相似文献   

9.
注释家们对李白《峨眉山月歌》的写作时间问题,历来有两种意贝:一说是诗人在游峨眉时做的(王(?):《李白》),明代万历年间《唐诗画稿》中对比诗的作图,就是持这个观点的;一说是诗人“辞亲远游”的纪程诗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等)。这样说来,对诗中所提的地域,也就分“想象的”和“实在的”两种。这里所探讨的,系后一种。 《艺苑卮言》(卷四)说:“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纵观各家注释,除对“峨眉山”“渝州”二地域论述皆同外,另外三地域则各说不一,这样似必影响读者对“太白佳境”的全面领  相似文献   

10.
寒山寺古钟去向之谜寒山寺以钟传名,到此游览的游客都想亲眼目睹一下张继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古钟。但现在寺中所悬的是清人陈夔龙所铸的铁钟和日本人士所铸的一口铜钟,不但唐代张继诗中的唐钟早己不存在,就连明代所铸的铜钟也不知去向。唐钟早已失传,明代本寂禅师重铸了一口巨钟,唐寅《姑苏寒山寺化钟疏》中记载颇详。据传此  相似文献   

11.
唐代涉及巫山题材的诗人之多和范围之广,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罕见的。一些诗坛巨擘也把他们的目光投向巫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白、杜甫、李商隐,他们分别代表着唐代巫山诗歌发展各个阶段的最高成就。李白从巫山文学的发源地走出,杜甫和李商隐溯源而入,都在巫山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他们的巫山诗歌的在巫山文化长廊里熠熠生辉,同时还折射出唐代的国运变化对巫山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自郭沫若提出李白生于中亚碎叶一说之后,无论是文学史还是工具书大多采用了这一说法。然而根据唐人的有关记载,李白生于碎叶并无确凿证据。本文通过考证,认为李白的出生地当以唐人记载为准,即生于蜀之绵州.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一生三千多首诗赋中记录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并折射出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人文思想现状。文章主要对白居易诗歌中的痛苦内容及其解脱方式进行剖析,以对当里的社会现实有更为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李白《独漉篇》写作背景复杂,争议颇多。《独漉篇》写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其尚未从口之前。在作品中,李白倾诉了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希望为国除奸却遭弃如敝履的哀愁和伤感,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在危难之时大显身手的昂扬斗志。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中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诗歌以其理想主义和反抗精神的完美结合,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耸立起一座新的高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饱览祖国奇山胜水,写出了很多著名的的山水诗,而且都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同时体现了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形式自由奔放、语言清新活泼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钱谦益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诗学宗尚建立在反思明代诗学的基础上,扩展了人们的师法对象,对唐宋诗做出了新的评价。入清后,钱谦益的诗学思想与佛学思想融合,并融通诗论中的世运、灵心、性情、学问等概念,从诗学基本理论的层面对师法宗尚做出解释。钱谦益的诗学思想在明清两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明末诗学思潮,给清代诗学确立了更宽阔、更深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朝鲜文人李海应《蓟山纪程》记录其在沈阳拜访程伟元的全过程,并保存有程伟元一首诗,该诗也是迄今所见程伟元惟一诗作。李海应日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极大地丰富了程伟元的家世生平资料。朝鲜李朝时代流传下来了大量用汉文记录的"燕行日记",从中可寻觅与《红楼梦》相关的资料,并取得突破性的新发现,为新世纪中国红学研究作出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白之生卒年,自清人王琦之后,今世之李白研究界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说法.本文以对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年的考辨为基础,确认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卒于宝应元年(762),以明它说之不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