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5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持良好锻炼习惯的职业女性较少。职业女性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有特定的规律,而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规律。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备受关注。体育锻炼的身心健康效应已经成为共识,它不但能够降低人的压力反应,而且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高校体育改革,探讨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今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黄向东 《精武》2012,(25):60-61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程度的不断升温,作为对生活满意程度的关键指标,主观幸福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关注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普遍集中于对成人医学样本的观察和分析,对青少年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关联性,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各种因素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规律,对科学建立高中体育锻炼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因素,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并找出解决方案,对青年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主观幸福感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旨在探析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以及社会交往、身体健康状况、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其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果与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同时,观看体育比赛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研究揭示了体育参与、社会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感是受心中想象的幸福模式影响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体育教师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是教师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运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对教师的幸福感、压力、影响因素加以论述和分析,体育教师幸福感的维护和提升应该靠教师自己树立信心、积极生活、激发创造力,找到工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现代生活中城市职业女性存在的健康问题。主要结论: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变化给城市中的职业女性带来种种不良反应,并演化成了困扰女性健康的生理和心理问题;高科技的扰动因素常常会给城市中的职业女性带来与女性健康体育相悖离的身心危害。城市职业女性应突破现代生活方式与女性健康体育悖论的怪圈,成就健康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采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2个修订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构建了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心理资本中介模型。结果显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锻炼时长、锻炼频次和指导情况可分别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在锻炼时长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锻炼频次、指导情况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雪 《精武》2012,(17):86-86,8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法,以北京体育大学表演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多个难度,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艺术系学生作为北京体育大学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了解其主观幸福成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系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参考相关的国内外主观幸福感量表,编制了体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运动技能学习中主观幸福感问卷,并应用该问卷对我国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专业运动技能学习体验、专业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体育参与、气质性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气质性乐观在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CGSS2017调查数据,采用生活定向测验量表(LOT-R)、主观幸福感量表(SWB)整理相关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检验。结果:我国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中等偏上;体育参与与气质性乐观、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03、r=0.187,p<0.01);体育参与既可以正向预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B=4.274,p<0.01),也可以正向预测气质性乐观(B=0.673,p<0.01),同时气质性乐观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B=1.804,p<0.01);气质性乐观在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为28.39%。结论:体育参与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也可通过影响气质性乐观进而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作松 《体育科学》2005,25(5):65-68,82
对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1)尽量考虑锻炼时间、锻炼类型、锻炼频率、锻炼强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交互作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 )重视锻炼情境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3)加强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生活事件、人口统计学等变量的控制;4 )完善测量工具和规范测量的方法;5 )增加对普通人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4,(2):60-65
旨在结合我国运动员生活特征,对其主观幸福感结构进行测量研究,以便为我国运动员主观幸福观的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在研究中,经过选题、初测(233人)、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到再测(200人)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等信、效度检验步骤,最终得出我国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结构。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主观幸福感共由7个因子构成。总量表信度系数α为0.77,所编制的我国运动员主观幸福感量表结构与各项测量指标较好,可以作为测量我国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休闲体育参加者的休闲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休闲动机"、"畅"、"休闲满意度"、"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关系分析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图们江区域休闲体育参加者的休闲动机、"畅"、休闲满意度、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回归路径分析、验证结构模型验证。首先,通过对各变量之间的因子分析,对未能满足要求的题项进行删除,最终构成其基本框架;其次,休闲动机除情感之间的一些变量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与"畅"、休闲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畅"与休闲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与休闲满意度各因子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再次,休闲动机与"畅"、休闲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相互预测作用;"畅"与休闲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也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作用;休闲满意度中环境、社会、心理等满意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互预测作用,但其余指标均没有直接预测作用。最后,有效验证了中国图们江区域休闲体育参加者的休闲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经过多次模型修正,得到休闲体育参加者的休闲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最终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ARS-3、GQOLI对体育锻炼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孙全洪  杨明 《体育学刊》2013,20(1):60-62
参照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索提升运动员幸福感的策略.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幸福感普遍不高.应从伤病控制、社会保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来提升运动员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