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其中的专业认证标准是整个认证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我国目前整体的专业认证环境进行了对比,找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科学、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标准,提出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1983年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怎样正确认识和确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整个工程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怎样恰当地确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学习年限;如何认识和形成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办学特点;需要制订哪些保护和发展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问题,牵涉全局,关系到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开展讨论。我们殷切希望高等教育界、工程界和一切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同志踊跃来稿,陈述己见。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培养工程人才的一种专门教育,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学校所注重的高等教育之一,也是教育界和工程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背景1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从各种数据和研究来看我国工业正处于工业的中期,这个阶段不可逾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还是实现工业化。这样的历史阶段就决定了中国工程人才需求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对课程改革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和总结。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每个主要发展阶段的课程改革特点,理论研究热点进行了阐述,对改革开放以来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观、课程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指出了在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成为工程界、教育界的广泛共识。认证标准是认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标准,进而提出了借鉴国际惯例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回顾中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历程、考察中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现状、倾听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诉求后可知,考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重构,走"回归工程实践"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实施“卓越计划”是我国中长期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工业领域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岩 《江苏高教》1997,(5):44-46
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卓岩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必将发生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面对曙光初露的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采取何种模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界正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改革方案,积极推进改革进程.此次改革对于打破高等工程教育的传统理念,对于教育界全面思考如何改革高等工程教育,对于各类工程院校探索刨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战略意义.在此重要时刻,需要注意以下四组范畴: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朱高峰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认为,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界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也有不少的文件专门强调其重要性。照理说,它应该有着全面而丰富的内涵,是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本质属性,然而,现实中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跨入新世纪之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以及培养模式和途径,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对我国工程教育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上提出了批评。特别是10几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遭遇重重困难,让人感到失望。因此,正确地认识,及时地沟通包括产学合作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对于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必须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  相似文献   

12.
瞭望     
我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中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表达了上述观点。此次会议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国际工程教育界盛会。当前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包括: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学士的培养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吴启迪表示,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工程教育在中国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吴启迪说,依靠高等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中国掌握了以大庆油田开发、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13.
曹永馨 《考试周刊》2009,(1):179-180
日本的女子教育,特别是高等女子教育与我国相比,起步较早;由于日本政府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不论是在立法、女子学校的发展方向方面,还是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且较为完整的体系。因此,对日本高等女子教育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促进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开展教育评估的认识李历红,胡玲玲长沙交通学院教育评估始于本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达国家把教育评估作为发展和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国从1984年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学会以来,就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应用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界率先进行了教育评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划分与设置的工作,是一项关系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到专科学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的规格,教学计划的制订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与分配,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因此,认真总结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经验,从我国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出发,借鉴国外高等专科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的有益经验,研究和探讨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专业划分与设置的依据和原则,对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不断提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强大生产力,必然促使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和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与工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条客观规律。高等工程教育面向工业和社会的发展,既是工业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工程教育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和特点,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指出,加强工程实训是提高我国高等工程应用教育质量和培养工程应用创新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并对工程实训中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热烈祝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非常感谢贵会对我的盛情邀请。高等工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活动中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力量,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制度已成为教育界、工程界的广泛共识。认真研究相应的国际专业认证(评估)组织及其认证制度,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与国际认证制度具有实质等效性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认证体系,是提高我国高校土建类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比较台湾IEET专业认证(评估)与大陆高校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之差别,进而完善大陆高校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体系,必须确保专业认证(评估)机构的中介性和权威性,明确国际互认是大陆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的努力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建类专业认证(评估)标准,严格执业资格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成为教育界、工程界的广泛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认真研究相应的国际认证组织及其认证制度.《华盛顿协议》是在世界范围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协议.本文希望通过对《华盛顿协议》的背景、章程和程序以及临时缔约方的申请条件的介绍,对我国制订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