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日本全面侵华,在所难免。日本帝国主义是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责任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坐山观虎斗政策和远东慕尼黑阴谋,助长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嚣张气焰;同时,苏联对日屡屡退让,也为日本侵华开了绿灯;此外,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卖国政策,使日本全面侵华更加肆无忌惮、得寸进尺。这些国家的如此举动及造成的后果都不同程度地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侵占我国华北的目的,策动了华北事变,这是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的又一重大步骤。本文试通过有关史料的分析,论述华北事变策动的背景、经过,尤其是它所引起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若干转变。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等帝国主义对德、意、日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937午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政策。英、法帝国主义在这年9月,为了保护自己、唆使德国法西斯东侵苏联,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接着。他们怀着同样的目的,为保持他们在中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华北一带的日军称“中国驻屯军”,直接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日本军人是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和一木清直。  相似文献   

5.
中日"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单方面条约",此时正值一战的欧洲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不同的态度。作为日本经营远东地区强有力对手的俄国,自日俄战争惨败之后,奉行联日侵华政策,在悉知日本要求后,采取牺牲中国、讨好日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文从阐述日本统治阶级自明治维新后到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期间的对内对外政策着手,剖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覆灭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7.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开始积极谋求向外扩张势力。在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满蒙"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攫取"满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满蒙政策",以达到独占"满蒙",进一步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研究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帝国主义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它屐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近军事基础,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对东北经济实行统制政策和殖民掠夺,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进行现代化战争运输,调动军队和日本掠夺中国物资补充国需的生命线。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最早,统制最严,受益也最大。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在武力侵华时期,为削弱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采取了毒化中国的政策。作为日帝早期殖民地——东北被毒化的程度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深重,本文着重论述了日帝在东北的鸦片专卖制度的由来、实施手段和影响,从而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阴谋。  相似文献   

11.
从美日在华利益的消长论日本侵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日在华利益的消长论日本侵华的原因尹灵芝对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原因.我国史学界把它总括为三大方面:第一,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是其多年的既定国策;第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第三,在国内由于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八年抗战期间,天津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艰苦斗争。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对于中国的香港、广州湾及新加坡、越南等英法的殖民地,都以兵力加以侵占,而唯独对于中国澳门这一弹丸之地,始终未予以侵占,这到底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策源地,以法西斯军部为中心的内阁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决策机构。在八年侵华战争中随着侵华战争计划的破产,日本内阁曾频繁更动几次,但它终归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本文拟对当时日本内阁的嬗变作一探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从近卫内阁发动七七事变,直至铃木内阁日本法西斯败亡,共发生九次大的“阁潮”。而这种“阁潮”,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所致,实际上是和对侵华战争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在1937年7月7日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笔者从事编史修志工作多年,依据对残存的大量资料考证,认为这与日本军国主义者中迷信“逢七必胜”有关。人们不难发现,凡与侵华有关的事件、行动或会议等的日期,人多占有一个“七”字或几个“七”字。  相似文献   

16.
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这一时期实施的垄断金融政策及一系列战时经济统制办法,在维持战时经济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便利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这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提供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及经济统制的有关资料,以便考察该时期政治经济状况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历史事实,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牢记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贡献力量。(二)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二、时代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于8月13日在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并于12月13日占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在日本军部一小撮军  相似文献   

18.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  相似文献   

19.
张本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亲日派买办资本家。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创办了政记轮船公司。政记轮船公司的鼎盛时期,拥有轮船总吨位在6万吨以上,并兼营其他行业,与著名的招商局齐名。在日本侵华期间,张本政与政记轮船公司为日军运送军火、物资,筹集款项,并为日本帝国主义摇旗呐喊。1945年日本投降后,政记轮船公司也随同日本侵华的失败而彻底衰败。  相似文献   

20.
在侵略性的对华政策指导下,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从九·一八到武汉沦陷前日本的对华政策可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但在其发展中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第一个阶段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这一阶段日本的对华政策主要是用武力实现其侵华目标的第一步——侵占中国东北,夺取进一步进攻中国的桥头堡。其特点是以军事进攻为主,强调速战速决。在外交上争取国际帝国主义支持或默认,幻想欺骗世界舆论。首先应该指出,日本此时发动侵华战争,决非偶然。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