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摔跤史话     
摔跤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在我国历史上,自周代至清朝,这项运动不但为人民群众所热爱,而且历代文献上均有记载。 一、摔跤的来历和名称的演变: 我国古代多称摔跤为“角抵”。这项运动的来历,据南朝梁博昌人任昉在其《述异记》  相似文献   

2.
“角抵”,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我们研究古代戏剧、舞蹈、体育等各类专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东汉学者应劭注角抵说:“角者,角拔也;抵者,相抵触也。”同时代的文颖明确指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拔、艺射御。”在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中,一般把它作为一种两两相当的摔跤或武技的搏击。以角抵的狭义角度来说,以上观点大致可以成立。但  相似文献   

3.
<正>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出现了一种竞技性、游戏性的表演,名叫“角抵”,民间也叫“角抵戏”。一般认为,“角抵”或“角抵戏”即为杂技艺术之滥觞。关于“角抵”的来源,一种说法认为与蚩尤有关。据《乐书》(宋·陈旸)记载:“或曰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又说:“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角者,角其伎也,两两相当,角及伎艺射御也,盖杂伎之总称云。”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酷爱摔跤运动,这是有渊远的历史根源的.摔跤,最初起于远古时代的“蚩尤角抵戏”,抵戏和现在的摔跤略有不同,主要比赛方式是头戴牛角,相互对顶,谁将对方顶到规定区域以外,谁就是胜利者.这种抵戏运动,又称“角力”、“贯交”、“校办”等,比赛的方式大都是较量与技巧的对抗性运动. 到公元前一世纪,角抵逐渐演变为“摔跤”,军营中尤其普遍,是一项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汉代以后,摔跤已从民间的自由嘻戏变为皇室成员的消遣活动.汉  相似文献   

5.
相扑,在秦汉时称为角抵,或作角牴;牴觳。《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角抵是一种角力的游戏,大概起源于战国,到秦代才称为角抵。《史记》载:“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角觳抵;  相似文献   

6.
摔跤活动是朝鲜民族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它与其他民俗游艺活动一样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尽管专家们对韩国摔跤的起源问题众说不一,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它源自于蒙古,经由中国传入韩国,并且成为后来出现的日本相扑的基础。由于汉文化的影响,韩国摔跤———戏轮姆(Cireum)古时候也称为“角戏”、“脚戏”、“角力”或“角抵”。朝鲜作家申采浩(1880~1936年)撰写的《朝鲜上古史》中,曾提到过一种类似于现代的摔跤的比赛。从现存的大约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又可得知,朝鲜三国时期(公元前57~667年)…  相似文献   

7.
杭东 《武当》2011,(9):37-38
据文史记载,我国早期的摔跤属于"角抵"类的运动,它的本意是徒手互相角力,即用自己的力量(当然又包括机智)来压倒对方,战胜对方。摔跤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角觗、觳抵、角力、角抵、手搏、争跤、掼跤等等,这还仅限于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在少数民族中,又有许多别名,如清代满族叫"布库",蒙古族叫"布克"。  相似文献   

8.
据古书中记载的神话,在五千年前的民族部落时代,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部落的人就是善于“以角抵人,人莫能御”。以角抵人,就是在头上戴了假角,向对方冲撞。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徒手格打形式,也是我国最早的摔跤起源。我国古代摔跤最初是摔打不分的。在《周礼》中规定,每年冬月开始,将帅要率领他的部卒习射、御、角力。汉人的注解“角力就是比试力量”。比试力量可以打,也可以摔。据《左传》和《国语》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角力的能手。如宋国的宋万,能够一把  相似文献   

9.
一、汉代角抵戏的大发展班固在《汉书·刑法志》中说:“春秋之后,火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谣乐中矣”。东汉人文颖的《汉书注》说:“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梁朝任昉在《述异记》中,叙述了角抵戏源出于民间的游戏:“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其后传入宫廷,并有了专业的艺人。“(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优徘之  相似文献   

10.
历代角力名称变迁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力是中国古代起源较早的一种徒手对抗性体育项目,也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项传统竞技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角力、相搏、手搏、角抵、相扑、蚩尤戏、争交、布库、撩脚、撩跤、掼跤等诸多称谓,今日已经演变成为世界六大跤种之一的中国式摔跤。因此从文化学上对角力的名称变迁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一传统竞技比赛活动的挖掘与整理。  相似文献   

11.
我曾写过《汉代的角抵(戏)和捽胡》一文(刊登在《体育史料》第五期上),中心的意思是说明汉代的角抵不是摔跤,捽胡才是摔跤。这是从文字史料上研究的结果。汉代的角抵戏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杂技、歌舞、武打戏。从体育的角度来说,角抵戏和中国武  相似文献   

12.
角抵——中国摔跤的鼻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南朝的大文章家梁朝任在所著的《述异记》中记有这么一则远古的传说;“轩辕之初立也,由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耳鬓如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时期一种重要的战斗技术一角抵的最早演变情况。所谓蚩尤氏“头有角”,并非说人头上真的长出了角,而是原始先民用野牛角来装饰自己,为了在相搏中战胜对方。这便是“角抵”一名的来历,也就是中国摔跤最早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赛”事竞技活动。角抵勃发于秦,而盛于汉,其远源又可上溯到商周时代民间的兽角文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兽角是勇敢、力量的象征,在礼仪、民俗、艺术、体育各个领域,都不乏它的形象。角抵传承至唐宋明清一直活跃于国家的盛典和民间的赛会之中,发展至近代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但是,目前的体育史著作中,角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敦煌所遗存的史料仍是空缺。因此,对角抵进行全面的考证,可以推出角抵衍演的轨迹和它所迁移变化的情况。一、兽角与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历史、中国式摔跤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式摔跤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等方面的阐述,为继承和弘扬中国式摔跤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布库”是满语,汉语意为“撩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摔跤。布库原是满族固有的徒手摔跤方式,以脚法为主,兼带擒拿之技。原始的布库自成一家体系,与汉族的角抵、相扑、蒙古族的角力、相搏并为中国近代摔跤运动的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16.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对抗竞技形式,以踢、打摔、拿为主要特征。人们常说:“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摔跌。”又说:“远踢近打贴身摔。”当了这些年散打教练,我可对摔跌情有独钟。为什么呢?我认为在近身搏击运用摔法更为奏效。 众所周知,摔跤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族体育运动,尤其是少数民族中更为流行。它的动作洒脱大方、迅猛有力。散打中的摔法虽来源于摔跤,又不同于摔跤。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我国当前体育发的展现状和国家战略的需要,试图找出一个发展我国农村体育的突破口,论述在我国推广摔跤类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在我国农村推广摔跤类体育运动的设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摔跤既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项目,也是一种具有特色体育运动.中国式摔跤规则简单,不受场地限制,而且很具观赏性,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也符合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现状和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我国传统摔跤的改良,在政策的支持下,具有在我国农村大力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中华几千年文化历程不断衍变而成,融合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各民族有关摔跤的精华,传说起源于"蚩尤的角抵",角抵在不同的时间与历史背景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在漫长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技术、规则及评判标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充分阐述"角抵"的由来到中国式摔跤的发展过程与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摔跤     
《体育博览》2011,(7X):191-191
<正>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希腊、埃及、中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古代奥运会在公元前776年诞生之时,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项比赛,而且一直是历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现代摔跤运动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非常崇尚摔跤运动。相传,神话中的英雄捷谢伊——雅典民主奠基人,从雅典女神那里学来了摔跤规则,从而发展了摔跤运动。当时有人这样说:"摔跤是最完善、最全面、最协调的一项运动,它是全部体育运动的结晶。"当时希腊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军事将  相似文献   

20.
山西"挠羊摔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山西忻州、定襄、原平三市县盛行摔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人口近百万,其中参加和爱好摔跤的人,约占百分之七十,是名副其实的“摔跤之乡”。据传,忻州、定襄、原平跤乡的摔跤运动,起源于800年前的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以“角抵”训练士兵。岳飞被害后,其部属被谴散,其中有一名忻州籍的士兵陈效婴回到家乡,就将在军中所学之摔跤技术传授给乡亲。从此,摔跤便作为人民强身和自卫之术,一传十,十传百地广泛流传开来。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