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励志语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话语,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比较突出的特征是语言的凝练以及修辞手段的多样化.翻译励志语要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采用交际翻译法,把原文中包含的要旨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以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得到同样程度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黄娟  周满平 《海外英语》2013,(7X):163-166
互文性理论是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它关注的是一个文本同他文本的相互指涉,在翻译研究中强调作品、语言、社会文化等与原文作者、译者、原文读者、译文读者等的对话与交流。钱锺书的著作《围城》充满了大量的互文性现象,这为读者带来丰富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为译者带来了重重的翻译困难,但妥善处理互文性可以有效地克服不同语言文化障碍,实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趋于一致,从而使译文与原文获得最大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中处理好文化上的差异问题一直为各国学者所重视。一些学者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应该充分尊重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译文越接近译文读者的本族语越是上乘。另一些学者认为译文应该以原文作者的文化习惯为主,尽量保持原文译文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本文意在通过书名翻译探究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译者要在完全理解和把握原文各种含义的基础上,与译文读者搭建一个交际平台,利用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读者的了解,构建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由于译者与原文作者所处的语言、文化、地理环境不同,译者和原文作者的话语"预设"也就不同,译者必须根据原文作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对译文读者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了解进行语义和语用"预设",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卞慧 《英语广场》2021,(10):26-29
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独树一帜。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目标语读者很难领略其内涵。在接受美学的关照下,译者首先要使自身的期待视野与原文保持一致,揣摩原文的空白,其次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合理处理空白,构建召唤空间,使得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深层意义,实现原文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经验功能描绘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中的各种过程,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图景。译者是原文图景的复制者,他的任务是让译文读者观察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图景,确保译文图景的完整性,准确再现原文人物、事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成功实现经验功能的对等。  相似文献   

7.
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中的直接翻译,旨在通过保留原文语言特征为我们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交际线索”。在翻译中,译者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通过鲁迅《呐喊》两译本中例子分析,证实直接翻译能较好地解释小说翻译中的风格再现。  相似文献   

8.
文化预设是原文作者和原语读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文化背景信息。本文将从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出发,探讨在汉译英中通过异化翻译让译文读者也具有这种文化预设。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具有警示、告知及宣传三种功能。海峡西岸经济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英汉双语公示语。但其英译立足于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英文译文存在许多问题。以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公示语的英文译文首先要以是否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为中心,要符合原文本的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特征、表达习惯及约定俗成的规范表达.便于译文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传递思想的载体和工具;人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得以充分表达.作者把他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因此,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愈适合读者的要求,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则他所要表达的信息就愈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同样,译者要把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语言的转换(即翻译)传递给译文读者,则译文所用的语言意适合译文读者的要求,愈为译文读者所喜闻乐见,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也就愈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那么,当前外译中的译者应使用什么形式的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译文为广大的读者所喜闻乐见和接受,从而收到传递信息的最大限度的效果呢?这是关系到译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译者一方面要对原文做出超越字面的理解领会;一方面又要把他的这种体验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的读者,让他们产生类似的感受。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合作原则”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译者作为原文和译文的中介 ,要处理好与原文作者、原文及译文读者等几个方面的关系。译者首先要了解原文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及其写作风格 ,这样才能有助于正确解读原文。译者在翻译原文时 ,必须注意译文和原文在字词、句子结构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对等现象 ,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行文传达原文的意义。另一方面 ,译者在翻译时要尽最大可能地忠实传达原文风格 ,压抑乃至隐藏自己的个人风格。在处理和译文读者的关系时 ,要充分考虑读者群的接受能力及其所处的社会、时代和文化背景 ,及由此形成的读者的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13.
商标及商标词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从众多商标词中可透视它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蕴涵,故而从商标词的语言文化特征入手,详细地从商标翻译中的用词、文化因素、方法这三方面揭示商标语与文化的深刻关联,并针对这些关联,相应地提出一些在翻译中适当的方法手段,以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习惯。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语篇中形象表达的等效翻译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奈达的动态等效理论,探讨政治、经济语篇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表达。根据源语和译语文化差异,指出翻译形象表达的三种常用方法:保留源语形象、替换源语形象和抛弃源语形象,以使译语读者能够获得与源语读者基本一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为了获取成功交际而需要做出不断推理的过程。小说对话翻译过程可以看做是译者为了获取与读者的成功交际而不断做出推理的过程。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原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影响,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时,需要译者根据关联理论的要求不断的做出双重语境中的推理活动,从而获得很好的翻译效果。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对话的两个译文文本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关联理论在对话翻译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务英语词语翻译的术语对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英语词语翻译中的术语对等追求源语和译语不同语言的读者能得到相同的感受,即源语虽经翻译加工,但其信息没有丢失,而且译语与源语一样的地道,具有同样的专业水准。本文以《朗文国际贸易辞典》中术语的误译为例进行剖析以证明术语对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8.
运用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分析“兼用”和“轭式搭配”的翻译,因为“功能对等”强调受众效果,即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能得到近似的、同等的理解与领会。“兼用”和“轭式搭配”修辞是语言精妙的组合,能产生强烈的感情,且带有浓厚的源语特色,对于它们的翻译多是近似的,不能复制到归宿语中去。  相似文献   

19.
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根据,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文章认为为使目的语读者顺利理解原文内容,译者应选择顺应译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包括:源语与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不同使得翻译互文信息不能以直译为主;互文对源语文本的意义建构作用在译文当中要考虑以何种策略才能保留;互文的难度各异,翻译的方法也要有差异;目标读者对互文解读能力的差异要求翻译时要针对不同读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译者应当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在译文读者可以正确解读的情况下,将互文直译;如果直译会造成互文意义的流失可采用注释的方法;如果互文信息对目标读者来说太过复杂,则可以考虑适度的省略不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