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罗正为 《家教世界》2013,(7X):246-247
本文试图在进步主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寻出进步主义教育成败背后的原因,以期从这些原因背后找出改革进步主义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盛行的教育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进步主义教育者一向崇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杜威也似乎始终是进步主义教育的标签。从杜威与进步主义在教育思想上的分歧以及杜威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评价来重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关系是当代美国教育史研究中充满争议的话题.当前,关于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关系的研究存在"完全关联论"、"部分关联论"和"毫无关联论"三类观点.三类主张都反映了不同时期学界的认识成果,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它们未能从具体的和历史的情境中分析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关系及其变化,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瑕疵、不足.基于史实而非推论,从动态和多样性的角度重新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杜威教育思想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非其理论基础或指导思想;杜威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批评则缘于对运动方向的调整,而非对运动所倡导原则的否定.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关系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而非学界以往所认为的是简单的、单一的和静止的.  相似文献   

4.
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盛行的教育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进步主义教育者一向崇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杜威也似乎始终是进步主义教育的标签。从杜威与进步主义在教育思想上的分歧以及杜威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评价来重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进步主义教育研究方面,对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教育思想原则变化和冲突的角度,进步主义教育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919-1929年以儿童中心论为主导的"和谐"时期,1930-1941年社会改造主义与儿童中心论的"冲突"时期,1942-1955年的"沉寂"时期。进步主义与社会改造主义内在的否定性倾向,造成了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内部不可调和的思想冲突,正是这种话语的竞争,最终导致协会的分裂和解体。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26-130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是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影响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之间美国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概貌,甚至一度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教育目的的社会改良、教育价值的实用理性、教育主体的儿童中心和教育内容的综合课程是其核心观点。在我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进入深水期的关键阶段,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三点启示:教育改革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育改革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的有机统一;教育改革要坚持中学与大学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女性史兴起后,进步主义教育成为美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基于对男性主导的进步主义教育研究的批判,女性主义者对杜威的生活经历与教育思想进行性别分析,同时在进步主义教育研究中添加被忽视女性的贡献,掀起重寻女性计划。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者关注到女性群体内部种族与阶级等差异,黑人女性的教育活动被纳入研究视野;在历史书写上不再满足于事实的陈述,将性别纳入社会权力系统中寻求话语分析。从简单添加到关注内部差异、从还原女性贡献到追寻历史解释,研究路径的转变体现美国史学与女性史学发展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要素学校联盟"是创建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具有进步主义教育倾向的学校联盟系统。其十大共同原则和十四项实践基准一方面坚持了传统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为迎合保守主义的教育政策对传统进步教育的原则进行了创新和变通。其在坚持共同原则和实践基准下注重发挥各联盟学校改革主体作用的松散型管理方式,是值得自下而上的学校改革学习、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内,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使教育的中心再一次转向儿童。对比进步主义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二者都源于社会和教育的传递,都有共同的儿童中心。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工智能教育在进步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儿童向“智童”、经验向“智验”、活动向“智动”的“三中心”转变;教师之教向倡导民主、解放心灵、培养理性和组织知识的转变。以进步主义教育的经验教训反思人工智能教育需借鉴:不能将人工智能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对立;不能让智动完全依照儿童个性和需要展开;不能让人工智能教育非人性。  相似文献   

10.
进步主义教育价值体系不仅给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教学原则,而且为其课程优化提出了要求,更为素质教育目标模式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historical narratives of the 1930s conflict between child‐centred and social reconstructionist factions of US progressive education reinforce gendered constructions of education. The split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has been drawn along lines of gender with child‐centred education associated with female educators focused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econstructionists comprised of university male faculty working for social justice. The work of Elsie Ripley Clapp, an active proponent of rural progressive educatio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limitations of accepted categorisations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The focus on Clapp points to new ways of framing the ideological tensions within 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 and highlights how the politics of gender influence which educators are remembered as leaders and activist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cent renewal of interest in social reconstructionism should include a critique of its oppositional and hierarchical relation to female progressive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因其特质对大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因此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有益的角度来看,社会思潮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与主流价值观形成互补关系,并能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从有害的方面来说,社会思潮能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混乱、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仰危机,消解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成果和努力,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等等。这要求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1924年4月,改译自王尔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的《少奶奶的扇子》在上海首演并一举成功,使当时的观众大开眼界,为当时的新兴戏剧奠下了第一块稳固的基石。而改译的成功,则是和洪深的创造性叛逆分不开的。这不仅表现在时代背景和环境设置、地名人名以及戏剧语言的"中国化",还表现在对主题的取舍上。这种创造性叛逆,一方面源于洪深重视舞台演出的戏剧创作理念,另一方面则是顺应当时的社会现实语境和观众鉴赏水平的自觉创造。  相似文献   

14.
人格转型是社会文化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转型的动力。人格教育则在社会文化转型中处于中介和动力的地位,主要发挥着改进和提升人格的作用。现代人格教育要培养能够以“道德的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人格为目标取向,其实践理念一方面依赖于中国现代化中健全的社会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育者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大趋势的积极能动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需要是符合其社会性及发展目的的合理的客观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这种客观需要的满足产生的价值只能是“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性质作用只能用价值的大小来判定,不能用有价值和无价值,甚至用正价值和负价值来判定。  相似文献   

16.
“学有所教”是十七大报告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和人民幸福的高度,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目标和新理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江苏基于教育发展的实际,以教育现代化来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满足江苏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发展战略。围绕江苏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与理想,提供有效的科研服务,是江苏教育科研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很强调真实、生活的今天.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笔者拟从其相似性、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资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者们对于接受义务教育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还是其义务,有着不同的观点,在认识义务教育的法律性质方面存在着误区。从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权利的特征来看,义务教育应属于权利的范畴,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把接受义务教育当作公民的一项法律权利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公民权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20.
法律、政府和社会意识没有赋予教育的盈利责任,"教育商业化"是政府对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设计不科学、政策不透明、监督机制缺失,政府缺位导致教育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的视觉偏移。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教育在正确分类基础上区别对待,以及推行"教育法治"与"教育民主"制度,以利中华民族按教育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办好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