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教育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教育论安徽省教育委员会焦凤君简而言之,区域教育是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国民教育。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就其内容来看,是综合性的教育,因而具有国民教育的一般特征;第二,就其空间存在来看,是区域性的教育,是存在于某个区域内的国民教育,因而具有鲜明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又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民族教育遵从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民族理论的指导,所以民族教育既有国民教育的共性,又有民族的个性。民族教育的这种双重性决定民族预科教育更是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民族预科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职教育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地区的中职教育蕴含了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具有特殊的文化使命和优化人文资源的功能.它强调民族地区中职教育体系中民族文化与区域经济产业的深层关系,民族学生个性特征与职业教育取向的关系,并注重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向问题,反映了学生文化性格发展的内在诉求和中职教育之于民族教育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又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民族教育遵从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民族理论的指导,所以民族教育既有国民教育的“共性”,又有民族的“个性”。民族教育的这种双重性决定民族预科教育更是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民族预科教育作为介于民族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一个特殊层次,影响着民族高等教育能否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来,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新秩序重建,土库曼斯坦国民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时期,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并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等级性,国民教育发展落后.在苏维埃及苏联时期,政府根除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国民教育整体上发展迅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独立后至今,在尼亚佐夫任期,土库曼斯坦进行了学制改革,加强了民族认同教育和大学治理,进一步强化了思想道德教育,但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明显下滑、教材严重匮乏等问题凸显.在2007年初至今的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任期,土库曼斯坦把国民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之一,进一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国际化、现代化、数字化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家化范式萌生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的现代民族国家,成熟于洪堡的柏林大学,其理论基础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与国家形成理论.该范式将民族国家的世界视为一个个利益分割的世界,民族利益和国家忠诚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出发点;主张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并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加以控制;高等教育应为民族国家培养精英,自觉成为国家的工具.这种高等教育的民族国家信念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遭到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各种局部的修正已经难以应对整体性的压力,范式的转型势成必然.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对于形成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回归教育论,是七十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主张,在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以后,教育和劳动等活动交替进行,直到终生。最近几年,有些国家,将这种理论部分地付诸实践,已初见成效。回归教育论,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家权力是国家教育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国家教育权是在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又是一个教育立法的过程,德、法、英、美四国的实践表明,教育立法在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大旗,对人们进行思想启蒙,"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使教育有了"普及和世俗"的倾向.同时,欧洲的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国家的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头脑,人的行为要为所属的民族国家负责,这又使教育有了"民族和国家"的意识.以上这些都对18世纪的法国国民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国民教育事业在法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性与现代性是民族教育的两个属性,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运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对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global modernization has reached a new phas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ocieties have become so complex that the logic that characterized first modernity no longer works. Simultaneously, societies are confronted by huge and complex side effects of modern rationality, such as climate change, migration influx, global inequality, and waning confidence in the nation-state. Consequently, we are entering an age of reflexive modernity. In our view, this new social configuration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what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educ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reflect on the way in which three collaborating Christian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in the Netherlands are searching for answers on the challenges of our time. We propose, firstly, that they should give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al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s than before. These professionals have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professional and client, system and lifeworld, professionalism and person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spirituality. Secondly, the professionals trained at Christ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develop a strong professional ethos that allows them to act swiftly and efficiently in complex situations. In order to develop such an ethos, moral traditions are indispensable. Although the new social configur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very favorable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on closer inspection it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3.
略论西藏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来探讨高等教育在发展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看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西藏高等教育在办学中为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基础上,增设了符合西藏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发展模式.要保持西藏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的民族特色,必须不断探索办学思路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主要表现在民族国家为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前提、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稳定的秩序保障。民族国家的建构则需要民族认同为其提供共同体意识支撑和政治合法性证明。而民族认同的形塑离不开公民教育,民族认同教育也因此构成公民教育的重要维度。民族认同的培育主要通过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学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校外的各种活动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百年语文教育变革中,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从不同向度建构了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历史谱系。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并非均衡地参与,因而造成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生成及变革呈现出不平衡及单一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又被反复确认,并被不断重写。在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间,又存在着既矛盾、冲突又暧昧的关系。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之下,重建语文教育既要重估经典教育的价值,又不能拒绝生活关怀;既要深刻反思科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又要从语文学科人文性及汉语语言本身的特性出发。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既是现代性过程的产物,又要面临如何"超越现代性"的难题。本文基于两部裕固族的教育人类学作品,以"现代性"为主题探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问题和出路,意在阐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重构"的路径选择与研究者对"现代性"的理解有关,还与民族志的书写策略和质量有关。教育民族志的书写方式需要重估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它直接呈现给人们多种困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现象和原因具有多重结构,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解困的基本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用改进的思想指导实践、从"旧政治"转向"新政治"、参与者合作建构权威、现代交流方式等,将是驾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哲学反思与建构的研究范式诊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对教育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以“文化、教育与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高等教育现代性的理论体系,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价值定位,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定,高等教育发展只有走向人本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比较教育学:内涵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教育学是以探求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表现了由比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科存在的独特性,是以培养"人"的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学科存在依据和逻辑起点的,拥有基于比较方法一元论的学科多元方法,它是具有来源于民族国家教育知识的多学科解释视角的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蕴涵着适合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要素,属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挖掘这部分文化的价值,有利于年轻一代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更好地立足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