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实验经常需要灯作为演示仪器,发光二极管相比传统的白炽灯、纳光灯等光源,具有体积小、寿命长、价格便宜、发光效率高等特点。在物理实验中灵活地应用LED,可以增强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一、LED在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中的应用原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是使用电流计来测量电路中有无感应电流和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在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时,在演示实验前,需要先验证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而指针偏转现象由于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电容器”一节的教学中,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仪器来演示,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现象、本质难以理解。设计制作“电容器充放电演示装置”就非常必要。1工作原理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本装置采用市电、白炽灯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 当S置于1时,构成充电回路. 220 V经整流二极管半波整流后,在白炽灯 L1的限流下,对电容器进行充电。这时指示灯L1亮,电流计正向偏转。当充电完毕,指示灯L1熄灭,电流计示数为零。 当S置于2时,构成放电回路。放电指示灯L2亮,电流计反向偏转。直至放电完…  相似文献   

3.
用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微弱电流大小和方向的灵敏电流计,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用于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代替价格较贵的电磁式电流计,直观性也优于电磁式电流计。 电路原理如图1。两只发光二极管用红、绿各一只,e_1,e_2各为两节5号干电池。当微弱电流由A进入时,由于Q_1的放大作用,Q_1导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十八章第三节中 ,有一个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图 1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 ,把电感线圈 L 和白炽灯泡串联在电路里 ,利用双刀双掷开关 S可以分别把这个电路接到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上 .实验中取直流电压跟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灯泡接直流电源时比接交流电源时更亮一些 ,从而说明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 ,接直流电源跟接交流电源相比 ,电流大小有一定差异 ,但差异不是很大 .如果实验是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数据差异清晰可见 .而用白炽…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教学演示中有些小电流,如单根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生电流等,往往不能使大型示教电流计指针产生明显的偏转。但这些小电流可以使一些动圈式的灵敏电流计产生较大的偏转。可是,这些灵敏电流计尺寸太小,不适宜作课堂演示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灵敏电流计的指针用小灯投影到毛玻璃上,做成了灵敏度高、演示清晰、  相似文献   

6.
小小的白炽灯泡,从制作到工作过程的很多方面都用到了初中物理知识.如果能够详细了解,必定会对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有很多帮助.对此,我们介绍如下: 1.白炽灯泡能够照明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白炽灯泡的电流越大,热效应越大,灯丝会白炽发光,灯泡就越亮.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文字或语言记述演示实验中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很少用板图表现实验现象及结论。事实上,板图比语言、文字的记述形象、直观、生动、简洁明了。它可以将演示实验中重要的瞬时现象定格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综合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其规律和结论,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如何使用板图配合演示实验的教学进程记述如下:教师首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考方向: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如何检验?演示一:实验前,先用一节干电池确定电流计…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电容器的电容"一节中,教材采用灵敏电流计显示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实验,由于灵敏电流计较小,演示时指针偏转可见度不大,为了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直观性,笔者用2个反向并联的LED替代灵敏电流计,设计制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线这一概念却感到困难。现介绍一种导体、绝缘体转换演示器的制作方法。该教具的基本结构见示意图。A是一个配有灯座的白炽灯(25W或15W)。用一只废白炽灯泡将其玻璃壳打碎,再把灯芯玻璃柱上露出的两根金属丝和灯丝剪掉,把它安装在灯座B上。C为开关,D为电源插头,用绝缘导线联接全部电路。实验时,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220V),通过开关接通电路,此时灯泡A不亮。说明B处的灯泡玻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通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通常使用小灯泡作为显示元件,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粗略地显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认识,但无法清楚地认识到电流变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17章“交变电流”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安排了一个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演示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电感线圈和白炽灯泡串联在电路里,利用双刀双掷开关S可以分别把电路接到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上,  相似文献   

12.
高等动物神经调节中常涉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该部分试题是建立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上的,通过电流计可以测量出电流的有无及方向。下面具体归纳如下。1关于局部电流学说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的膜外带正电荷,而膜内带负电荷,使膜内外之间存在电位差,通过电流计可以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A3):135-137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既是学习重点,又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内涵、除了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等在电路中实际特点外,必要的电路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电路的分析中如何把看似繁琐复杂的电路简单化处理是教师必须把握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八章《电磁联系》中的两个实验——奥斯特实验与法拉第实验是本章最基本的实验,它们分别验证了电生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和磁生电现象(电磁感应现象)。这两个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是必做的,而且必须要做好。然而用常规方法做这两个实验,实验效果却不太理想,如法拉第实验,因用单根导线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电流计上指针的偏转极微小,有时甚至做不出。再如奥斯特实验,该实验本身是容易做成功的,但上课时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走近讲台观看演示,这样~来,小磁针的转动,后排学生根本看不清。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15.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第二册热膨胀热传递这一章中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实验,按课文是用药棉浸酒精燃烧给铜棒加热,使指针偏转来演示。这个实验,由于固体热膨胀微小,学生肉眼看不到,观察到的只是指针的偏转,效果不理想。鉴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里讲授电磁振荡课题对,常用大电感、大电容组成超低频振荡电路,并用示教电流计来演示这电路的阻尼振荡。一般示教电流计指针摆动的固有周期,总在2~3秒以上,因此要用这种电流计来观察电路中的振荡电流,振荡电流的周期至少也得长达2~3秒才行。但人们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往往只考虑尽量增大电感,电容的数值,和忽略了LC电路能产生阻尼振荡和用示教电流计能清楚地显示这个振荡的条件,以致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仅是一种假象。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这个实验成功的条件,并对《高中物理教学参考书》上介绍的两种做法作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例如讲授串联电路中的电功率跟电阻成正比的内容时,先不讲新课内容,做演示实验前提问学生:“现有220V、40W和220V,100W的两个灯泡同时串联接入电路,哪个亮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都作出220V、100W的亮的结论。教师当场做演示实验,事实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学生亲眼目睹了40W比100W的亮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通常用图1、图2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和断电时发生的自感现象。这种演示方法存在如下缺点:用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的图1电路对断电后出现的自感现象显示不出来;演示断电自感现象的图2电路对通电后出现的自感现象显示不出来。因而,这种演示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个电路只能出现一种自感现象的错觉,不能准确地表现客观事实。此外,显示器件灯泡的亮度不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因而不能正确反映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当然也不能指示电流方向,学生所观察到的不是完整的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19.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设计好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师应有的素质,也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设计一个好的物理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要强演示实验重现的物理现象要力求真实、正确、符合科学。例如,用大型示教用电流计演示LC 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电流时,看到电流计指针来回摆动,于是就解释说振荡回路产生了振荡电流,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LC 回路振荡频率很高,电流计指针根本来不及摆动,指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应做到: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演示实验要明显和直观;演示实验要力求简单可靠,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所选演示实验要富有启发性。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的表演示范实验,它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它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成功的演示实验常常给学生形成经久难忘的印象,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演示实验对学生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