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客家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围龙屋则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其文化魅力向为学界所关注。围龙屋是粤东梅州客家地区标志性的民居建筑,本文试在实证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围龙屋主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其文化功能,及其整个建构体系中的意义。围龙屋模式的民居,其形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9):10-15
客家围龙屋文化传承着中原文化的底蕴,又吸收着迁徙地文化的精华,其文化本源与流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乡性与客乡性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类型。通过客家围龙屋文化内涵看客家哲学的多维发展,对于客家学建构具有积极意义。客家围龙屋文化的和谐特性体现了客家哲学本质的儒家思想,其谦逊品质体现了客家哲学性格的道家情怀,重视"防御"的客家理念体现了客家哲学内涵的墨家精神。  相似文献   

3.
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特质的重要实物载体,向为学界所关注。就近十年来客家围龙屋的国内研究成果很丰富,围龙屋有独特造型与丰富内涵,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依托人类学访谈资料,拟对梅江区三角镇承德楼与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两座客家围龙屋开发利用的不同现状及其原因作一比较分析阐述,以期对围龙屋的开发利用策略做出人类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思想文化到建筑结构 ,从人的观念到物的表现 ,对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围龙屋作了粗浅的探讨。指出客家先辈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理性精神 ,并适切地表达了对围龙屋建筑结构造型、环境氛围、选材建造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围龙屋靠山面水,由椭圆形的围屋和半月形的池塘构成,组合为完整的圆形,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对天地的敬拜。其中,半月池是围龙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味。从风水理论看,水是构成风水宝地的重要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不仅是万物之源,还被看作“财源”的象征,客家人相信有水即有财;半月池倒影围屋,并与屋后青山相互辉映,虚实对称,具有建筑美学上的建构作用;半月池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火灾的灾害损失,池中还可养鱼植莲,池水还能方便灌溉,调节气候。  相似文献   

7.
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前扣紧标题中的"围"字,写围龙屋的特征;最后三个自然段扣紧标题中的"客"字,写构成围龙屋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客家围龙屋”到“滨海客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粤东地区传统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形式的研究及滨海客舍的设计实践, 探讨如何挖掘蕴藏在我们古老优秀的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并运用于我们当前的设计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9.
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其里层以堂屋神龛为核心构成宗教崇拜圈;其中层以建筑图象构成哲学符号因;其外层以山川“风水”构成宗教哲学氛围圈。它们以物化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梅州地区客家人因客居环境不同,其民居建筑类型因地而异,其中,围龙屋是梅州地区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也是客家地区最典型的民居之一;围龙屋的选址——布局——建筑对"风水"十分讲究,"风水学说"中的元素在民居建筑中得以广泛运用,表现为崇山择福地、拜水谋财气、避凶聚元气、天地人合一圆天地阴阳和谐;从地理学角度来审视围龙屋建筑"风水"观,具体表现为选址上做到崇山拜水,布局上讲究座北朝南,建筑上注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遵循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营造了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梅州围龙屋民居建筑"风水"观对现代民居建筑仍然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了大学出版社在我国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加强大学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出版社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最后,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建设为案例说明了大学出版社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绿玉斋,万历十七年徐熥下第时与弟徐火勃所建,用以延客、藏书和读书之用。徐熥作《绿玉斋记》,记绿玉斋建造的由来、时间、环境、结构、功用及斋名"绿玉"的由来,抒发其"邱壑之怀",以为"即有轩冕"不与易。这篇短文疏于记功用,偏重于抒发情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小品美文。徐熥生前至过世之后的数十年间,绿玉斋一直是文人集社赋诗的场所;绿玉斋珍藏过许多图书,其中多有善本、秘本。绿玉斋的方位虽然大位可以确定,遗迹却已不可寻。  相似文献   

13.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代表作之一,同时成功入选为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是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一大艺术特色。文章从毕司沃斯先生、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哈奴曼大宅、黑暗意象几个方面对名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象征手法作探讨,指出象征手法的运用营造了作品的气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蜗居》的电视版非常忠实于小说原作。电视剧《蜗居》的被禁不仅折射出了当代文化语境的非生态性,更暴露了整个当代文学创作的结构性匮乏:一是,写实性使《蜗居》在塑造人物、构置情节上遵循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而非当代都市小说那样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立场上书写都市文明病中的边缘群体,《蜗居》折射出了当代文学对"五四"文学"写实性"的整体性遗忘;二是,《蜗居》的悲剧性紧扣现实生活层面中的普通人,既不同于十七年文学、文革后文学将悲剧历史化处理,也不同于先锋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寻根文学等将悲剧文化化或哲学化处理,《蜗居》使悲剧体现了舍勒意义上的那种普遍性,也打破了当代中国文学无现实悲剧的意识形态神话;三是,《蜗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折射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困境,现实主义已被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从而使"现实生活"在当代文学中遭到遗失。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具备生态学意义上"灌木丛式",而更像是一株美丽而苍白的"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5.
唐朝商人抵达日本后,曾一度被政府安排在指定的宾馆里,只能在有限空间里开展贸易,其住处是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鸿胪馆"还是普通旅馆,需进一步探讨,因为这预示着日本对唐宋及周边国家政策的调整。后来,宋朝商人走出旅馆自建"唐房",两国贸易由"旅馆贸易"转变为"唐房贸易",标志着宋日贸易中宋商经商形态的重大转折,也标志着日本对唐宋关系的转变。这似乎也奠定了以后中日关系的基本雏形。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棋盘形的客家民居素乏研究。“王侍卫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 ,历时 50年而成。正屋为五栋六横二花胎棋盘形。全屋有大小厅房 30 0间。“王侍卫屋”中的祖堂、书舍、楹联体现了客家人敬祖重教的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电影的唯美倾向——评《十面埋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从其放映至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作为一部东方的爱情故事,引发了西方民族新奇的审美愉悦,这是中国电影的喜事,但是国内对《十面埋伏》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在《十面埋伏》中,张艺谋导演无论是题材的以小博大,凸现视觉表现性的精美画面的运用,还是独到的音乐运用,均体现了他独特的美学倾向。《十面埋伏》给观众带来了美的感受,带来了心灵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uthor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the “House” system in a university social studies methods class and reports on the positive results that ensued. Students reported a sense of unity, camaraderie, identity, and closeness that was missing in many of their other classes. The House assignments and competitions are described, as well as ideas for other ways to use the Hous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房屋拆迁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学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26-28,48
房屋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基本的生活资料。拆迁是扩大城市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拆迁矛盾激化,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如何解决房屋拆迁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几种解决拆迁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江秀 《海外英语》2012,(9):212-216
The Professor s House is Willa Cather s masterpiece in the middle of her writing career.As a symbolical novel,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Professor s House lies in Cather s effective employment of the subtle and provocative symbols.This essay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ymbolic implication of the images structured on house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Cather s 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