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准备活动可以增强武术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加强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的活动能力,提高武术运动员机能的集合水平,增强机体的工作效率;可增强武术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提高与改善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比赛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应打破原有的习惯,科学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800m跑训练注重发展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忽略肌肉代谢能力的训练的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了提高800m跑运动员肌肉代谢能力的综合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揭示武术运动项目的特征的训练规律 ,对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改进 ,从实战需要出发 ,发展武术运动专项特殊供能系统代谢能力 ,加强专项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是实现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系统,它们不但能保证机体的血液循环,氧气供给,而且在消除疲劳,促进机体恢复和调节物质代谢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心肺机能的好差,不仅能反映体内物质代谢能力,而且能间接反映人体的运动能力。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导致人体心肺机能发生适应性变化,各种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心肺机能指数的测试分析,来探讨体育教学和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心肺机能的影响和作用,为改进体育教学和训练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武术项目供能特点及其训练的科学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项目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3大类。各类武术项目的供能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供能方式在武术不同项目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针对武术各项目的供能特点,对武术训练科学化进行探讨,提出武术科学化训练应该建立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科学安排3个能源系统在训练中的供能比例、重视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加强机体耐酸能力的训练、发展结合技术的速度耐力训练、散打训练应增加发展耐力素质的内容等武术科学化训练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有关武术运动生理特点的研究表明:长拳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经、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影响。以往的研究又表明:链球、铁饼运动员前庭机能稳定性最高;体操,兰球、排球运动员次之。但有关长拳运动对人体前庭机能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前庭是司平衡的主要器官,平衡能力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甚至决定长拳运动竞赛成绩的因素之一。因此探讨长拳运动对前庭机能稳定性的影响,阐明其特点,为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的任务在于探讨长拳运动对青少年前庭机能稳定性影响的生理特点,分析以从事长拳运动为主的武术运动员前庭机能的稳定性与训练程度、性别以及年令的关系。本文对十二岁——十九岁的不同性别的各项专业和业余运动员进行了前庭机能方面的测  相似文献   

7.
1 前言武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多次重复跑、跳、翻腾等动作,身体负荷和能量消耗均相当大。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血管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女子武术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手段,总体要求基本上与男运动员相同。但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所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武术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摘要)王俊法,曾凡鑫柔韧是武术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早期有效地发展柔韧素质,不仅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有效改善运动员肌肉、韧带的机能。武术运动对柔韧的要求很高,尤其对初学少年儿童的武术训练更为重要。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不同状态下的机能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1990年参加全国武术集训和参加全国武术赛及亚运热身赛的部分高水平运动员不同状态下的机能反应,目的为探讨经长时间武术训练后身体机能有何变化及各拳种训练时运动员的影响有何不同,为开展武术运动及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兆祥 《体育师友》2009,32(5):38-39
武术是我国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和训练格斗的功能。经常练习武术,不仅可以发展人的柔韧、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而且能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敢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因此,武术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搞好小学武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平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振海  尹斯年 《体育与科学》2000,21(6):28-32,35
本文旨为探讨在长期武术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的特异性变化。通过对不同运动技术水平的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动力性负荷实验,结合超声心动图仪的检查,发现长期运动训练使得武术套路运动员心脏机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于训练全面,尤其是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心脏收缩能力、心肌弹性、心肌厚度、泵血能力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在武术训练中补水对运动员整套演练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择7名受试者,采用心率、血压、体重等生理及主观感觉作为实验指标进行自身对照补水与不补水试验,并对其所反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套路演练前补水对受试者的训练效果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明显的减轻运动员的口渴感、降低身体温度、增进训练欲望,而且能明显地降低运动员的舒张压,对减轻运动员心血管的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应该重视科学合理地补充水分,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谈武术教学对儿童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探讨武术教学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结果显示 :武术对少年儿童的骨骼、肌肉、心血管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可以增强肌体的抗病、防病能力 ;此外 ,武术还可以养成少年儿童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良好素质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的检测分析,着重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的方法,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加强科研恢复具有指导意义,可为提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掌握运动员的机能变化特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武术训练强度和密度方面进行生化分析,认为间歇训练是提高武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可造成运动员训练时体内血乳酸的逐步积累,而且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体内CP的含量,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在武术运动训练和教学时,应以生化指标为科学依据,根据武术运动供能的特点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由心功能变化指标看健美操教学的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大学生在运动时心功能变化及恢复期变化的分析,运用生理指标对选项健美操学生的心率、动脉血压、血管弹性等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测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套训练后心率、血压、血乳酸值,均有较大幅度提升,血红蛋白指标、CK值提升不明显、血尿素氮有所增加,超套训练后女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表现较为明显。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不同性别、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依据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量与运动负荷,可采用合理营养膳食、保证睡眠、药物方法等方法,加快运动员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8.
站桩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它能使锻炼者的“意、气、形”三者合一,可起到“凝神练气,练气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作用。它可促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肺活量增大,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还能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精确度,使人体获得整体发劲的效果。站桩的研究、运用对武术爱好者提高训练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眼于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不尽人意,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探视了武术教育积弊的深层原因在于西方体育思想下的"体育化的武术"冲淡了武术民族特色,"舞对合彀"传统意义的背离导致学校格斗文化教育缺失而减弱了武术魅力,武术的"繁复庞杂"降低了武术教育的操作性。基于此,武术教育改革应从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武术学科意识,提升武术地位;改进武术教学体系,精选武术内容,向"舞对合彀"教育模式的回归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