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带一路”上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赋予人类一些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已经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开始造成地球上第6次生物大灭绝。随着人口数量和消费速率的增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正在急剧增加,一系列威胁地球上维持生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正在凸显。目前,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政策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中国政府的决心、"一带一路"建设、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加大以及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布局等,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是人类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海南岛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研究,对跨世纪的海南建设生态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进展及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和举措,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物种恢复。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需要各国同心协力,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文章系统整理了近些年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举措,以及中国科学院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若干工作,并对我国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人类社会对地球各种生命形式的巨大影响下,生物多样性不再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相互分割的自然单元,人类的文化价值观、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不可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文明和经济发展。自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加快消亡的威胁。在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诸多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关键因素。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互动共存关系表明,传统文化的消失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过程,文化多样性不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见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阐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概念,探讨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分析生物资源研究状况、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生物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等,提出了在扩大内需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时,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机制、长效保护策略研究,为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资源永续利用研发,推动新兴生物产业升级,对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寻求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是人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资源植物学是植物科学中围绕资源植物开发及利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新兴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科特点,探讨资源植物学课程设置的迫切性,并从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方式等三方面探索资源植物学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资源植物学是植物科学中围绕资源植物开发及利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新兴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科特点,探讨贤源植物学课程设置的迫切性,并从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方式等三方面探索资源植物学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所有资源的基本资源,没有土地资源,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都不能顺利开展。我国的人口数量逐渐上升,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开始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时候,不合理的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破坏,也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压力。因此,人们要正视土地问题,保护土地,提高土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立法和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最早的部门,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减少,中国尤为严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又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该文探讨了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既有人们生物保护的观念问题、也有化学农药品种、使用技术及管理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贺鹏  陈军  乔格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59-1370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人类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加剧,人类将面临对生物多样性认知、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门生物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包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8个科研机构的19家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是我国动物、植物、菌物及化石等标本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主要实体场馆,是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和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标本藏量、管理和利用代表着我国战略生物资源的整体水平,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门生物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于对其整体现状的全面分析,文章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的基本定位、组成与布局特点,馆藏标本的规模、组成与特色,以及与发达国家标本收藏机构的对比;系统概述了依托标本馆在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经典分类研究、志书和图谱编撰、标本信息数字化、科学普及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并阐述了对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同时,全面分析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保藏、研究与可持续利用、信息数据共享等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制约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设国家生物标本馆的具体思路,展望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的未来格局,以及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快速发展,在生物多样性志书编研、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生物多样性科学方面的理论性突破仍较少。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1)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及可持续利用的结合;(2)加强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3)加强与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系统保护。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相关法规制度逐步完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措施,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此外,通过缔结多项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定,以及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举措,我国完成了从重要参与者向积极贡献者的履约角色转变。然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加强的问题,如:资金投入机制单一,数据整合程度不够,对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投入不足,以及追求数量目标而忽视生态系统结构和完整性等。未来,应转变保护策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公约间协同增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污染治理等相结合;从追求数量目标转为提升质量,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库和野外台站建设力度,加强外来入侵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搭建大数据平台,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保育生物学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综合,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和保护.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濒危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由于自然与人为等原因,植物种质的消失日趋严重.因此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刻不容缓,而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战略性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生物安全等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高产品种的推广,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以及政策变革和经济建设等原因,农业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对其保护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研究中的焦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是有效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其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级多样性测度为基础,对农业等级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引入信息增益的概念,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并用农业等级多样性、信息增益及其他多样性指标分析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江县旱地植物共有36科86种及变种。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植物29种,占总物种数的33.7%;药用植物20种,占23.3%;饲料植物5种,占5.8%;其它5种,占5.8%。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结果为:旱地物种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0,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4.35、Shannon-Wiener指数为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农业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旱地农业物种丰富度为0.13;农业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3.225和1.708。农业等级多样性指数与利用物种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与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但与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丹  成升魁  何露  闵庆文  焦文珺 《资源科学》2010,32(6):1042-1049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战略性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生物安全等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高产品种的推广,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以及政策变革和经济建设等原因,农业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对其保护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研究中的焦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是有效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其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级多样性测度为基础,对农业等级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引入信息增益的概念,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并用农业等级多样性、信息增益及其他多样性指标分析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江县旱地植物共有36科86种及变种。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植物29种,占总物种数的33.7%;药用植物20种,占23.3%;饲料植物5种,占5.8%;其它5种,占5.8%。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结果为:旱地物种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0,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4.35、Shannon-Wiener指数为2.2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农业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旱地农业物种丰富度为0.13;农业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3.225和1.708。农业等级多样性指数与利用物种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与农业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但与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需要同样的基本资源赖以生存。通过对控制生物多样性自然过程的了解,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人类利用这些资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潜在矛盾和冲突。保护地球上某些物种可能不需占用农业生产用地,而保护另一些物种却需要某种形式的经济支持,以协调人类需要与物种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和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 生物多样性价值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1.1 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资源。加纳人所需蛋白质的70%来源于野生鱼类、昆虫和蜗虫等;扎伊尔人所需动物蛋白质也有约75%来源于野生资源(McNeely等,1990);在博茨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