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认为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它又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带着情感的魅力 ,走进课文 ,走进课堂 ,如何充分发掘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 情感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用。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强调师生关系和谐、平等与互相尊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而更多的应是情感的交流。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崇高的品格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生从教师品行的耳濡目染中…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教育民主化。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自身能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后自身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现代师生关系就是师生在心理上能够互相包容,在心灵上能够互相接纳,师生问相互平等、民主、和谐的情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应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世纪,“以人为本”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往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化民主进程的加快,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下,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亲切的朋友关系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气氛,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允许他们自由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简言之,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年龄要长于学生,其学识与阅历也远在学生之上,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方。身为教师,自身应该拥有幸福的生活,理解并尊重学生,适当给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教育家夏丐曾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评价的渗透对于教学又是异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对学生满怀期待。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而生动,要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关系。21世纪的教育应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我们化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来构建呢?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以学生情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强调的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固有情感去感染学生,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学教学参考》2009,(34):117-117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拥有这个前提,教师才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面对短期内不可能完善的人格缺陷,教师必须适应教学对象的特点,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靠人格的力量增强课堂的凝聚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发扬教学民主,维护人格尊严。发扬教学民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创造出自由宽松的气氛。在学生表现出“越轨”、“极端”倾向时,如果常常得到斥责、讥讽,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民主素质的萌芽就会在这种没有民主的教育中被扼杀。好奇、好动、好问是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应重视教材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以教学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去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以教师的教学智慧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强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条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创造出和谐、融洽、高效的教学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值得去研究和探索。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和思维共振,能达到教与学的相互和谐,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一、以情激情,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对教学的满腔热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喜爱之情。因此,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手段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用教师真挚的友爱之情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适时对学生激励性评价,如“妙极了!”“你真能干…  相似文献   

15.
一、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用心关注学生,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情感,全方位地关心学生。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认清他们内在的消极、孤独等心理问题,然后分析其成因,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下,教育教学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能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必然,它也是关系着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新课程理念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个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8.
师生和谐相处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阶段,心理逆反情绪相当明显。因此,不注意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对师生的相处极其不利,教师的工作往往难以开展,对学校的教学发展是极大的阻碍。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在学科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搞好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需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优化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和爱护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以热爱和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教学环境。把激…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贯彻这一原则,教师要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