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树源同志的《图书馆不应建立商品信息部——与艾崇梅、王兆清同志商榷》一文(发表在《黑龙江图书馆》1986年第2期,下称《商榷》文)全面、系统地对艾、王文章进行了剖析与争鸣,拜读后,颇有感触,特草成此文。一、用帽子压人不利于争鸣我们认为,《商榷》文从总体来看,文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第1期《探讨与商榷》专拦发表《“正面宣传”的界定与把握》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商榷的来稿,本期选登四篇。  相似文献   

3.
我在《新闻大学》1988年夏季号发表《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后,卢惠民同志在冬季号发表了与我商榷的《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简称“卢文”)的文章。卢惠民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之点是:我在文中,列举的全国二十所大学联编的《当代新闻学》关于“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的定义,是否包含着唯物辩证的观点?《当代新闻学》对新闻价值的表述,是否比较恰当?鉴于“卢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观点,就有必要对“卢文”的、“商榷”进行再商榷。  相似文献   

4.
于新国 《图书馆杂志》1995,14(5):48-48,50
阅读了《图书馆杂志》1995年第3期付林洋同志与笔者的商榷文章《也谈种次号记录卡的功用——兼与于新国同志商榷》(简称付文),对文中所提几个观点有不同看法,故与付林洋同志及各位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第二期刊登的《“图书馆个体功能相对衰减论”商榷》(下简称《商榷》)文章后,感到贵刊能腾出一定的版面,就本人的《图书馆功能相对增减论》(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年第1期)展开深入的讨论,这是  相似文献   

6.
我在1989年4月写了一篇东西,题目是《新闻与宣传》(以下简称《新闻》),刊登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金照同志对这篇东西持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题为《同〈新闻与宣传〉一文作者的几点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也在同年本刊第六期上发表了。金文文笔简练,对于争论的起因和焦点并未读到,读者看了可能不甚了然。为了使  相似文献   

7.
教育职能仍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与雷树德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职能仍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与雷树德同志商榷彭俊婷(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习了《图书馆论坛》,1993(6)中雷树德同志的《现代图书馆主要职能试探》(下称雷文)后,对其中“教育职能不能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的观点,有些想法,愿与雷树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央文献出版社《复信》的答疑·雷智勇读罢《中国出版》1997年第7期上刊载的陈福季先生的《商榷》及《中央文献出版社就陈福季先生的〈商榷〉一文给本刊的复信》(以下简称《复信》),说实在话,确有陈先生所说的“强词夺理”的感觉,为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  相似文献   

9.
赵昊 《青年记者》2017,(31):89-90
随着民国时期报业发展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图像传播的功能愈显重要.伴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知识分子们以积极的“人世”精神关注新闻,通过图像拍摄与传播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新闻摄影得以迅速发展,对其内涵、性质与价值的研究初见端倪.1927年,摄影家林泽苍应《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之约,在《良友》第18期、第19期发表了《新闻摄影之商榷》(以下简称《商榷》),①“就新闻摄影提出下列四个问题:摄影记者之指南、摄影记者在社会之地位、摄影记者之种类、新闻摄影之实施……有关新闻摄影的定义、性质及要点的研究指导意义,以及新闻摄影的经验之谈等,对指导当时的新闻摄影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本文以《商榷》为考察中心,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摄影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李占京在2016年第11期《中国图书评论》发表的《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问题及其他———兼与张传敏等人商榷》一文对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以及《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研究》中关于周作人在燕京大学开设新文学课程的某些表述提出质疑,判定民国时期最早开设新文学课程的大学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还对复旦大学中文系2006届毕业生杨蓉蓉的博士学位论文《学府内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现代大学与中国新文学关系研究》中复旦大学是全国范围内“极早开设新文学相关课程的大学”的说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中图法》第4版的背离,即背离其综合性和实用性;提出了《中图法》的方向,即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实行现代化改造。并就这些问题与《中图法》第4版编辑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蒋星煜所著《中国戏曲史钩沉》中《范文若的生平与<博山堂三种>》一文出现了四处学术错误与论述偏差,笔者通过对《博山堂三种》原刊本研究、对《南词新谱》、《玄雪谱》、《歌林拾翠》、《媚幽阁文娱》等明末戏曲及小品文选集的辑佚与比较研究,对蒋文中的错误与偏差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13.
杨军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20-I0020
我拜读了胡宗祥老师的《还是底片最放心》一文,有些不同看法与胡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4.
图书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图书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商榷》,从图书编辑学的定义、对象与内容的关系上和有关观点进行了商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图书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编辑图书之诸要素。  相似文献   

15.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6.
王振铎先生《质疑“核心期刊”论》一文(刊《出版广角》2000年第12期,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对我国的期刊出版管理而言,“核心期刊”论能否用于对期刊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能否以刊物是否“核心”来评判期刊质量的优劣。在“核心期刊”日益泛滥的今天,这是一篇注定要引起纷争的文章。不出所料,2001年张林祥先生发表《学术期刊的评价与“核心期刊”》一文(刊《出版广角》2001年第9期,以下简称“张文”),对王文进行商榷。张文的立足点就是:“刊以文名,文因刊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认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发表文章的刊物。在笔者看来,张文的这种商榷与王文的“对接点”、“交锋点”并不准确,商榷得也不“精彩”。鉴于张文对“核心期刊”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具有代表性,颇有“市场”和“群众基础”,这里不妨对张文的“商榷”再度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明史》卷一二一《公主传》是我们研究明代公主的重要文献,然其记载仍有不少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等先生的论述值得商榷,今本《竹书纪年》不是伪书,应与古本一并重用,以发挥其固有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等先生的论述值得商榷,今本《竹书纪年》不是伪书,应与古本一并重用,以发挥其固有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论丛》今年第二期刊登了王松林老师的《论合订题名和并列题名的录入》(简称《论》)。笔者读后,受益匪浅,但也觉得其中有尚待商榷之处。现借贵刊一角与王老师交流,以求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