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学生厌学情绪背后有诸多家庭教育问题,家庭关系及家庭结构的失衡、简单粗暴和过度督促等错误的教育模式、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和教育中缺乏目标引导等,都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乃至厌学的重要因素。父母需增强意识,积极改善教育模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国家对义务教育实施免费政策后,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厌学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比较差。学生厌学现象源于优秀学生流失导致学校生源差、教师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等因素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为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应有效促进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做好家长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来看,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和父母教育子女的基本素养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家庭教育异化现象:家长们不重视帮孩子进行情感财富积累,不注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及健康生存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导致了孩子认知和情感发展不平衡,学习观念的功利主义,盲目的崇拜偶像和缺少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不良问题。改变这种局面应更新家长的观念,发挥家庭在独生子女良好社会性的形成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发展的状况都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是中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帮助父母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45):111-112
作为农村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境之中,其身心正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存在"三观"偏移、情感淡漠、性格孤僻、道德行为失范、厌学逃学现象普遍等诸多不良思想品德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从以人为本,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等方面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衢州聋校为例,对该校138名聋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村聋校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结果发现:聋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有自身、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由此,该研究认为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形成内部动力机制;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加强职业教育,拓展就业渠道等教育对策是缓解聋生厌学情绪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政府、社会、家庭三个方面思考如何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对策:加大地方经济投入,发展地方产业,让外出务工的农村父母回流;优化农村幼儿园师资和设施,建立家长咨询站,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开办家长学校,提高隔代教育质量;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8.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存在、亲子依恋较为缺乏、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氛围、家庭与学校缺乏沟通。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要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多方面来改善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足,以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乳的"过渡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初中阶段却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家庭亲子冲突频繁,沟通途径缺乏;中学生亲子关系质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非典型家庭形态的亲子关系问题严重程度较高等.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0.
陆靖 《贵州教育》2014,(22):13-14
在边远山区中,由于受交通等地理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学生的父母每天都为了温饱而忙于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教育。每到开学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算完事,至于孩子的学习如何,他们就不多想了。学生从小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出现了厌学、逃学、情绪低落、有意捣乱课堂纪律、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风气差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张丰娟 《亚太教育》2019,(12):191-192
本文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将家庭教育看作学校教育的附庸、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不健全、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机构的指导等几个方面,在分析问题的成因后,分别从充分发挥学校作用,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几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在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任务十分艰巨。基于此,父母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倍加珍爱。可以说,父母视孩子为自己毕生最宝贵的财富,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并寄予很高的期望。俗话说:“爱子不教不为爱, 教子不善不为教。”随着教育观念的增强, 现代父母已意识到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而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力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厌学、自私、任性、懦弱等心理行为问题。基于此,以广东省茂名地区426名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分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而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教育方式不合理、家庭氛围不和谐、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生理缺陷、身心发展矛盾。改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包括父母层面上的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和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学校层面上的转变教育观念和注重心理品质培养,个人层面上的积极参加群体活动和善于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每个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后进生产生的原因:1.家庭原因。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同的缺憾: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平时不关心、不过问,一旦考试成绩不佳,就采取粗暴行为,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庭父母经常吵闹,使孩子得不到安心读书的家庭环境;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健全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如何开展,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重视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关心家庭教育的同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丰富家庭教育理论。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中小学生对家庭生活、对父母言语行为的满意程度;家长教育孩子感到最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严英 《华章》2007,7(5):106
本文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道德教育的失范等问题,分析了家庭教育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种种优势:基础性、针对性、感染力、广泛性等,建议家庭道德教育中应以素质教育为契机,更新、完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大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厌学既与社会、家庭、高校等外部原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缺乏专业认同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内部原因相关。可以通过完善社会机制,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改变高校教育方式,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模式;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等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