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还应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扩大视野,激发写作灵感,让学生从写作的“无米之炊”的困境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2.
张永德 《语文天地》2013,(12):44-45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注意探索作文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只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总结生活的方法,学生就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一、观察生活,挖掘生活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这个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注重实践。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2013,(7):82-83
从一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教师让四年级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的转化现象。有的学生说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有的说电能转化为声能,如收音机等。教师对学生的表达非常满意,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声能能够转化为机械能。”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自信地回答说:“老师说话,老师让我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教师并没有反应过来问题出在哪里,就习惯性地表扬学生说:“很好!请坐下。”小男孩很得意地坐下,年幼的学生继续热闹地上起课……  相似文献   

6.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应注重“放”。教师“放”得开,“放”得恰当,学生就学得好、学得牢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无拘束地去说、去做、去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7.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和生 活中,需要用心去“润物细无声”,拒绝空洞的灌输式说教。在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一些具有思辨、探索、实 践精神的教学板块充分运用,可以让教材内容融入生活,提升 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探究与分享”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空间”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 学生去更深切地体验生活;“方法与技能”让学生从培养良好习 惯着手,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正体验生活之甘甜,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做起来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如果教师用心观察,发现小学生的特点,照样可以激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小学生的兴趣呢?其实方法有很多,下面笔者就探讨一二。一、在体验中快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他们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还要让学生亲身去实践,用自己的耳鼻眼去感受身边的事物,感受大自然。这样,学生就会得到最真切的感受,同时也是享受,从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充分地体验生活,经历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只有学生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真实的头脑”去体会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叙写生活,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能多一层感悟,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搞好科技活动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讲述、主动地去做。但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所见所闻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朝“主动”上引。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呢?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师教学生怎么做变学生自己主动做,老师既要放得手,又要放得心。例如: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扦插”试验时,只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着弊端,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几乎都是教师包场,不能很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因此,学生的素质等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为了扭转乾坤,我竭力从学生的选材入手,紧紧抓住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不断去接触生活,去感知生活,从中教师不断地加以指导,30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唯”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做一个有心人,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  相似文献   

15.
学生每逢作文 ,总是无事可叙 ,无话可说 ,只好东拼西凑 ,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 ,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一、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 ,内容来自生活 ,来自平时的积累。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 ,去寻找作文的“下锅之米”。但生活是客观存在 ,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材料 ,还有待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 ,发现素材 ,从而 ,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三…  相似文献   

16.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标准中”所显现出的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时间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们的课外学习活动的充分重视,这也就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一种最好的诠释。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念,把英语作业多样化。尽量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愉快地、高效地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瑾 《贵州教育》2009,(14):30-31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天地,让他们在其中自由驰骋,去体验生活情境中的“做数学”,去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反思养蚕     
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活动要“动”起来,不但要注重学生“动”的结果,更要注重“动”的过程。要尽量利用本地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近生活,在做中探索,做中感悟。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应该灵活地“用教材”,创新和开发教材。要敏锐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并转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为“我”服务,为“育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而如何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开展校本科研活动,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平台,值得每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去实践、去探究、去开拓。“一句话”激起探究浪花小学科学课中有养蚕…  相似文献   

19.
翟少斌 《师道》2006,(2):40-40
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通过实践验证得到个人学习的成功感、满足感的情感体验。综合实践课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有真情、有真趣、自立、自信、自强,从而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使学习成为自主活动。我们都认同这样一句话“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但是我们给学生“做”的机会了吗?有的是简单地象征性地组织学生去“做”,有的则完全由老师代“做”了,然后把这些理论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去背、去记。学生对这些结果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没有了自主,缺…  相似文献   

20.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在体验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