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靖鸣 《新闻知识》2005,38(11):15-18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并把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明并列,首次将政治明建设纳入党的奋斗、建设目标。政治明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依宪法治国,依法治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权利。而实现的问题是在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这一重要的政治明面前,  相似文献   

2.
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也是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的重要措施。任何组织或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一切档案违法现象,不管是任何组织任何个人所为,都必须严格按照档案法律的规定坚决予以追究查处,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允许任何组织任何个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坚决杜绝"人情"查案,绝不允许存在"法外之人",维护档案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相似文献   

3.
李晓娇 《大观周刊》2012,(43):75-75
就业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目前就业歧视泛滥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我国针对就业平等权的立法还存在空白,一些用人单位借口“法不禁止即为自由”有恃无恐地设置种种歧视条款,随意扩大用人自主权,侵害了就业平等权,这不仅使就业者的平等就业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探究我国法律对就业平等权保护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一个硕果.就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来说,法治所蕴涵的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与自由,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等价值理念,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程序正义和权利救济等诸方面的制度设计展现出来,从而实现"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个硕果.就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来说,法治所蕴涵的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与自由、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等价值理念,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程序正义和权利救济等诸方面的制度设计展现出来,从而实现"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6.
黄华 《大观周刊》2012,(43):80-80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残疾人不应受歧视,而教育应是消灭歧视的开始。接受高等教育是残疾人受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虽然残疾人教育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残疾学生在这几方面都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健全残疾人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机制,必须要从树立正确的残疾人观,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加大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投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制、实现学生的就业平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法制新闻是以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为中心内容,并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的。法制新闻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鲜明性,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以及严格符合宪法和法  相似文献   

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民在遭遇医疗损害、交通肇事以及其他灾难性损害后,却常常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而遭遇赔偿"打折".这一城乡居民"同命不同价"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论.  相似文献   

9.
论依法治档     
本文所谓的依法治档主要包括档案立法、档案执法、档案司法和档案守法等四个方面。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就需要落实有法可依,落实执法必严,落实公正司法,落实守法之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立场。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胡锦涛同志在其所做的政治报告第五部分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10):103-104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涉及到1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有的法律还被详尽地论述过。这些论述从整体上表达了他们对新闻出版法的基本认识:争取所有人在普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可能使法律保障人民的新闻出版自由,减轻物的依赖关系对这种自由的控制。对此,恩格斯讲过一段话:"一切自由的首要条件:一切公务人员在自己的一切职务活动方面都应当在普通法庭上按照一般法律向每一个公民负责。"[1]  相似文献   

12.
曹涌波 《大观周刊》2011,(30):214-215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在公民的各项权利中处于重要地位。”一方面,平等权是公民权利体系的核心,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平等权又应通过公民其他权利的享有而实现”。目前我国立法和实践中对宪法平等权的保护还有一些不足。因此,比较国内外平等权的宪法保护,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平等权保护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娟 《图书馆学刊》2007,29(6):31-32,65
读者权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容侵犯的,主要有安全保障权、平等权、对文献信息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咨询权、借阅权等方面。从9个方面介绍了读者权利的实现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刊第2~3期发表《对一起“新闻官司”中法律问题的探讨》一组材料后,收到一些读者来信来稿,现选三篇摘发。原告人韦甫规同志也来了信,根据他的要求,为尊重诉讼当事人的平等地位,也在此摘要发表他向法院提交的对上诉人的答辩状。本刊开展这个讨论,不是要判断本案两造的是非,而是为了探讨有关法律问题和新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编排次序不代表本刊编辑部的倾向。本案的结果,只能由二审法院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于迪  高长青  王璐 《大观周刊》2012,(26):62-63
宪法赋予了公民人人平等的权利,平等的意蕴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不断丰富。平等是法律的本质价值之一,本文从平等与法律的关系出发,探讨平等的法律价值,希望通过法律达到最终的平等。  相似文献   

16.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不管实际上是不是能够做到,至少已为人们所接受,不再把它与“平等”、“博爱”划上等号而大加讨伐了。但是,在法律面能不能天天平等,却是个新问题。在一些新闻报导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报导:“某某在严打期间,竞然顶风作案”、“×××置三令五申于不顾,继续贪污盗窃”,“此人竞敢顶风作案,应该罪加一等”……。可见,对于“顶风作案”,人们都认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法律宣传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冶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200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这两个文件都明确规定:新闻媒体要承担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颜恺 《大观周刊》2011,(22):202-202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现阶段预防与惩处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大胆探索,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有助于做到——既有力打击犯罪,又有效减少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用和社会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这个题目,是看了几起把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被推上被告席的案例报道后产生的。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传播发布由记者、编辑采编的新闻信息,而使公民、法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违法行为。产生新闻侵权的原因多种多样,如何才能防止新闻侵权的发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克服“新闻老大”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和我们党对新闻宣传事业的特  相似文献   

20.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要在全党全民中进行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政法部门要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要遵纪守法的调子唱得高高的,争取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现在报纸上法制宣传的地位很低,法制宣传太少了,这个状况要改进。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好转,不少报刊对于治安形势作了实事求是的宣传报道。但是,由于十年动乱遗留下来的“左”的影响和消极后果还没有完全消除,由于我国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