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条线索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从海外发财归来是文章的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的多年经历是暗线。文中明线暗线并行。在船上见到于勒的情节,使两线交织,达到高潮。两拨悬念小说的开端部分,作者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后,立刻引出菲利普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菲利普一家为什么要散步?于勒是谁?于勒是什么样的人?这一家为什么这样盼望他?这一连串的问号,让读者心情迫切地急于看下文。小说的发展部分,重点写对于勒由恐怖变为希望。于勒在海外发了财,全家都称赞他是“有良心…  相似文献   

2.
历来的论者,都把《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定性为“自私、冷酷、刻薄、虚荣、势利、无情”的典型。其实,仔细分析文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性格中也有比较懦弱,甚至比较宽容的一面。在这篇小说的插叙中,作者明确交代于勒“行为很不端正”,“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试想,如果菲利普夫妇也像于勒一样是“坏蛋”、“流氓”、“无赖”,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财产,能被于勒一次次侵占、一次次挥霍吗?如果菲利普夫妇不顾及兄弟情感,不是乱棒把于勒赶出家门,就是把于勒告上法庭,断…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学生为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绝情唏嘘不已,我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标题中的"我"是谁?多大年纪?一个学生很快回答:"我"是菲利普的儿子、于勒的侄子约瑟夫,在故事中出现的时候大约十多岁的年纪。大家似乎都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我对此不予置评,又问:你们能看出来约瑟夫对于勒是什么态度吗?学生再次浏览小说,有的说:约瑟夫很同  相似文献   

4.
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看来古人根据自己教学和读书的经验对“质疑”持褒扬态度。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值得作进一步探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一、质疑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育者自己要带头打破迷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如《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物》这两篇课文,按照教参书上的说法以及多年来的传统观点:《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自己亲弟弟于勒,由厌恶到盼望再到躲避的态度变化,表现了…  相似文献   

5.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大都认为以“我”的父母对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但我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首先,菲利普夫妇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后,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夫妇应得的那一部分。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买日用品通常是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于勒的所做所为无疑是给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从这点看,菲利普夫妇并不是冷酷自私的,他们对弟弟还是宽容的。其次,生活迫使…  相似文献   

6.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于勒的第二封信,菲利普夫妇把它作为全家的“福音书”。人教社出版的教参也认为后来“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竟变成了穷水手于勒,这完全出乎菲利普一家的意外,也出乎读者的意外。”然而,它果真是一份“福音书”吗?果真“出乎读者的意外”吗? 让我们再认真研究一下于勒的第二封信吧。“亲爱的菲利酱,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小说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由于前后对自己亲弟弟于勒的态度的巨大变化,因而历来被指称为资本主义世界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典型代表;小说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主题思想的认识也应当有所发展变化,我们应当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盼、躲。当于勒有钱时,菲利普夫妇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并不断地念叨他、赞美他;然而,当于勒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却大骂于勒,并生怕于勒认出他们来,慌慌张张躲开了于勒——因为于勒成了穷光蛋,他们怕他回来拖累自己。这样,“盼”与“躲”相映成趣,使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完全暴露出来。下面,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于勒年轻时行为不正,很糟塌钱。家里将他打发到了美洲。不久,他便写信回来,说他赚了钱,希望能够赔偿给家里造成的损失。这封信,使菲利普全家深切感动,都认为于勒这个分文不值的人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接着,又写来第二封信,说他买卖很好,等发财之后便要回来,跟家里人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相似文献   

9.
一、认真钻研教学内容钻研课文,犹如军事上的攻城掠地一样,要善于找到突破口;可根据学生的需要,研究教材内容,把握要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教学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先问学生:(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是突破口)(2)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于勒,而是菲利普夫妇呢?(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较吃力,这是难点)再引导学生:第一,从文本描写的方法、重点看,于勒只是线索、陪衬;菲利普夫妇才是刻画的重点,我们从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你认为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并说明你的理由。我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因为。参考答案:菲利普夫妇。因为他们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通过他们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高度统一而且十分肯定,他们认为《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就是于勒。"对呀!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们都错了。"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文章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  相似文献   

11.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大都认为以“我”的父母对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但我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2.
写作训练的前提应是训练学生“创造条件蕴育灵感,抓住契机产生灵感”.灵感不能腾空而来,必须凭借一定的条件,如土壤蕴育而成,那么,如何创造条件,使大脑经常处于蕴育灵感的氛围之中呢?一、要“借巧读”打好灵感思维的基础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大脑接受的信息与意象大都来自书本,读书能开心明目,读书是掘巧育灵的奠基工程,读书工夫下得越深,脑瓜就越开窍越聪颖越精灵.因此,写作教学不要囿于讲授写作过程,要开创丰富的阅读园地,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得法.二、要“用巧思”打开灵感思维的通途中学生喜欢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对于自己神往的事总是想弄个水落石出.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渴望效应.要根据这种心理巧设想念,让大脑处于常思不怠的状态中.《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一家人望眼欲穿,渴盼已久的阔叔叔于勒,突然变成衣衫褴褛的卖牡蛎的老水手,菲利普夫妇像避瘟神似的逃避开了他.可设悬念:于勒以后的命运如何?菲利普夫妇回家后反应如何?假如自己再续写下去,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如此这般常遐想,就会在大脑中修筑起一条通向灵感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3.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悲惨的景象.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相互帮助、共度美好生活的一种人际关系。小说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生动深刻的城市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从他们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中深刻地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书本上冠之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总觉得有些牵强,甚至有点上纲上线之嫌。在我看来,它不就是批判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思想吗? 于勒贫困潦倒时,菲利普夫妇撵之,躲之,他是祸害,是灾星,是路人。当得知于勒发迹时盼之,赞之,他是希望,是福星,是亲人。小说中通过菲利普夫妇的一言一行把其嫌贫爱富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菲利普夫妇言行过分了点,但生活中真正能超脱嫌贫爱富思想的人又有几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乃人固有的劣根性,与社会制度无关。中国有句俗  相似文献   

15.
《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处这样写道“: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谈话……”船长为何这般态度?很显然就是因为菲利普打听得太啰唆?蟾拍瓷R蚕悠鋯?吧,所以惜墨如金地没有“如实照录”,而是采用了转述的方式加以叙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读”出那一次啰唆而冗长、乏味而无聊的打探对话。莫泊桑在这里虽“然简”写了菲利普的“啰唆”,省去了不少笔墨,但却丝毫不减这处啰唆”所承载的“语言信息含量”。菲利普对待于勒的态度始终是和妻子克拉丽丝同唱一个调。当时克拉丽丝已经猜测出那个又老又穷的水手是于勒,但又心存侥幸,报一丝的幻…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结束后,按照常规,我布置了一道当堂练笔题,即课后第四题:"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200字的短文。"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书本上冠之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总觉得有些牵强,甚至有点上纲上线之嫌。在我看来,它不就是批判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思想吗? 于勒贫困潦倒时,菲利普夫妇撵之,躲之,他是祸害,是灾星,是路人。当得知于勒发迹时盼之,赞之,他是希望,是福星,是亲人。小说中通过菲利普夫妇的一言一行把其嫌贫爱富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菲利普夫妇言行过分了点,但生活中真正能超脱嫌贫爱富思想的人又有几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乃人固有的劣根性,与社会制度无关。中国有句俗  相似文献   

18.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薄、金钱第一的本质。当于勒穷时,菲利普夫妇骂他是个“花花公子”、“无赖”、“流氓”;当于勒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夫妇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认为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整天盼着他早点回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儿子和女婿到哲尔塞岛去游玩,恰巧遇到于勒,发现他又破产了,这时他们又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了。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9.
【我解读】 一、小中见大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取材于家庭生活。主要讲述菲利普夫妇和“我”的叔叔于勒由于遗产分割问题而产生的家庭矛盾。以及菲利普夫妇随着于勒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不断变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传道与授业,势必将使充满活力的课堂僵化成旧日的书塾,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那么教师究竟该做些什么呢?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就先请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归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性格特点,教室内顿时议论纷纷:"菲利普是个典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