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意义]旨在检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了解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与作用路径,为改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通过设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链式中介模型与测度指标,对问卷收集数据进行效度分析与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结论]确认环境、平台、资源、活动、服务人员、反馈、用户均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存在“用户—反馈—服务人员—供给质量”的链式中介效应,并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TOE模型,构建包含技术条件、组织条件、环境条件3个维度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理论分析框架,明晰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从技术赋能、组织规制、环境优化三方面提出我国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供给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方法/过程] 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8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进行分析,通过ArcGIS深入剖析供给效率的空间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供给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综合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好,但省(市区)间差距较大,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牵制能力弱于纯技术效率。②供给效率整体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其中:综合技术效率呈"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南北与东西均较为平缓"的走势;纯技术效率同综合技术效率的走势相近,但在东西方差距较为显著,呈由东向西递减规律;规模效率在南北方上呈“由南往北递增”的态势,东西方上呈倒“U”型分布。③供给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信息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移动互联网建设和网络普及率,且两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调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把握村民心理。[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衡南县两处村庄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采用走访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的方法收集原始访谈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负面的环境因素、服务供给、个人因素和服务需求使得村民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率极低、认识趋向消极,两村存在着基础利用条件不佳、供给不到位、宣传力度不足、规划管理不合理、知晓度和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直接关乎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Malmquist-DEA模型和Markov链模型测度分析2016-2019年我国整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б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深入剖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区域差异,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省际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整体性视角下的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仍未摆脱负增长局面,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当前供给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区域视角下的供给效率的区域差距并没有缩小,绝对差距仍然存在;但在引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不同区域供给效率差距呈现出显著缩小的态势,不同区域下供给效率的收敛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省际视角下,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普及率等因素的影响,省际间的供给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些因对省际间供给效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基本数字文化需求,挖掘制约汉藏双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探究如何提升服务效能,助力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方法/过程]以西藏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取汉藏双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通过访谈法从公共文化机构提取当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制约因素并基于“三圈理论”进行主题分析,最终对服务效能的提升提供发展策略。[结果/结论]西藏自治区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可从能力因素、价值因素以及支持因素入手,加强内容建设以夯实数字文化服务的基础,畅通反馈渠道以感知公众需求,并考虑利用政社联动的形式发挥多方力量提升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用户是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基于文化云活动用户的在线评论,客观分析用户对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的需求,针对需求优化文化活动供给形式和内容,提升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质量。[方法/过程]以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在线评论与留言为数据来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用户需求框架,并结合情感分析,计算用户对各需求要素的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组织需求、平台需求、活动需求为用户外部需求,参与动机、活动期望、感知价值等个体需求为内部需求,为提升用户对文化云活动的情感认同,从四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优化建议,以支持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设计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是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对社会组织“弱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析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购买。[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层层编码、归纳和提炼,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中社会组织“弱参与”形成机理的双阶段理论模型。[结果 /结论 ]社会组织参与意愿薄弱生成阶段主要受参与能力不足、参与认知短缺、政府信任薄弱、行政压力强化和社会空间弱化等因素影响;参与意愿薄弱向“弱参与”转换阶段受正式制度环境缺失和非正式制度环境缺失的双重调节。将社会组织置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视角下,探究其“弱参与”形成机理,突破现有关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为学界探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相关问题和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购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提出,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及VR文化产业均在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VR内容供给的必要性和供给现状,结合VR技术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特征优势,提出了增加VR内容供给、创新应用开发和评估、推荐VR文化应用、降低VR体验门槛四项建议和策略,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通过政策计量视角观察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环境全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设计,提供政策、研究、实践等板块之间进行比较的思路与资料库。[方法/过程] 收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形成样本集,利用机器自动抽取和人工规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标引,构建政策类目框架。[结果/结论] 对政策类目框架中8个一级类目组及24个一级类目进行描述,阐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主题。以内容主题为分析单元,可以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机构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意义]分析多重因素影响公共阅读空间运行效益的复杂因果机制,为提升公共阅读空间运行效益,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根据共同生产理论构建影响公共阅读空间运行效益的分析框架,以我国31个公共阅读空间为例,运用fsQCA软件获取公共阅读空间有效运行的条件组合路径。[结果 /结论 ]分析结果显示,公共阅读空间有效运行是多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存在5条组合路径,且能被进一步归纳为公共阅读空间有效运行的3种驱动模式,即常规生产者主导下宣传驱动模式、常规生产者主导下资源驱动模式和常规生产者与消费生产者合作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46-152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特点,基于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建议。[方法/过程]从整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从评价主客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工具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分析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内容存在多样化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标责任主体不甚明晰,缺乏顶层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客体不全面,评价客体的研究成果未整合,缺乏与其他文化领域的比较研究,以及轻效能评价。从评价机制、评价视角、评价框架设计及以效能为导向设计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多元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借鉴英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的经验,以期为完善和健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体系做出贡献。[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制度发布主体、时间分布、制度框架及内容方面对英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文本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英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体系主要由宏观管理制度、基本保障制度和具体指导制度构成,对此提出坚持“问题导向“”长久运行“”阶段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进而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有效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分析其研究现状与路径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针对近十年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定位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3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5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以数字人文需求为牵引,从知识的角度有效组织学术名人资源,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知识服务提供资源支撑。[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学术名人特色资源特征和用户使用需求,调研分析4类以人物为核心的特色资源库知识模型,以人物(学术名人)为核心,以资源为载体,构建学术名人描述框架模型和学术名人与其他实体关系模型。[结果/结论] 在学术名人知识模型的基础上链接外部数据,能够对以李政道特色资源为代表的学术名人特色资源从知识颗粒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展示。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文化云作为公共数字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其服务供给效率直接影响到平台用户满意度。论文通过网络调研及现有公共文化云服务分类标准,对公共文化云服务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借助基于Kano模型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法划分服务需求类型、识别服务供给优先序。论文将28项文化服务分为4类需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公共文化云的建设策略,以便优化平台服务及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意义]政府数字治理在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中具有关键作用,选择更为全面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能为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省份地区提供更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总结与方向参考。[方法 /过程]基于信息熵理论对多种来源的政务数据治理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US2C模型为基础,使用fsQCA方法对31个省份地区的政务数字治理能力、效果、效率等展开分析,并结合条件组态结果归纳得出我国政府数字治理实践的最佳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条件的省份地区实现高水平政府数字治理的三种典型方式,其中自身条件较差的省份地区主要通过重点关注内部资源分配问题,以提升服务建设水平;条件一般的省份地区则需重点关注用户反馈,以优化服务实施;条件优异的省份地区则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拓宽政府数字治理开展方向,以实现政府数字治理效率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知识图谱已成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赋能红色历史人物知识问答服务,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梳理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组织及知识问答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红色历史人物知识图谱Schema与KBQA架构,从数据获取、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图谱生成和知识问答五个环节搭建了红色历史人物问答模型,并以老上大历史人物数字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本文设计的知识问答服务架构在红色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的图谱半自动构建、知识推理与智能交互方面具有优越性,提升了用户知识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