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激增,我国专利审查队伍也在稳步壮大。审查员招聘渠道主要分为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而要完成如此之大数量人员招聘,其难度可想而知。本文通过分析专利审查情况,介绍各类审查员工作内容及任职资格,对我国专利审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专利审查指南》中设定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这一概念来规范专利审查的主体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界限,统一对专利申请、现有技术文献的理解,以及对创造性的把握,避免审查员主观因素对审查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解析了在专利审查过程中趋近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趋近本领域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3.
不断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主体对专利审查的客观要求.在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审查员数量严重不足、审查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专利审查"提质增效"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专利审查的法律制度、政策引导、审查模式、审查流程以及审查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专利审查工作是法律工作,需要专利审查员以法律思维来评判申请文件。"互联网+"时代,计算机领域的专利申请与日俱增,这其中不乏有算法与计算机融合、商业规则与计算机融合的大量专利申请,对于这些申请能否授予专利权,笔者试图从法律思维的基本概念和专利审查员的法律思维要求出发,对专利审查中计算机领域客体判断问题中如何适用法律思维提出自己的初步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3审查年度非专利对比文献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专利对比文献在专利审查工作中必不可少,有时甚至对一件专利申请的可专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专利审查速度的加快和审查员数量的增长,非专利对比文献的需求量一直在大幅度攀升。其中2003年(专利审查年度)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针对目前专利文献的检索效率、尤其是专利文献的图像检索效率亟待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先进图像识别技术的专利文献检索系统框架,借助于该系统,审查员能够大力提升专利审查效率,从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利审查资源紧张的困境。在专利审查领域应用图像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AI)技术,起到先进技术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专利申请量的飞速增长以及专利审查人员短缺是当前专利审批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专利审查投诉平台的实际案例,阐述专利审查员和专利申请人在专利审查和申请以及意见答复过程中,运用法律思维尤其是法律说理的必要性,从而使专利审查和专利申请更加严谨、高效。  相似文献   

8.
如何克服权利要求书中的形式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编辑在和一些专利审查员的沟通中得知,很多专利申请文件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有很多缺陷是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就可以避免的,为此,本刊从2007年第1期开始开辟“审查员说”栏目,请审查员对专利申请文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剖析,尽量为专利申请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专利申请人把您所关心的有关专利方面的问题反馈给本刊,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满足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社会公众对改善专利保护环境和提升专利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来说,如何在提高专利审查质量的同时缩短审查周期,实现审查质量与效率并重是专利实审部门和审查员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二、针对审查结论撰写意见陈述书。专利申请人或者代理人接到审查员发出的关于专利申请案的实质审查通知书之后,首先应当仔细阅读和分析实质审查通知书,理解审查员对于专利申请案的总体结论性意见。意见陈述书一定要针对审查员在其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对专利申请案所做的审查结论,尤其是对权利要求书所做的评判性结论进行撰写。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实现专利审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使专利审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主体,提高专利工作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的贡献率,这是"十二五"期间专利审查工作发展的核心目标。就  相似文献   

12.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撰写好坏不仅会影响该专利申请的审批进度,还会影响该专利申请是否能得到专利权保护。如果申请文件撰写得好,将会加快审查进度,并使发明创造得到充分保护,反之不仅会减慢审批进度,甚至会由于申请文件撰写不当而被驳回,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笔者在多年专利审查工作中发现,由于申请人的撰写水平有限,可能会导致由于撰写不当而引起的申请文件被驳回或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缩小的情况,这对于一些具有新颖性和  相似文献   

13.
对于功能性限定特征的解释,一直是审查员较难把握的问题,在司法程序中也常常引起分歧。本文的作者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电学处的审查员,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担任陪审工作时,遇到了这一突出问题,有感而发,撰写本文,希望引起业内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佘力焓 《情报杂志》2022,41(2):112-118
[研究目的]专利审查高速路是专利审查国际协作的一种模式,通过合作审查以提升全球专利申请量激增情形下的审查工作效率。[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专利审查高速路的运行效果以及对于COVID-19疫情影响的反应,以期为明确我国参与专利审查国际协作的政策方向提供参考。[研究结论]专利审查高速路的专利审查国际协作模式能缩短审查周期、提升授权率、减少专利审查意见次数和缓解审查积压。虽然COVID-19疫情对全球的专利审查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专利审查国际协作模式能较好的抵御COVID-19疫情带来的风险。专利审查高速路基本上维持了专利国际申请在全球范围内审查的稳定性,并在部分国家持续提升了专利审查工作的效率。对此,我国应推动参与专利审查国际协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是专利申请是否能够获得授权的实质性条件之一,对于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尺度在专利审查过程中不易把握。在发明的创造性的判断过程中,审查员需要站在申请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发明专利审查中对创造性尺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申请达69万多件,其中发明专利245万件,而2008年申请量达82万多件,其中发明专利为28.9万件。随着专利申请量的增长,由此也造成了专利审查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公众对于加速审查速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大量问题专利的存在,既影响了专利权的稳定性.造成了过多的专利纠纷,同时也使得国家知识局的权威性受到置疑。如何创新专利审查方式,以便在不延长审查周期的同时提高专利审查质量,这是新时期专利审查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借鉴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专利局的一些做法,并结合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实际国情,对于如何创新专利审查方式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专利审查单位内部的视角研究了解决专利申请积压与授权专利质量下降问题的途径.在承认专利审查员经济理性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专利审查员与审查单位之间是否存在目标异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来判断审查单位内部是否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模型层面探讨了该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对我国现行专利审查质量管理体制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于基于算法/程序改进的控制领域方法类专利申请,申请人通常希望保护产品权利要求,然而,对此类产品权利要求,常常被审查员质疑不清楚或不支持,并被要求改写成功能模块构架形式的产品权利要求。本文从《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九章的相关规定入手,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基于算法/程序改进的控制领域方法类专利申请的撰写建议,以帮助申请人在满足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下,争取最佳保护。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专利审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专利审查能力加速提高。纵观我国专利审查综合能力的提升,大体经历了探索阶段、初创阶段、发展阶段、缓解积压阶段、全面提升阶段,目前进入重点突破阶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这是站在这一历史时期深刻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来专利审查工作取得的质效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国际变革大势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对专利审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得出的,已经成为我国专利审查能力建设的未来愿景,成为我国专利审查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方向,成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专利审查工作的总体愿景与战略谋划。从历史维度看,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是知识产权强局的认识升华;从现实维度看,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是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基石。从国际角度看,世界一流专利审查能力成为引领知识产权国际格局和制度变化的关键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提高专利审查能力成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指标,而专利的质量和数量又是衡量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立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求,主要着眼于现阶段审查工作,探索出一套既能顺应国际形势、又能体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特色、且在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发明专利审查服务模式,以优化创新审查模式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使专利审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主体,同时也更充分地发挥专利审查工作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