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其坤 《上海教育》2013,(19):70-71
近日,最负盛名的波普艺术开创者安迪·沃霍尔的500余件作品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这个名为"十五分钟的永恒"的展览是迄今为止亚洲规模最大的安迪·沃霍尔作品展,因而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去观瞻,同时也激发了人们进一步了解波普艺术的兴趣。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是一种取材于流行文化的艺术形式的新运动,于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相似文献   

2.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风格,是充分发展且持续连贯的艺术。它起源于英国,但美国的波普艺术真正成为了国际潮流。世界艺术中心由此从巴黎转向纽约。波普艺术在图像方式和材料运用两个方面造成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彻底完结和解体。  相似文献   

3.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渊源及对服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含义、渊源、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艺术品及服饰设计的 赏析,为现代时装设计及服装审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波普艺术.在风格上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后期愈发形而上的抽象形式;在理念上对抗现代主义的纯理性思维和精英文化观念:它热衷于在消费社会和流行文化中需找创作基源,消解高级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积极面对后工业社会环境下商业因素对艺术创作、生产、营销等多方面的影响。波普艺术作为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流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艺术流派,在艺术实践和文化理论方面,为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蓓 《职业技术》2011,(8):131-132
近年来,童趣风格并非时装设计的主流,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设计新趋势。童趣风格在时装设计中通过稚趣简单的设计语言,使儿童式娱乐成为一种时装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分析童趣风格时装的缘起和背景,更深刻地解读了其设计内涵。从服装的主题、造型到色彩、图案和材质都有着与其他风格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童趣风格将为时装设计领域开启一个"后儿童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和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杜尚凭着他超人的智慧和彻底地为艺术而反艺术的追求,在20世纪初将西方艺术史的进程拉到了一个转折点上。通过对杜尚本人生活经历、主要的艺术主张,以及与达达主义和波普艺术关系的阐释呈现杜尚的艺术特质和艺术精神。在这种呈现中,杜尚常被人忽略的作品——《拉锐街11号的门》显示出丰富的隐喻意味,因此,在试图展现杜尚艺术特质和艺术精神的同时,也对《拉锐街11号的门》在杜尚艺术生命中的隐喻意味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艺术大参考     
劳申伯格(1928年-)美国人劳申伯格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波普艺术又称通俗艺术或大众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传统艺术和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家们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变成了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从而极大拓展了艺术的空间,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波普艺术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灵感。艺术大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成品”艺术作为西方现当代艺术实践的重要形式,自杜尚以来不断开拓艺术实践的现实疆域,在波普艺术运动中更是达到全面发展。波普艺术家通过对“现成品”实践方式,强化了波普艺术的大众性。文章就波普艺术家现成品实践的理论背景、创作态度和实践形式进行梳理,对其方式、样态、诉求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现成品”艺术实践在波普艺术中所呈现出来的主要倾向,讨论其间“现成品”实践的形式变迁,以此揭示波普艺术的形式特征及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洁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24-125,128
以巴塞利兹、基弗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世界艺坛,他们以极其夸张、变异、内省的艺术手法创作的架上绘画,为世人所瞩目.新表现主义是在对美国波普、观念和抽象表现主义主流艺术的反叛中产生的,它的出现,让战后欧洲艺术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从而改变了美国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多民族以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下形成的艺术风格,是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的显著特征,也是民族声乐能够长存于历史艺术舞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欲通过分析研究戏曲演唱和民族声乐演唱,吸取戏曲艺术中的精髓和借鉴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始终立于经久不衰的历史地位、保持民族特色的成功经验,以发扬我国的民族声乐应有的风格和特点。使民族声乐在与美声、流行唱法等各种声乐表现艺术的共同发展道路上利于不败之地,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代既是中国"瓷的时代",又是中国禅宗的鼎盛时期。文章运用禅宗美学的独特视角对宋代青白瓷的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禅宗的现象"空"观、"顿悟"、"自性"、"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闻声悟道,见色明心"等思想是形成宋代青白瓷空灵挺秀、清丽淡雅、含蓄隽永的独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意境涵盖中国艺术所有领域,成为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意境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至境。现代平面设计意境的构成由作品的思想蕴含、设计师的艺术技巧、受众的理解与再创造三方面构成,其意境的创造有寓虚境于实境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图的方法,要体现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音乐艺术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以琵琶艺术为例,具体阐述了和谐理念在琵琶艺术中的灵魂作用,进而提出了和谐理念不仅是琵琶艺术而且是整个艺术门类的灵魂所在,是哲学指导艺术均衡发展的纲领的论断。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艺术的本质不是科学,但是科学也绝不会成为艺术的破坏者或者艺术发展的桎梏,反而拓宽了艺术的创作和研究思路,给艺术创作和研究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广阔的空间。以流行音乐为例,通过探讨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流行音乐的制作、演唱及传播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说明科技对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流行艺术运动在英、美等国家的蓬勃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流行艺术范式应运而生。基于甄别取向,该范式以其鲜明的文化包容和艺术欣赏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昭示着我国应当构建一种基于文化和审美等多维向度的、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体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油画家探讨的中国油画“民族化”问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艺术形式方面论述中国油画“民族化”需要在“中西结合”上不断探索和补充,形成能把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自然融入作品的富有中国油画特色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中国水墨元素在材料设计中的运用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中国水墨元素以特有的意境和文化内涵表现东方人独特的感觉和心境,当下,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将这一独特的“水墨元素”应用到设计与装饰中,表现出中国文化的意蕴.本文对水墨元素的形成、分类功用以及运用所遵循的原则等处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