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教育经费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为提高管理水平,我们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整合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预测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一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系统;二是根据发展目标,建立全面而综合的各级各类教育经费需求的分析系统;三是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供给和多渠道来源的分析系统;四是建立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和教育经费分配与使用规划的整合系统框架;五是建立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六是建立阶段性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业绩和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正观.自由平等主义主张教育资源在所有人中的平等分配;自由至上主义主张教育资源的分配要依据个人的天赋进行选择,不能为了平等而牺牲个人自由.德沃金的"钝于禀赋,敏于志向"主张在公共教育的基础上,尊重人们的教育选择.三种公正观为我们构建理性的教育公正观提供了积极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扫除剩余文盲,给成人文盲群体以教育关怀,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客观要求。需求是扫盲工作的动力源泉,评估成人文盲的学习需求,需要连续、动态地进行,需要多种方法并用。并以需求为主导,创新宣传形式,理顺管理体制,配置教育资源,改革教材教法,努力营造有利的扫盲环境,切实提高扫盲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育供给是按一定标准给乡村需要的人提供教育资源的一种行动方式。由于政府教育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市场经济主导下追求教育利益最大化以及乡村教育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乡村教育供给中人与物配置的失衡现象时常出现。其突出表现为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乡村教育供给中人与物的配置在比例关系上的失调,即量上的不相适应和质上的相互分裂。因此,需加强计划经济的干预,完善乡村教育供给政策,实现二者配置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资源是种类丰富但本身稀缺的一种财富.教育产权是与教育资源紧密相关的一束功能性权利,教育产权的合理安排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我国教育产权安排混沌,治理无序;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着分配不公平和使用低效率的“二重困境”.教育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因此,要明确教育资源的配置标准,调适其配置机制,重组教育产权安排,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制度正义是教育公平的首要价值。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现状不容乐观,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依然严峻。教育公平保障体系必须建立在制度正义这一伦理基石之上,把制度正义贯穿于教育制度的供给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平等地分配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根据受教育者的差别配置教育资源,对处境不利的人予以教育资源补偿,以此构建教育公平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在宏观层面,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在中观层面.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在微观层面,是学校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和教育评价的均衡.教育均衡首先是一种政府行为,国家和地方要从法律法规、政策条令上保证教育均衡,使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其次.教育均衡是一种社会行为,受社会这个大市场左右.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业调整、就业指导实际上正是为了追求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8.
范会芳  张宁 《成人教育》2021,41(4):23-27
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河南省社区教育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河南省社区教育存在的供需矛盾,从建立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构建多元协同的供给机制、健全社区教育资金和人才保障机制以及完善社区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需求为本的社区教育供给机制,提高社区教育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公正观视野下考察,成人教育具有教育对象多层次性、教育目标多元性、教育机会平等性和教育资源利用性等特征。但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公正观视野下的特征,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展失衡,在教育资源分配体系中处于不均状态以及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失衡,使得整个成人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需要推进成人教育专门立法,明确成人教育办学定位;积极完善教育政策供给机制,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积极提升成人教育办学质量,明确成人教育发展的成人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模式可划分为条件性资源要素主导模式、激励型政策性资源主导模式和稳定型政策性资源主导模式.现行模式缺少对导师内部要素的关注,缺失对社会需求外部要素的考量,缺乏对导学方式的关联,欠缺对教育资源配置特殊性的认知等共性问题.需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以人为本、稳定和谐"为价值取向,兼顾供需双侧,将社会需求纳入指标体系;关注系统质量,将导学方式融入指标测算;明晰要素类型,构建合理因果分配模型;加大规模权重,保证改革稳定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