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图书出版产业领域的全球价值链中,以英美为首的跨国图书出版集团为维护其文化产业巨头的国际地位,通过并购、合资等各种手段在加拿大大肆扩展其产业链条。对于加拿大来说,图书出版产业作为政府生产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必须对图书出版产业实行积极干预的文化保护政策。因此,在文化保护和市场逻辑的博弈中寻求平衡就成为加拿大图书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贝塔斯曼登陆中国的战略及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加入WTO后,跨国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到底跨国出版集团将采取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其对中国出版市场的影响又如何?如果说先前的一些想像还是我们的主观臆断的话,那么,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市场,则使我们从中看到鲜活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根据时尚杂志发展的成功经验,跨国出版集团进军中国市场的野心,中国时尚产业走向世界的决心以及国内出版产业的集团化发展和品牌化扩张,是驱动国内时尚杂志市场繁荣的几大动力,而阅读品质感和满足读者对梦想的渴望,则是这类杂志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吴琪 《出版广角》2013,(11):69-71
根据时尚杂志发展的成功经验,跨国出版集团进军中国市场的野心,中国时尚产业走向世界的决心以及国内出版产业的集团化发展和品牌化扩张,是驱动国内时尚杂志市场繁荣的几大动力,而阅读品质感和满足读者对梦想的渴望,则是这类杂志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桦榭和贝塔斯曼在中国杂志合作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伟 《新闻界》2005,(1):75-77
国际传媒出版集团在中国杂志合作的经验 随着中国日益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跨国传媒出版集团看好中国杂志市场,很早就以驻华代表、设立办事处、分公司或者合作出版的形式,成功地进入国内市场。在中国广告收入排名前10位的杂志中,几乎半数是各种合作形式下的外资出版集团的中文版。在众多国际出版公司与国内杂志的合作中,  相似文献   

6.
中外出版集团规模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集团在许多国家的出版产业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著名的产品品牌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国家出版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又是出版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的先锋.许多著名出版集团还实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发展和扩张,成为了世界性的出版集团.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入世给我国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和未来国际出版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出版企业集团对我国出版业形成的竞争压力,我国开始把组建大型出版集团作为出版业应对竞争的战略举措之一,通过组建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集团,提升我国出版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我国整个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出版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以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前提,出版企业进入其他行业后应对出版主业产生促进作用和协同效应。有必要首先改革政府,找到政府的适当定位,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以市场的方式进行集团化改革与产业整合。政府应对国有出版集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首先应衡量出版的社会目标与公共利益。中国出版业的整合战略原则是:定位于内容产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9.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发展道路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术话语将学理性赋予主题出版,有助于打通主题出版物的国际传播壁垒,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文章探究如何运用学术话语提升中国主题出版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以编辑能力为核心,提升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力;以英语为核心语种,精准设置关键词,提高主题内容的展示度、可检索率和学术影响力;与跨国出版集团合作进行国际化的编辑和学术推广,使中国主题出版物融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叙事体系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游苏宁  石朝云 《编辑学报》2011,23(3):189-193
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内忧为:科技期刊功能的异化与弱化,对科技期刊的投入不足,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期刊的支持欠佳,管理体制僵化,转企改制和运行机制未理顺,期刊运营能力较差,新型出版形式的冲击,出版产业人才结构失衡,拓展型、经营型的人才缺失,出版语言的限制等。外患为:科学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致使国内优秀科研成果大量流向国外科技期刊发表;跨国出版集团加速进入中国,进一步掠夺国内优秀稿件;国内期刊既无能力与国外期刊竞争,也未找到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业界动向     
出版集团太商业不利社会华文市场逐渐成型,跨国华文出版集团兴起,不少正面临过度商业化的危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在台北书展上表示,出版的本质仍是文化,出版集团若太向商业倾斜,对社会、集团本身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他认为,大型出版社(或集团)会对一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他举欧美日为例,欧美大型出版社如蓝登书屋,无一不以出版好书闻名,因此欧美文化能不断积累、持续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反之,日本大型出版社如小学馆、讲谈社,皆以畅销通俗读物见长,日本文化也逐渐走向下坡。目前,跨国华文出版集团中,新加坡大众集团走的是通俗路线,…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营销渠道是一个出版企业的图书流向消费者(读者)的渠道,出版企业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对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出版企业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专业出版企业,因为其出版的图书有独特的内容和特定的读者.因此其营销渠道建设有着一定独特性。随着出版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各出版集团对一些专业领域的渗透.专业出版企业的营销渠道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出版广角》2011,(9):25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出版产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几大出版集团将成为国内出版产业的主导力量;资本运作能力将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与产业链建设将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出版产业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和产业变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业的资本运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2007年起,资本运作成为出版业的主话题之一.上海新华传媒是我国出版业第一家借壳上市企业,辽宁出版传媒通过IPO形式以中国出版第一股实现上市.2008年4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办主题为"资本市场与出版产业未来"的高层论坛,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出版产业融资的制度瓶颈与出路,国有资本在出版业的控制方式、代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出版产业的资本运作与政策规范、文化产业的融资经验与启示、资本市场与出版产业的未采等问题.这一年还有几家出版集团表达了上市的意愿并着手运作,成为出版集团发展新态势.资本意识日益觉醒的中国出版企业,萌生了强烈的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资本运作的欲望与冲动.然而,进入资本市场需要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3,(1):6
王国伟:集团组建做强甚于做大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媒体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伟在《文汇报》撰文:各地出版传媒集团的组建,其初衷似乎是为了整合出版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出版集团都是依赖行政手段组建的,并与行政条块管理结构严格对应,不仅使产业集中度获得提升,而且依靠权力,堂而皇之地加剧了资源的垄断。比如,人所皆知的出版产业核心资源的教育出版(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和教辅),基本就按行政区分各自垄断。那些与行政区域无关的,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出版经济》2000,(1):34-35
出版集团公司是一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版集团公司作为企业群体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来自于企业集团本身的功能效应,在众多跨国图书公司准备“抢滩”中国图书市场的时候,人们为有效阻止外国公司瓜分中国图书市场,对出版集团公司寄予厚望。出版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组合经济效应、协同合  相似文献   

17.
自1999年2月24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来,我国的出版传媒集团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出版传媒集团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运营能力与资本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出版传媒集团在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国界等"五跨"发展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在出版产业以及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管理推动出版集团图书选题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选题创新,是出版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因而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出版集团是我国出版产业的新事物,文化管理则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新原则和新方法,出版集团如何通过文化管理,推进整个集团的图书选题创新,乃是关系到集团及所属出版机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壮大整体实力的核心性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在当前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王琦 《出版参考》2016,(8):51-52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统的纸质出版业逐渐向产业化、数字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在20世纪末开始向数字化出版转型.我国一些完成改企转制的大型出版集团从21世纪初开始也纷纷发力数字出版业,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05年开始制定数字出版战略,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年启动了“电子书包”项目;江西出版集团2000年开始与北大方正Apabi、书生、时代圣典等技术提供商开展合作,计划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管理、数字化内容管理、网络销售等,实现从传统的出版物提供者向数字时代内容服务商转型;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数字出版及新媒体业务,建立“智慧校园”和社区数字网络教育系统,2010年开通“时代e博”网上教育平台;陕西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等也纷纷开拓数字出版领域,全国形成了十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产业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数字革命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国内外出版集团纷纷调整运营策略,积极寻求融合发展之路.阿歇特出版集团是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和全球第三大大众图书出版商,致力于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产品融合、市场和渠道融合、产业融合三大进路.在产品层面,阿歇特并不单纯强调内容的数字化,在通过新兴技术增强阅读体验的同时鼓励出版形式多样的产品.在市场和渠道层面,阿歇特全球化经营与融合式发行并存,不仅将经营风险分散到了诸多细分市场,还有效降低了发行成本.在产业层面,阿歇特主要通过资本运作,不断兼并与自身业务类似或互补的相关业务,以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