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董政洁  孙蓉  孙明星 《科技通报》2022,(3):42-46+51
针对波长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双锥干涉滤波结构的波长可调谐窄线宽掺铒光纤激光器,实现了激光波长灵活可调谐输出。采用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拉锥技术制备全光纤SMS(single-multi-single)干涉结构,并将SMS滤波器插入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谐振腔中作为调制单元。实验中所制备的SMS滤波器干涉周期为0.67 nm,激光器工作阈值为67 mW。泵浦功率为120 mW时,通过调整激光器谐振腔内损耗,在1567.37~1574.69 nm光谱范围内实现了单波长激光可调谐输出,激光边模抑制比高于24.83 dB,3 dB线宽小于0.22 nm,最高功率差值低于2.04 dB;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所设计激光器能够实现双波长激光可切换输出,输出激光波长间隔小于1.32 nm, 3 dB线宽小于0.23 nm;实验中对1574.07 nm单波长激光输出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在25 min测试时间内,没有出现模式跳变,功率漂移小于0.16 dB。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光纤激光器具有较好的波长调谐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徐登  庄小红 《今日科苑》2009,(23):122-123
本文采用传输矩阵法结合Matlab对多层平板光波导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得了波导所支持的TE、TM模的传播方程。并以5层耦合平板光波导为例,计算了奇次和偶次和偶次模的模场分布,并用Matlab模拟了导波层厚度和导波层能量效率的关系,理论计算所得的导波层能量效率最优化厚度与实际参数一致,在实际设计和制备光波导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台激光器仅比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晚一年,但产业化水平却相去甚远,以至造成我国激光产业“逆水行舟”之势。前不久记者获息我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板材无模多点成形压力机;这项国际领先的高新科技成果,且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能否做成国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记者带着十分的欣喜,同时兼有几份疑虑拨通了发明人的电话,吉林大学无模  相似文献   

4.
程振杰 《科技通报》2001,17(1):23-27
为了揭示原子在圆柱形波导内自发辐射的特点,依据模式计数理论,提出了圆柱形波导内任意位置有效模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机模拟了模密度频率曲线,揭示了圆柱腔对原子自发辐射的巨大影响,由于考虑了原子在波导内任意位置的情况,使得整个频谱范围内的有效模密度和实际情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5.
一、激光切割技术的发展概况激光器的发明,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激光器研制成功后不久,便被应用于材料的切割。目前,激光切割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激光加工技术。用激光器切割金属材料发展较慢。这是因为金属表面对激光的反射高,热传导性好。因此用激光切割金属需要的平均功率较大。近几年,由于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激光器使用寿命的不断提高,使激光切割金属的技术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而用激光切割非金  相似文献   

6.
沈忠祥 《科技通报》1991,7(6):301-305
利用模匹配法来分析正V形槽波导的主模特性,首先求出波导横截面上各子区域中的电磁场分量,然后在边界上进行切向场量的匹配,得到关于求解主模截止波数的特征方程。用本文方法对正V形槽波导波导波长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值吻合很好。与现有的理论值相比较,本文结果最精确。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了光波导和光波导阵列的传输特性,根据二维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FD-BPM)计算所需要的公式,建立了FD-BPM在分析光波导TE模时所需的理论模型,并用MATLAB编写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波导耦合对光波导光学相控阵传输特性的影响。其对于合理设计波导阵列结构,提供扫描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寄语     
阮双琛 1963年10月8日生,陕西韩城人,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曾赴英国、韩国、德国留学,阮双琛长期从事超快光学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子课题,国家门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课题,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课题多项。在国际上首次研究成功了自锁模Pr:YLF激光器,单频Cr:LiSAF激光器,双波长Pr:YLF激光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  相似文献   

9.
提起激光,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神秘的,威力无比的,甚至有些可怕的“死光”。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早已悄悄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就是小巧的,不引人注意的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最早的应用领域是光纤通信,而目前随处可见的激光唱机,激光视盘机和计算机激光只读驱动器(CD ROM)中的光源采用的就是半导体激光器。单从数量上看,半导体激光器的产量已大大超过了其它所有种类激光器之和,达到了年产数千万支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正>以激光器为核心的激光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国防建设、生物医疗、信息产业、资源环境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重要应用。在众多激光器中,固体激光器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一直处于激光科学技术的前  相似文献   

11.
黄建华 《科教文汇》2012,(1):185-186
在校学生提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高校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提前培养员工的一种形式,深受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欢迎,但是顶岗实习学生因工受伤甚至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已成为社会焦点之一。我们通过多次实践和总结,为该类事件处理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医患关系日益复杂、医患纠纷不断升级的今天,对医患关系的研究自然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医患关系研究,在思辨和社会调查的方法之外,一直缺少医院田野(fieldinhospital)的维度。本文即为作者根据在重症监护室中的田野笔记(fieldnotes)整理后形成的。通过集中描述发生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主要活动,勾画出医生和病人家属的临床形象和实在困境。本文不仅可以为医惠关系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文本,同时也为大众展示了一个重要的“生活”文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科技资源。新时期,国家对科研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野外台站开放共享与网络化建设对野外台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野外台站档案管理的新问题,文章在调研中国科学院137个野外台站及50个依托单位的数据、文件和档案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探索完善建议。文章对提升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丰富科研档案资源内容、构建基础科技资源体系具有一定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动式教学法在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冬  王亮清  严森 《科教文汇》2011,(4):51-51,55
野外地质实习是培养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学习兴趣方面还有所欠缺。为此,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到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叶树明  高少佳  潘佚  杨俊毅  李世伦 《科技通报》2006,22(3):395-399,425
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在小型底栖生物分离系统的应用.设计小型底栖生物标本荧光检测方案,通过荧光染料虎红(rose bengal)光谱实验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光电信号模型分析,建立实验系统.由数据分析得到小型底栖生物荧光特性,为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分离沉积样品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韩雪冰  吴学彦  戴磊 《现代情报》2014,34(1):132-136
为了促进我国固体激光器行业发展,了解我国固体激光器技术领域技术发展水平与未来动向,应用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对已公开的专利文献加以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清洗筛选,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文本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分析我国固体激光器领域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技术研发方向、重点国家和机构技术竞争态势等内容,提出发展我国固体激光器行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凡少影 《科教文汇》2014,(10):58-60
“地质地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不仅要有系统的室内教学,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室内课程实习和野外实习与之配套。本文通过分析小五台山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习基地、地理学野外实习平台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建设,提出地质地貌学野外实践与室内互动式教学方式,试图改进野外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野外实践教学效率,促进野外实践与室内理论教学的联系,达到互动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焓方法对Nd:YAG脉冲激光导致的不锈钢材料表面熔凝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和快速凝固理论,对材料微结构演化的几个重要参数,包括凝固速率、冷却速度和界面温度梯度做了估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roughout his distinguished career of over 40 years, Robin Hochstrasser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everal areas of science in the fields of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physics. He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and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s of photochemistry, solid-state chemistry, ultra-fast laser spectroscopies, and protein dynamics. He has been a prolific researcher, producing over 560 publications. His work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experts in the fields as “a constant stream of experiments of lasting significance” (J. Phys. Chem. 100 (1996) 11791).Robin began his career in the 1960s using a variety of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 measurements to study crystals at low temperatures to understand spin quantization in solids and electron exchanged-mediated energy transfer. This work, described as a “classic contribution” (J. Phys. Chem. 100 (1996) 11791) was the basis for much of the subsequent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work on the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s on molecular spectra an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dipole moments.In the late 1970s, Robin recognized the power of laser technology for the study of molecules and soon became a leader in the field investigating solid, gas phase, and condensed phase systems. He developed and applied various ultra-fast laser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mplex molecules in liquid phase,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He made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wo-dimension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2D IR) on a time scale of a picosecond or less. This 2D IR spectroscopy measures coupling between two functional groups in a large molecule and can thus be used to measure distances, as for example, two amide carbonyl groups in a peptide molecule. On the ultra-fast timescale, one application of 2D IR is to gain information on the rate of protein folding and unfolding in solution. Some of Robin's greatest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biomolecules are said to be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icosecond and femtosecond dynamics of heme proteins. Using techniques he developed he was able 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s of oxygen, carbon monoxide, and nitric oxide with hemoglobin inside the protein.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物理学对统一场的研究,运用元极学理论研究统一场,论述其内涵和本质,提出建立元极统一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