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观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某个群体或民族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对自身和自然界的一种思维“定势”。观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更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观念几乎是随着人类语言的形成而产生,观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其中一条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什么是民族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同一区域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方式,是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和的过程,即文化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先导,经济发展是基础,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或社会体系以及社会成员在态度、人格、行为方式等的心理上的变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现代社会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以及人们观念态度上的差异,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特征。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全人类能共同遵循的、固定不变的现代化模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在其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作为民族特点的一种外在表现,风俗习惯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共同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共同…  相似文献   

5.
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与其它社会意识一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民族群体实践的产物。民族精神作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是建立在一定的民族心理基…  相似文献   

6.
傩戏起源于巫术,是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出来的戏剧形式,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怪诞的傩戏服饰是人类神灵崇拜的一种缩影,从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鬼神观念对人类意识的影响。傩戏服饰既是人类图腾文化崇拜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先期的符号标记,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痕迹,更演绎出民族服饰文化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略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蔡仲淑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总问题中最复杂的一个问题,民族问题所以复杂,不仅是因为民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历史的综合内容;而且还因为民族是一个人们共同体,涉及到语言文...  相似文献   

8.
杨彬 《现代语文》2006,(7):10-12
一、语文的文化传承特质 文化传承是指教育者对文化的传授和受教育者对文化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的社会化产物,都是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的能动表现,而且也都是传承的结果。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行为习惯、制度和观念、思想、艺术,并且利用各种工具和媒介,对他们进行整理、传播和贮存。与此同时,人类为求种嗣的繁衍,必须使文化代代相传。新一代人总得经历一个从上一代人身上接受文化传授的过程。“文化传承既是一个人类群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这个群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具特殊性的文化形态之一,是民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遽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进化时期。科学地认识把握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进化的方式和途径,探索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剧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化时期。本文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探讨了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现代进化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农校对接"供应链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校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于"农校对接"多赢模式的释读与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境分析,提出"农校对接"模式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