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客家聚落景观丰富多彩,但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生存危机.本文从行为地理学角度出发,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客家聚落景观感知面临视觉迷失、听觉迷失、触觉迷失和灵魂迷失,其根源既有景观基因的流失和传承主体的更新等内因,也有城市聚落文化的冲击和文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外因.要重塑客家聚落景观感知,就必须注重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并要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赣南已经设治,从那时开始,已有中原汉民陆续南下进到赣南山区。但是,大批客家先民进入赣南,则是在唐宋时期,他们成为了客家民系的直接源头。元、明时期,江西中部的一部分姓氏又先后迁入赣南,他们与先期的姓氏相融而成为"本地人"(又称"老姓氏"或"老客家")。明末清初,闽粤客家大批倒迁赣南(他们又被学界称为"新客家"),从而最终奠定了赣南客家的现代格局。  相似文献   

3.
宁都洛口村“朱公庙会”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宁都洛口村“朱公庙会”产生的环境、庙会的过程、庙会的组织和经费等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庙会的功能及具存在的原因。“朱公庙会”形式古敦,内容丰富,它既有可取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然其不失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改革中,听到有位新教师说:“我们初出茅庐。要教改,首先是老教师,他们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这话的意思是:老教师才有条件进行教改,新教师则很难有所作为。其实,凡事都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新”与“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新”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老”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能看得过  相似文献   

5.
客家传统社会是指血缘和地缘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宗族小社会。它有两个明显特征:即以拓荒、种植为基础的小盆地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在这方式之上的“聚族而居”的家族制度。客家传统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神明崇拜。一方面,对祖宗的崇拜维系着“聚族而居”的姓氏宗族的延续和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在单个姓氏宗族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不免在婚姻、风水、土地、山林、水利等问题上与其他的姓氏宗族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时,便需要有共同的神明崇拜以化解矛盾,求得在同一地域内的各个姓氏宗族的共同发展,因此,要理解客家传统社会,就必须理解客家人的神明崇拜  相似文献   

6.
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的客家研究,偏重于从历史文献和谱籍资料来考证客家历史渊源,强调客家是纯粹中原汉族血统,这显然是与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相符的。近年来,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认为客家的主体是少数民族,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从血缘上去界定客家的观点,因而也失之偏颇。本文认为“客家”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种族上、血缘的概念;客家文化的构成是多元因素的,但其中既有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因子,也有相邻民系文化的成份,但其主体是中原传统文化,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赣闽粤毗邻地区客家女性禁忌的表现、特征、文化内涵及其成因进行探讨,分析了客家女性禁忌与客家女性生存行为模式的关系。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既有其可取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然其不失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客家女性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赫连夏所处的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争,经济发展缓慢的时期,政权间的相互斗争给各国的商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透过历史材料发现,在这种举步维艰的经济背景下,赫连夏的商业发展也有着活跃的一面,从铸造“大夏中兴”钱币、“承光”币,到控制丝绸之路草原路线等一系列史实,折射出赫连夏商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杜诗中有大量的“一”字,从组合功能看,这些“一”可以和量词、名词、动词三类词组合,表现出不同的用法;从语义上看,杜诗中的“一”既有继承其基本用法、已有用法的一面,又有对中古时期新产生用法进一步应用的一面,表现出继承中有发展的特点;从修辞的角度看,杜诗中“一”的运用也颇有特点,主要表现在诗人能巧妙地运用表示少量的数词“一”和其他数词以及表示时间久远和空间广阔的词语构成对比,形成夸张的艺术效果,从而鲜明而准确地凸显了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政府蒋介石之间既有相互斗争的一面,又有统一合作的一面。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不仅为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献计献策─—团结抗日,共同御侮;而且反对“华北自治”,劝止调停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一切无疑对稳定局势、增进民族团结意识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隐诗的文本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隐的生平经历,显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下层人士的苦难挣扎,这些本外的存在,都以社会化本的互性映射在罗隐诗中。罗隐诗全是抒情性的律诗,情致以激愤不平的讽刺为主调,在晚唐诗史上占有独领风骚的特别地位。  相似文献   

12.
清王朝发展到嘉庆年间,清朝初建时曾经风起云涌的抗清斗争,以及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泯没殆尽,代之而兴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王朝的盛衰之变特别是民生困难、吏治腐败等社会问题而日渐加剧,实行了百余年的文字狱政策最终走入了历史。这一文化政策的转变,对清后期经世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唐后期方镇使府中,府主与宾僚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近关系。当节帅和僚佐都入朝为官时,容易因旧僚关系胶固而结为朋党。在唐后期延续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在幕为宾主,入朝为朋党的现象十分突出,牛、李两党中都有宾主在朝党同伐异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唐后期方镇使府僚佐辟署制度在朝廷党争中曾起到不良的作用。宣宗时建立宰相与谏官之间幕府宾主回避制度,应该是朝廷有惩于先前宾主在朝结为朋党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成立于1927年春的中共湖北省郧县地下党领导人民群众,长期坚持敌后斗争,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地为红军运输药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反顽斗争,广泛传播马列主义,所做的一切是可歌可泣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皞为“民神不杂”时期,少雌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寻找新政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其中徽州知府刘汝骥主持的徽州地区的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把调查所得资料汇编成文,命名为《陶甓公牍》。其中记载的晚清时期徽州民众生活、徽州社会的一些陋习和徽州民众的权利、义务观念等,是研究晚清时期徽州社会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窥见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经典作为通识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集中在两个关键词上———"现代人"和"现代性",因为现代中国区别于旧中国,是"人"的觉醒和社会的现代性追求,这两者是现代中国最本质的特征和追求,是晚晴以降历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和清末新政时期,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张之洞在督鄂的十多年里,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采取措施在湖北建立了近代工业、交通、军事和教育,为推动湖北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荆楚史学依托湖北省雄厚的科研文教实力,推陈出新,硕果累累。以荆楚史学视野下的若干宋代问题为题,分综合研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四个方面,介绍和评析近二十年来宋代荆襄历史研究的概况。荆楚史学界在宋代荆襄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要注意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拓展视角,努力发现新史料。  相似文献   

20.
古乌撒部属地的今贵州省威宁、赫章两县地及周边地区,魏晋以来至清朝初年,存在过一种同一社会分工、同一种职业的人们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彝族内部实行、并使其支系化明显的同时,还深入到入住同一地域的有关民族。维系和巩固了乌撒部政权长达千余年占据一隅的统治。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不可忽略对这种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