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4年8月苏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正式受理中国的五个申报世界遗产预备项目,红河哈尼梯田荣列其中。这意味着,在之后的五年里.红河哈尼梯田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新的一员,也将是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命名的世界遗产。非常巧合的是,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幸来到了云南省红河州.在元阳县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哈尼梯田.同时也参观了代表和体现哈尼族文化特色的箐口民俗村。  相似文献   

2.
张礼 《云南档案》2014,(9):59-59
<正>站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哀牢山畔,极目远眺,便可看到一座座大山上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静如止水而又精美绝伦地映入你的眼帘,金色或银色闪烁着诱人光泽的一块块不规则的碎片缀满博大的山体,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巅垂挂下来直抵山脚,每道天梯都是一片流光溢彩波光粼粼的层面。若你站在远处细细地凝视,梯田顺着山势的蜿蜒,一丘一丘极诱人地隐现在云海里,梯田清碧的水面荡漾起的片片璘光,犹如一幅幅宏大的山水画横挂在群山间。故乡  相似文献   

3.
杨军 《兰台世界》2013,(19):119-120
<正>所谓哈尼族习惯法的起源即指在哈尼族这一社会群体中习惯法产生的可能途径,表现为哈尼族社会习惯法的预备库或半成品。从哈尼族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其法律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工作。首先,哈尼族直至解放前并无本民族文字,因而缺乏使用文字来记载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法的产生、演变的客观记录和描述的重要工具;其次,哈尼族历史上并未出现成文法,习惯法仍然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因而并不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正>哈尼族的历史大多为口耳相传,其历史文献都用汉字记载,且数量有限。随着现代化进程与民族融合的加快,哈尼族的口述历史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加强哈尼族口述历史的研究与保护,对于保护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护传承哈尼族口述历史的意义1.哈尼族口述历史的价值。数千年来,哈尼族的语言、哲学、宗教、诗歌、历法及伦理道德等文化的继承,主要由哈尼  相似文献   

5.
<正>初识"莫搓搓"让我震惊,了解了"莫搓搓"令人深省。知道哈尼族的"莫搓搓"习俗,是2001年在县上工作的时候,和一个当地的哈尼族县长下乡途中了解到的。那天途经一个哈尼族村寨,偶遇全村为一个过世的老人出殡,很隆重的样子,鞭炮声不断,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等地区。哈尼族民间故事是哈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哈尼族民间故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神秘的哈尼人。然而当下哈尼族民间故事的传承现状已经岌岌可危,有失传的危险。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促进文化繁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哈尼族民间故事的传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下实际保护措施,希望哈尼族民间故事在全球化的传播环境下得以很好地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是没有传统文字的民族,通过神话传说的叙事与仪式的双重构建来显示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哈尼族"磕竹筒"仪式出现在哈尼族白宏人的丧葬活动中,解析其"磕竹筒"习俗,探讨哈尼族民族文化认同内涵,反思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民族微电脑软件业发展史上,站立着一位同微电脑软件业的命运始终相伴的年轻人。他,就是从浙江新昌天姥山下走出来的“中国软件神话”制造者求怕君。 1964年11月,求伯君出生在新昌县城南乡西山等村。这是个既不通公路又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处处是山,低头是山,抬头是山,开门是山,一览之余还是山。 山透迤起伏,山苍葱如黛,山村披红滴翠,山路险峻崎岖,山色中夹带着来自贫困的雾纱。求伯君是家中的长子,他从记事起就在这大山岙里的层层梯田里帮助家里干农活,日子窘迫时.揭不开锅,他又带着弟妹去挖野菜,甚至和母亲一起翻山越岭到县城讨饭。在大山里瀑漏的山泉流逝中,在淳朴的大山的熏陶下,他艰难地读到了高中。 苦难是一本意义丰富,激励人生的大书,他正是认真地读着这本书,写出了一份人生答卷。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诞生之日起就有咪谷、摩批。咪谷、摩批宗教文化是哈尼族文化、原始宗教、祭祀文化、社会习俗、民俗活动、民族医学、民族礼仪的载体,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哈尼族的精神支柱,保护咪谷、摩批宗教文化对哈尼族宗教历史文化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5月30日—6月7日,省档案局档案征集人员前往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个县开展哈尼族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和哈尼族档案征集业务指导工作。此次采集工作对哈尼族历史文化研究掌握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人物以及在哈尼族历史发展中有重大贡献人物的12人进行了口述访谈,这些口述历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哈尼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在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报林求索》2012,(4):99-99
<正>虽然大山的中国梦是以相声作为发端,但大山的事业并不仅限于在舞台上逗乐。现在,他所从事的工作涉足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说到路世伟,也许你不认识,说到马克·罗斯韦尔,也许你不熟悉,但是提到大山,全中国的人都认识他。过去20年来,大山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偶像和名人。2月7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任命大山为加拿大中国亲善大使。  相似文献   

12.
漫话哈尼族的梯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省的南部,沿着奔腾不息的红河水,就进入到起伏连绵、层峦叠嶂的哀牢山区。在青山绿水间的层层的梯田,宛若飘落在西南边陲的一条圣洁的玉带,绚丽夺目。越往南走,这样的梯田便越多。到了红河南岸,就进入了一个梯田的世界。那鳞次栉比的片片梯田,  相似文献   

13.
李文萍 《大观周刊》2012,(19):25-26
哈尼族原始宗教的信仰体系以"万物有灵"为核心观念,以信奉"多神崇拜"与"祖先崇拜"为主要特征,造就了现存其社会的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活动。作为哈尼族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始宗教,其信仰和仪式在哈尼族社会仍有显著功能,笔者主要从心理调试、认同整合、文化传承方面试论其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远钟以一己之力给学校捐建图书馆,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他们从骨子里不重视,你能怎么办?"王远钟生于1960年代,只是个物业管理人员,舍不得花钱买新衣服,他总是穿着儿子淘汰的运动衣。下巴上一小撮山羊胡子,配件红色帽衫,像个老顽童。2005年,这个酷爱旅游的老顽童寻找隐藏在湖南省新化县大山里的紫鹊界梯田。在大巴上,他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年轻人。年轻人给他指了路,并善意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作为红河州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当地政府和媒体等都在积极谋求哈尼族文化的传播,其中,地方媒体承担起了哈尼族形象和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地方的官方媒体,拥有着公信力强、广泛的地方群众基础等特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以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为例,分析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地方传统媒体在哈尼族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新媒体结合的有效方法,在哈尼族形象传播中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哈尼梯田是一个自然灌溉系统,是千百年来哈尸匕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奇迹。广播特写《梯田人家》通过忠实记录,真实地呈现了哈尼梯田的现状以及梯田人家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谢洋 《山东档案》2007,(6):67-67
在山东省莒南县城东35公里,有一座山名叫大山,当年闻名全国的厉家寨乡大山农业合作社就座落在这个山脚下,而这个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是一位名叫厉月举的普通农民。大山农业合作社以坚韧不拔的  相似文献   

18.
红河州哈尼族的族源与迁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哈尼、彝、苗、壮、傣、瑶、回族、拉祜、布依、汉族等10个世居民族。2003年红河州共有哈尼族696505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7.1%,主要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下段东麓。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纳西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红河州的哈尼族大部分源于南北朝至唐朝  相似文献   

19.
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大山作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反映江西省移民扶贫的长篇纪实作品,本书虽然聚焦的是16万平方公里的江西,却展示了一幅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移民扶贫图。打开《大山作证》,读者便可见到一只飞鸟在大山  相似文献   

20.
我真的没想到,当兵会去那么远的地方,而且在偏远的大山里。我们穿着崭新的军装进山的时候,是阳春三月,在我的故乡已是花红柳绿,但这里似乎没有春天这个季节。汽车在大山里颠簸了一天,眼里掠过的,除了山还是山。白茫茫的大山小山,一座连一座。汽车路尽,接兵干部跳下车:牛圈子到了。下车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