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尼族作为红河州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当地政府和媒体等都在积极谋求哈尼族文化的传播,其中,地方媒体承担起了哈尼族形象和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地方的官方媒体,拥有着公信力强、广泛的地方群众基础等特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以红河电视台和《红河日报》为例,分析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地方传统媒体在哈尼族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新媒体结合的有效方法,在哈尼族形象传播中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哈尼族的历史大多为口耳相传,其历史文献都用汉字记载,且数量有限。随着现代化进程与民族融合的加快,哈尼族的口述历史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加强哈尼族口述历史的研究与保护,对于保护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护传承哈尼族口述历史的意义1.哈尼族口述历史的价值。数千年来,哈尼族的语言、哲学、宗教、诗歌、历法及伦理道德等文化的继承,主要由哈尼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传承与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现状进行考察,认为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的传承传播需要紧紧拥抱新技术,通过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式展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图谱构建、基于文化绘图的民间故事存储实现全方位的传承保护,通过基于网络文艺的多媒介叙事、基于短视频带来的流量红利进行传播利用,使民间故事在新媒介环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诞生之日起就有咪谷、摩批。咪谷、摩批宗教文化是哈尼族文化、原始宗教、祭祀文化、社会习俗、民俗活动、民族医学、民族礼仪的载体,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哈尼族的精神支柱,保护咪谷、摩批宗教文化对哈尼族宗教历史文化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在蒙古族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草原气息浓郁,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字化传播改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由"点对点"的单一人际信息传播变为"点对面"的多路径、多手段和多方位的传播,数字化传播是增加大众对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承意识和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民间故事的形成、传播和传承需要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随着地区间道路的打通,民间故事所依赖的封闭的自然环境被打破,新的文化的不断涌入打破了其单一的人文环境。本文试以这种新的形势为背景,以都镇湾民间故事为例,用传播学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间故事的形成、传播和传承需要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随着地区间道路的打通,民间故事所依赖的封闭的自然环境被打破,新的文化的不断涌入打破了其单一的人文环境.本文试以这种新的形势为背景,以都镇湾民间故事为例,用传播学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文化。妈祖文化渊源之久,传播之广,人际传播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官员、海员渔民、艺人文人、商人移民等人群以特定的形式传播妈祖文化,人际传播在妈祖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虹霏 《今传媒》2014,(7):155-159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际传播在客家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大众传播时代,客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挑战和危机。为应对大众传播对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应注重意见领袖作用、充分利用新型人际传播,拓宽人际传播渠道、积极营造客家文化传播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古镇、古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但很多遗产濒临失传或绝迹,亟需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古村古镇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表现形式.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遗产是当下重要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是黄河文化再次繁荣的历史机遇。通过梳理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要和现存问题,提出从制度化、符号化、观念化和生活化四个维度重构黄河文化传播“共通意义空间”的路径,从而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效能,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是没有传统文字的民族,通过神话传说的叙事与仪式的双重构建来显示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哈尼族"磕竹筒"仪式出现在哈尼族白宏人的丧葬活动中,解析其"磕竹筒"习俗,探讨哈尼族民族文化认同内涵,反思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方言作为张家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张家界文化的人文纽带。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传承和保护张家界方言已经成为张家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都重视的问题。探析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张家界方言,保护张家界的传统文化,对推动张家界的方言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对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于风 《新闻世界》2020,(5):41-44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传播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下,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隐忧。本文从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着手,试图探寻促进乡村文化传播的多元路径,从而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珊  王静 《新闻窗》2012,(4):135-135
地方广电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流媒体,具有传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特别是在传承弘扬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本文仅就地方广电的优势谈谈其在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并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公众认知度不高、传承人青黄不接、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助推文化强国,媒体要站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推进中医药非遗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立体化传播,助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柳邦坤  朱彦 《今传媒》2016,(5):12-13
淮海戏是扎根于淮海地区的地方剧种,作为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深受淮海地区人民喜爱,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知价值.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也频临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因此进行保护与传承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淮海戏要实现传承发展,罴要探讨淮海戏的传播规律与路径,进行有效传播,这样才能使淮海戏永葆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郑永森 《文化遗产》2016,(6):152-15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国家级非遗深圳沙头角鱼灯舞突破传承保护禁忌,借助高校资源开展传承保护活动,形成了理论研究凝练非遗价值、课堂教学解释非遗内涵、实践活动传播非遗文化的高校传承保护模式,为解决非遗传承保护的瓶颈问题探索了新思路,为高校文化育人拓展了新载体。  相似文献   

19.
在异质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哈尼文化面临嬗变与重构的局面。本文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哈尼文化档案化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进而提出哈尼文化档案化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勇 《兰台内外》2024,(4):40-4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化保护与传承,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梅州、河源作为客家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充分发挥档案在客家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客家非遗档案数字化保护,深化客家非遗文化研究和传播推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