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淮海晚报》坚持都市报定位,以“离你最近的新闻”的城市叙事自觉承担传承城市记忆的社会责任,与地方文化形成互动,再现了人文历史风貌,开拓了本土意义的城市主流传播新格局,也增强了城市“社会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感.“十二五”时期淮安由传统都市向现代意义的生态城市转变,以《淮海晚报》为代表的城市党报传媒要在“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主题下给城市意象重新编码,为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在现实层面的树立奠定重要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出路.要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洪流,积极参与构建城市文化与产业发展中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王蕾 《青年记者》2017,(8):72-73
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一切文化都需要传播才能不断被受众认知、理解和接受,并由此形成一个地域内共有的价值观.地方文化是指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来说,地方文化离开有效的传播就更加难以成为涵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在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效果的今天,地方文化传播应该考虑怎样利用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模式创新传播内容,传承文化精髓.地方文化既要重视创造与生产,也要重视传播与扩散,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地方文化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
西路乱弹     
西路乱弹,又名诸暨乱弹,是明末清初南戏在传播中融入诸暨地方官话、民间俚曲,发展、衍变形成的乱弹剧种.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地方剧种,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流行于诸暨周围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部分县.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对发扬中国戏曲文化有着重大意义,安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促进黄梅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肩负着历史使命。文章分析了安庆地方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黄梅戏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辛酉 《北京档案》2010,(12):27-28
少数民族档案延续记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民情风俗等方面的文化信息,与地方习俗传承天然具有紧密联系.作为第一手素材,少数民族档案在地方习俗传承中文化价值的表现是文化留存、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6.
赵旭 《传媒》2016,(18):59-60
《走进大戏台》节目自开播16年来,共计放送900余期,地方演出累计400多场,举办30余次大型曲艺演出.节目邀请知名曲艺制作人白燕升担任导演兼策划,推动改版转型,在原有的曲艺表演、小剧种与地方戏、戏迷互动等环节上,又新增了名家访谈和专业演员比赛两个板块.改版后的节目凭借质量积攒了人气,赢得了收视率,增强了传播影响力,奠定了其在全国戏曲艺术栏目中的领军地位.该节目的运营策略有利于对今后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湖北的襄阳花鼓戏,是流传在鄂西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由于受到当时清戏、汉剧、湖北越调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打锣腔为主,并具鄂北方言与艺术的特点. 2011年5月,襄阳花鼓戏这支生长在襄阳大地乡野民间,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地方戏曲之花,历经数十载艰难曲折的传承与发展,终以其独特的芬芳,荣登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苗族蚩尤戏源于苗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以古朴、灰谐、夸张、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纯正的民族素材和独特的苗族面具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纵观苗族蚩尤戏的发展、传承历程,从非物质文化视角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思路,维护地方戏剧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地方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拓展苗族蚩尤戏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彭芙蓉 《新闻世界》2013,(11):175-176
一个剧种区别于其它剧种的重要标志在于其独特的地域方言及由方言衍生的音乐唱腔。黄梅戏从孕育生成到发展成熟,大约经历一百五十余年,由早期的黄梅采茶歌,发展为今天的黄梅戏,并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本文从黄梅戏故乡—安庆的地域文化对其音乐唱腔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加深对黄梅戏这一剧种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只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蓬勃发展,才能塑造城市的魅力与个性,增强地区凝聚力。以唐山市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对文史资料、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特有剧种等地方性特色文化的保存、传承与推广问题。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为地方特色文化的蓬勃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牧野文化作为典型的地域文化类型,同时也作为新乡地区的核心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现实中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牧野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脉络的发展中呈现出并不明晰的发展态势.而全媒体的传播路径的探索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扩散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地域文化的立体式传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清中叶以来,各省外江班集中进入岭南地区,对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大剧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江班在广州、潮汕、梅州等地与本地班竞争、融汇的进程,展现出外来戏班与本地戏班、外来人群与本地族群、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形貌。外江班与本地班之间升沉消长的动态关系及外江戏的"在地性"转化进程,对研究粤剧和广东汉剧的生成机理,还原清代中叶以来岭南戏曲文化生态,揭示地方剧种与地域族群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华 《声屏世界》2022,(4):24-26
吉安采茶戏历史悠久,是江西流传的一种特色剧种,是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写照,与当地民众生活密切联系,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文章通过论述吉安采茶戏的历史渊源和生存现状,探讨吉安采茶戏在新时代环境中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这一地方剧种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呼吁更多人关注地方戏的传播和发展,并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吉安采茶戏...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北京市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在郊区的一些乡村,陆续发现了一百多年前北京诞生的一个地方剧种——北京蹦蹦戏。早已在京城舞台上绝响多年的北京蹦蹦戏,在这些乡村却有序的传承着,原汁原味地演出着,成为一个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各郊区县都非常重视这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使北京蹦蹦戏又重现当年的风采。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蹦蹦戏班"义和班",已经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淤白村的蹦蹦戏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离不开媒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不同种族、不同区域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与之相应的是,我国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日趋式微,尤其在数字信息时代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地方传统文化趋近消亡,地方文化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在这样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天中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各国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挖掘天中文化资源的价值,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是当下天中文化传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试以天中文化为例对地方文化的传播策略作分析,希望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研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影响力现状,提取泉州提线木偶戏中"中国一绝"和"泉州元素"文化传播符号,本研究以创新的扩散理论和传播过程五要素为理论基础,借鉴和对比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影响力"成果和艺术创新成果,最终得出提升提线木偶戏传播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更有力地保护和持续传承提线木偶戏,使之成为泉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烫金名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由于以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在目前或历史上采用了"丝弦戏"这一形象的称谓作为剧种名称.本文所探讨的丝弦戏特指产生于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中东部以及雁北广大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丝弦戏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弦索"为主要伴奏乐器,因此还得名"弦索腔".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文化也称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①它是传承历史血脉、推动地方文明的精神动力.电视纪录片作为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现历史文明 湖北又称荆楚,自古以来是楚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近代及现当代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电视纪录片要传承与彰显湖北地方文化,必须突出展现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首先就要尽可能地对楚文化进行挖掘与诠释,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优秀的纪录片范例.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出版广角》2022,(6):77-80
随着现代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具有“亲数字”媒体特征的电子音像出版以多元的内容形式、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成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传承、传播与发展的有效媒介。我国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电子音像出版物在出版形式、产品形态、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就布依族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电子音像出版与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有...  相似文献   

20.
档案自信源于丰富的档案资源,地方档案文化开发与传播关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首先阐述何为档案自信,概括其与地方文化传播互为促进的关系;其次以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为例,介绍其文化传播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再次分析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因子,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愿景;最后从传播环境、资源、媒介、合作、反馈等角度提出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的传播策略,旨在打造地方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档案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