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等概念的辨析 ,认为“超常教育”过于偏重智力而忽视其它方面的能力 ;“英才教育”是为“少数人集团”服务的教育 ,而他们中间不一定个个都是“英才” ;“天才教育”则过于强调先天遗传的因素 ;而“资优教育”则相对较为科学与合理。因此 ,笔者建议 :统一使用“资优教育”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超常教育亦称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是指智商超过常态的特殊儿童少年的教育。自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先创办少年班以来,我国超常教育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如何迎接信息时代高科技的挑战,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世界各国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上升为新时代的国家战略,然而对于相关师资的准入、能力要求及培养路径等还缺乏整体性的研究与系统化的设计。国际上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师资,即资优教育教师的培养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建立资优教育师资的资格证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资优教育教师专业要求,以及通过层次丰富的教师教育课程来培养资优教育师资。借鉴国际经验,我国也需要开展本土化研究,推出相关的教师教育政策与举措,系统持续地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高级创新人才的质量决定中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坐标位置,超常教育成为国家精英教育的载体.人们对超常儿童的认识经历了神童--超常儿童--资优儿童等发展过程,跨越了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阶段;以陶行知和沈亦珍为代表的先驱者从整合儒家精英教育和西方民主教育理念角度,尝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超常教育理论.伴随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中国现代超常教育体系.但亦存在超常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立法等问题.据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超常儿章成才观,重视人才富矿,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特征的个别化教育服务;并给予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扩大超常教育范围,促进城乡超常教育一体化,大力推进双超常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研》2009,(6):F0004-F0004
睿达资优教育(原奥博教育)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发学生自身潜能、重视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以全国学科名师为核心力量,以培养全国资优学员为教育目标,秉持“办精品学校,育精英人才”的办学方针,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睿达自有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上海市唯一教育领域综改示范区,浦东正在打造与引领区要求相匹配的教育人才队伍,为区域教育改革探索持续发力。近年来,浦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各项任务正陆续铺开。2月10日,《浦东新区关于促进教育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教育人才10条”)发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浦东首个教育人才专项政策,其激励力度之高、人才涉及面之广,前所未见。2月26日,浦东新区第三届“双特”论坛暨第二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隆重举行。论坛邀请了全市教育领域专家,畅谈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同时开启第二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入手,在进一步阐述“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人都有超常潜能,人人都需要超常教育”的新理念,进而从人脑潜能和多元智能纵横两个方面对这一新理念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两大关键——“超常潜能超常发挥”。  相似文献   

8.
教育存在与教育意识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培养创新人才已是世界教育的共识。[1]但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下降,原因为“创新能力不足”。[2]国内最新教育调查也表明,我国“大学生创造力呈下降趋势”[3]。为什么在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识的情况下,我国的创新教育却不尽人意呢?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并非是缺乏先进的创新教育科学理论,而是现实的教育存在和教育意识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作用,阻碍…  相似文献   

9.
推进上海数学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18-19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在上海市金山举办了“上海市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上海市教委张伟江主任、中国科学院李大潜院士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报告.作大会报告的还有本刊主编张奠宙先生、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本文是唐盛昌校长在“上海市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上的报告提纲.  相似文献   

10.
台湾资优教育始于1962年,到现在已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了解台湾地区资优教育的发展概况,探讨台湾资优学生鉴别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分析其多元化的实施模式,讨论资优教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们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1月起,《小学教育科研论坛》正式更名为《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为适应《论坛》更名后的实际需要,为纪念《小学教育科研论坛》创办三周年, 原《小学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于近日在河南登封举行了“小学教育科研人才培训高峰论坛”。原《小学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名誉站长张吴光教授作了《小学教育科研人才的需求与教育培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创新教育心理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大会[1]标志着“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共识。学校能否有效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与学生在校的个性尊重、民主管理、想象力发展、学习动机、学习信心及人际关系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发展密切相关。调查了解在校生的上述心理现状,是实施“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目标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出于这一研究目的,我们进行了与创新教育相关的心理调查研究。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设计了与创新教育相关的8项问卷心理调查表。每题设5个选项,主要内容涉及在校生对学校民主管理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是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指导下召开的最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大会报告代表着近年来数学研究的总体性的焦点问题、发展趋势和重要成果.近年来,数学资优教育成为大会热点之一,本文从ICME-11关于资优教育的相关报告来看数学资优教育的新动向,以期对我国的资优教育能有一定的启发.1数学资优教育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什么是“创新”和“创新人才”?学术上对它们是如何界定的?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关系?该从理论上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证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超常教育亦称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是针对超常学生的独特优势,突破传统教育体制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实验.我校经过22年的实践探索,已基本形成了超常学生的选拔及具体教育模式,但在"如何促使超常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什么样的教师最适合超常教育?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人才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学校应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特殊使命”来抓。199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无论大中小学都应加强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的内涵是指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的想法,不满足现状,不满足现成的答案,不墨守成规,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的问题,凡事问一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亚洲艺术教育论坛以“艺术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主题,探讨如何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使中国的教育更加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广泛总结和交流,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来培育和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  相似文献   

18.
大学少年班教育十年来的丰硕成果已充分说明,发展超常教育,是加速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王学军)2002年12月中旬,第三届“广西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年会在梧州市召开。会上,广西中心课题组的负责人传达了第五次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研讨会的精神,对我区2002年的课题工作作了总结。梧州市万秀区教育局等一批单位和学校作了经验介绍。与会代表参观了梧州市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校的创新教育成果汇报。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