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任友群 《教育科学》2002,18(4):40-42
学习隐喻的变迁体现了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进步。特别是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越业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以建构主义理念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必然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学习者,一切将围绕学习行为而展开。本文回顾了学习隐喻的变迁,分析了人类的知识建构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习环境设计的新方法:应用多元评价促进学习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评价的学习环境构建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理念变迁、方法创新、技术支撑和应用案例等四个层次介绍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实践表明,基于评价文化理念和多元评价方法设计学习环境,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评价反馈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信息与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该介绍的是如何构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着重介绍了网络学习环境的三个基本要素:学习内容、通讯工具及协同合作,并对每一要素的特点及可利用的工具进行了分析,章最后呈现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实例。  相似文献   

4.
试论学习环境及其数字化——一种教学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寻一条可操作的学习环境设计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学习环境的本质是要对学习活动提供保障的观点,尝试从教学论的视角出发,将教学环境对学习活动的六大保障要素视为教学论视角下的学习环境,并从组成结构的完备性方面同国际上公认的学习环境要素观进行了耦合性分析,阐释了观点的完备性,提出了从六大保障要素着手设计学习环境的新途径.此外,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背景之下,本文提出了学习环境数字化的问题,认为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应用的高级方式,具体手段包括构建纯粹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混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后者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手段.通过分析技术应用观的历史变迁以及ACOT的成功案例,本文提出了学习环境数字化要树立一种"技术方式观",并以改善学习品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郅文江 《教育信息化》2003,(4):75-76,77
教育的信息化、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带来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新的环境下学生如何学习,应具备那些学习技能,是每个学生面临的现实。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等问题。本文从信息时代对学习的要求;信息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技能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技能的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法及指导;学习的评价等问题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6.
阐释了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学习环境理论,认为要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应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学习环境。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立中外教、学科教师与助教联合授课的学术英语合作式教学生态链,重构针对研究生外语需求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的做法,并说明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远程教学课程中各种学习环境创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优质的远程教学课程,优秀的远程教学课程中应创设三种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及智能导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本文首先从社会信息化对学习环境变革的诉求出发,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并指出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轻松的、投入的和有效的学习;然后,分析了普通学习环境与智慧学习环境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六个方面的明显差异,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系统模型和TRACE3功能模型;其次,从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当今技术发展对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支持;最后,描述了五种典型智慧学习环境应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谈学习环境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强调,本文从物理学习环境、技术学习环境和情感学习环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探讨,反思了一些当前学习环境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远程教育课程中各种学习环境创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优质的远程教育课程,优秀的远程教育课程中应创设三种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及智能导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教育界形成了一阵多媒体网络热潮的时候,本文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简要分析其特征,并介绍阵外有关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四条原则及其优越性;提出了网络教育环境的五点负面影响,并认为在应用先进技术时,首先要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最后提出了积极开展应用试验的三点建议和应郑重解决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历史演进的轨迹和大学现实逻辑分析来看,大学组织学习是与大学制度变迁相伴而生的,大学组织学习是大学制度变迁的序曲,学习是大学制度变迁的引擎。所以,有必要建立组织学习的主体,完善组织学习的环境和提升学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网络学习环境,其诸多的优势和完备的功能有效地持了学习的学习活动。网络学习要根据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及功能,使自己具备网络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网络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架构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现实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增强现实环境中的学习注重虚拟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在现实环境之中设置虚拟信息,让学习者使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在虚实融合环境中与学习内容互动.本文首先介绍增强现实的核心特点及与虚拟现实的区别,然后简要介绍了增强现实的技术实现流程,梳理了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个自主研发的增强现实教育应用案例——“未来之书”,并阐述了增强现实技术对于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即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符合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可能是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文章最后总结探讨了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往幼儿园的活动室环境布置较多地关注艺术性和观赏性,教师在开园初总是忙着找范例和资料剪剪、画画、贴贴,注重观赏的效果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却忽视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随着环境意识、课程意识的不断增强,幼儿教师逐步认识到,应创设富含教育价值的活动环境,真正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与环境亲密接触、有效对话,让活动室的墙面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并努力使环境承载和折射教育丰富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智慧。我们课改实验组的教师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上发挥聪明才智,巧设主题墙,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开端式学习环境(0pen—endedlearning environments)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的学习环境。介绍了开端式学习环境的4个组成部分,阐述了开端式学习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开端式学习环境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日寸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提供经过设计、开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让每个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自主地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否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体现,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而要探讨网络环境下主导与主体作用,有必要分析一下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和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适应,用一句话解释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适应性,国内学者基本上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个体为取得自身与环境相互协调而在某种身心活动或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能力特征。所谓学习适应性,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编的《(学习适应性)手册》中提出:“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学习适应性应包括身心发展、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几个层面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于是学习环境的研究逐步兴起。对国内外学习环境研究进行了历史回溯、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明晰了学习环境研究的历史发展线索,并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不足:已有研究比较忽视从学习过程本身、学习者本身以及人与文化的同一性对学习环境的制约,无法做到对人的学习生命的真正关注和关怀,这就需要采取新的研究视角——文化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课程是研究性活动的载体.研究性课程建设应有利于良好学习方式的构建。在新的课程理念之下理解研究型课程.必须建立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