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徐渭的《南词叙录》作为中国古代唯一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徐渭在文中论述南戏相关问题时,体现了他对南戏创作的重要美学思想———“情”。这“情”可以从创作主体、艺术形象和戏曲内涵三个方面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2.
林巧敏 《文教资料》2006,18(22):65-66
“性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个词语。自30年代起,林语堂对性灵文学的提倡是不遗余力的。但他所提倡的“性灵”是结合了中西方以及五四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学观念而成的。本文试就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领域谈谈他的性灵文学观,这种文学观在小品文创作中的实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在明嘉靖“以曲为本位”的戏曲理论体系的背景下 ,徐渭对曲白科介这些戏曲形态因素 ,都能超乎前人在理论上加以阐述 ,在创作上大胆实践 ,显示了他虽不成熟却极富启示意义的戏剧形态观。  相似文献   

4.
山水小品文阅读的难点是"以小见大"。山水小品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山水走向文人山水和社会山水,采用“以人观物”“以物观人”“人物互观”等方式,破译山水物象的形相密码、情意密码和入世密码,才能帮助学生读出小品文中的乾坤,读懂作者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5.
徐渭的本色论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是“俗”和“真”。徐渭的禀赋遭遇和人格思想决定了他的学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和鲜明的个性意识使他确立了新的戏曲美学标准。提出了以心灵觉醒为基础,以通俗自然为核心,以摹写真情、真性为目的的本色论。在他的杂剧《四声猿》,理论作《南词叙录》、《西厢序》等中都有确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由于小品美文的流行 ,周作人的文化小品文以其冲淡、自然、优美的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周作人 ,字岂明 ,我国现代作家 ,鲁迅的二弟 ,“五四”时期一度为文化战线上的一名闯将 ,后思想逐渐消沉。 1937年日本占领北京后 ,他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全国解放后 ,他从事文史和翻译工作 ,著作颇丰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小品文和散文方面。 30年代时 ,他和林语堂一起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 ,文章自成一家 ,曾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这篇《故乡的野菜》就是他的一篇优秀之作。文章通过对故乡三种野菜的介绍 ,以…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丰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冲淡平易、闲适淡雅的闲适小品文.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十分浓厚,尤其是他对于晚明“三袁”的“性灵说”的推崇,成就了他闲适小品文主要的文学风格.通过梳理周作人小品文形成的源流及其创作过程中的主张,以及其小品文最终的命运,来逐层探寻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晚明情结.从现代人的角度重新估价周作人闲适小品文的文学价值,力图给它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徐渭的本色论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是“俗”和“真”。徐渭的禀赋遭遇和人格思想决定了他的文学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和鲜明的个性意识使他确立了新的戏曲美学标准。提出了以心灵觉醒为基础,以通俗自然为核心,以摹写真情、真性为目的的本色论。在他的杂剧《四声猿》,理论著作《南词叙录》、《西厢序》等中都有确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小品文概念的模糊,给小品文的研究带来了非科学性。小品文就其文体而言,指体制短小、形式自由、题材广泛、语言隽永、笔调闲适,文以自娱的散文作品;其精神内核是自娱性和闲适性。小品文当起源于西汉滑稽短文。晚唐小品不属于小品文范畴;现代散文中的“匕首”、“投枪”式小品文当属于杂文。  相似文献   

10.
杨冬 《文教资料》2013,(5):68-71
正如歌德所言,生命中的痛苦往往在艺术中有精彩的体现。艺术家不仅作为其天赋的发言人,同时也是时代的见证者与审判者。在这篇文章中,根据晚明大写意花鸟画家徐渭艺术创作的时代和艺术背景,我将分析其著名的作品《墨葡萄》中的诗,书,画以及诗画结合。作者认为诗画之所以相得益彰,主要在于两点,其一,对落魄人生总结的诗文和无拘无束的书法风格为画定下了一种悲观的感情基调,很大程度上决定且影响了观画者理解画的角度。其二,画为诗"显形",通过画面结构和布局(孤立,藤断),人们能够清晰深刻地体会到徐渭诗中所描述的悲惨程度。之后,本文又论证了徐渭一生中的不幸遭遇导致他具有尼采所说的狄奥尼修斯艺术精神,因此成就了他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11.
“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揭Xi斯,不仅是一代诗人,也是一代散文家,他的文名为诗名所掩盖,因而散文创作一直被后人忽视,成为揭氏研究的一个空白点。笔乾初步探讨其散文,认为;一,揭Xi斯散文的创作类型多样,内容丰瞻,远非前人所评能够涵盖,二,揭氏散文有深广的忧患意识,同时又逸出儒家思想,有逍遥的自适情怀,三,揭氏散文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影响了元代的散文,而其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尚古的文学观,则成为明代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文学思潮的前响。  相似文献   

12.
侯方域的散文受到汉代史传散文、唐宋散文、唐代传奇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影响,同时亦受到元、明时期戏剧及明代小说的影响。他汲取小说创作的营养,在表述中运用小说化的语言,使得作品的题材范围更趋广博,叙事艺术更为独特,行文特点更加鲜明;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晚明儒家道德价值体系在士人心中的瓦解,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不仅使山水对袁宏道的人生具有了以往不同的意义,也使他对山水审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与“奇”之追求。通过山水与自我的共鸣和互动,我们可以体察袁宏道所代表的晚明人自我意识的高扬。  相似文献   

14.
刘基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成就,后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也自负一代文宗。论文抓住刘基散文的理明气昌与气昌而奇的风格特征,从散文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考察其艺术成就与影响,论述了刘基在唐宋八大家地位的确立与宗尚形成中的先导作用,及其与明代复古运动的关系等,进一步深化了对刘基散文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复古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提出指责。虽然朝鲜文人的评价多受中国文人的影响,但这些褒贬不一的批评是对中国李攀龙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对李攀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与李攀龙、王世贞鼎足而三的明代中后期文坛领袖人物汪道昆,其散文创作极具特色。汪道昆散文既不是纪昀所批评的那样"刻意摹古,时援古语以证今事,往往扜格不畅,其病大抵与历下同",也不是时人所褒扬的那样称之为"闽中三绝"。汪道昆散文在情感表现上体现为理直气壮、感情充沛;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工于描绘、形象生动;在章法体例上颇同司马迁。  相似文献   

17.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名家,也是颇具独特风格的文人画家。他特殊的个人经历贯穿在他的绘画当中,从简淡高远的笔迹到冲淡平和的意蕴,表现了他寄情山水、超然物外,以笔趣"卧游"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20.
沈守正的《诗经说通》是明代众多《诗经》学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诗经说通》中,沈守正采用了"通其滞义、归之合并"等解《诗》方法,以文学文艺之眼光解读《诗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晚明《诗》学发展的新特征。同时,由于时代等因素局限,沈守正在解《诗》时也难免存在不足和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