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母语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母语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主要的语言教育形式,它通过语言来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而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学科,它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又通过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语言。因此,在母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的今天,我们应站在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2.
三、汉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的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说,就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教育尤其是作为民族之魂的母语教育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应成为当前文化界和母语教育界一个颇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题。事实上,母语作为传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母语教育,是继中学母语教育之后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育,也称之为母语高等教育。一、母语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语言不只是工具,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失去一种语言,就是失去一个文化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脉相连,密不可分,除了语言技能的传授,母语更担负着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鞠晨曦 《湖南教育》2013,(12):26-27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另一个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在教育中,外语教育和母语教育是不可能等量齐观的。中小学生学外语,主要目的在于对语言工具的掌握;母语教育则不同,在读书识字的同时,了解、领会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而现实的情况是,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都发生了变异。随着试题越来越标准化,解题越来越技巧化,母语教  相似文献   

5.
《河北教育》2011,(3):48-48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民族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对外是屏障,对内是黏合剂。可是,我们对母语的重视往往及不上对外语的程度,这实在是荒唐。初中进入高中的保送生只要检测数学、英语,语文无此殊荣。在很多国家,母语教育的分量都比我们重,比如美、法的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07,(4):24-24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督学成尚荣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发表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一文,文中提出,母语教育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全球化是一个与多样性、多元化同时进行的过程,连接着文化的本土化。加强母语教育的实质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认同不仅是一种身份的定位,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参与的过程。文化认同的关键是文化自觉,加强母语教育既要关注母语根源性这一基本属性,又要关注母语的言说、表达方式的深层定义。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别人、吸纳多元文化,自觉地担负起发现自己、丰富人类文化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7.
日语是日本的母语,但“日本语教育”并不指母语教育,而是指以日语为外语的第二语言教育。日本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语言实用为原则,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已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鲜明特色。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教育承传人类文化,语言承载民族精神。母语教育强调民族特色,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国际母语教育的总趋势,也是日本母语教育的基本方针。自“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母语教育在学习和吸收他国经验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母语修养是文化修养的重要显现,联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实施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守护民族语言情感的重任。他们有必要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强烈的文化意识,以此展示母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习惯,从而维护汉语的健康纯正和中国文化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中国语文教学,切实推进大学生汉语文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更紧迫地提上了日程。在目前母语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中,普遍谈及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母语水平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是就业前景,其严重程度日益显现;二是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一部分,汉语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这样的认识自然是正确且尖锐的。而如果我们将母语教育的目标设定得更久远些,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考量,则将辟开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而这些,正是由母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母语教育的精义之所在,是我们重视母语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  相似文献   

11.
由西方社会主导和支配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及其教育提出了挑战。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养成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对当前我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增强民族认同和借鉴、吸收外来文明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我们应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渠道系统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推进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之花: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3.
母语修养是文化修养的重要显现,联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实施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守护民族语言情感的重任,他们有必要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强烈的文化意识,以此展示母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习惯,从而维护汉语的健康纯正和中国文化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爱国情感、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母语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留住学生的精神之根,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当下,母语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姑且不谈如火如荼的外语学习,来自网络、电视、非法书刊的各种"新语言"楔入母语的躯体,"文化冲突"威胁着孩子们对母语的健康建构。未来的时代首先是"文化重构"的时代,保护母语和优化自己的文化基因,正在成为一个大众瞩目的话题。语文老师直接肩负着母语教育的重要使命,要牢牢占据母语教育的有利地形,为神圣的母语生存、发展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母语教育以其无可比拟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历来得到每个国家、民族和广大民众的推崇和重视。然而,从报端看到几则消息和目睹的一些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母语教育的忧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学家斯宾格勒说:“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即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刁培萼认为语文教育蕴涵了中华民族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中华民族精神。曹明海又说:“汉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责任,又必须以涵养民族情感,唤醒民族文化意识,振奋民族文化精神为其特有的功能”。诚然,  相似文献   

19.
180分的断想     
吴雁驰 《湖南教育》2013,(12):25-26
北京高考改革,将语文考卷的分值从150分提升到180分,而英语考卷从150分降到了100分,这体现了北京教育充分发挥高考评价的积极作用,以高考评价为手段,调整、完善课程实施的课改思路。该举措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植根母语文化全面发展学生素养的教育思想。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而事实上,目前的语文教育并不尽如人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湖北省高考考了这样一道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