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包括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情景,它隐而不外显,旨在营造宽松的教育情境。隐性课程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隐性课程中所获得的规范、价值、态度或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及其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把自学能力的培养纳入隐性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纳入课程体系,定位于隐性课程.要整体规划自学能力培养的隐性课程,按照学生的学习进程,逐步增加学生自学在教与学关系中的分量;在学生的不同年级.要有所侧重地中安排自学能力培养的要素;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贯通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建设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电大学生中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在课程设置中,显性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除在显性课程中的人生观、心理学等课程中有理论学习外,更多的锻炼与实践环节便是由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来完成的,所以隐性课程的开设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电类基础课是工科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应注重探索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分析与综合式教学,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美术教学作为一门文化艺术类课程,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开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这就需要充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构建环境性隐性课程、实践性隐性课程和研究性隐性课程,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锻炼,通过多种渠道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7.
邢华 《考试周刊》2015,(18):150
艺术类课程是大学培养艺术人才的基础课程,在整个大学教学改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艺术类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基本技能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训练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确保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发挥潜力。在我国传统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忽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象。因此,本文从分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对大学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这就需要充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构建环境性隐性课程、实践性隐性课程和研究性隐性课程,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锻炼,通过多种渠道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建文 《江西教育》2001,(12):12-12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隐性课程具有各种要素,各要素又有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因而形成了隐性课程的自身的分类结构。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将隐性课程分为以下三层结构:物质———空间类。作为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指学校的建筑、校园的规划、学校的地理位置等物质与空间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正式课程之外的影响。这一结构处于最外层,可以被受教育者直观,也容易移植和改变。组…  相似文献   

10.
陈娴 《物理教师》2005,26(8):52-53,55
运用隐性课程的概念分析了国外物理教材的内容,发现栏目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议我国物理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既要注重显性课程的内容,也要加强隐性课程的内容,从而实现物理课程的多元目标.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builds on the recent Special Interest issue of this journal on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in Transition’ (2011) and the way that the debate about philosophy in schools has now shifted to whether or not it ought to be a compulsory part of the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puts the spotlight on Catholic schools in order to present a different argument in favour of introducing compulsory philosophy lessons into the curriculum. It is explained that in faith schools, such as Catholic ones, there is an additional need or imperative to have compulsory philosophy a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This is because it serves as an effective way of avoiding the inherent dangers of confessional education, particularly the indoctrination challenge. It is argued that Catholic schools also have some intriguing theological reasons that can be used to justify the inclusion of compulsory philosophy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It is proposed that when it comes to philosophy in schools there is a distinctive Catholic school perspective. As part of this it is explained why Catholic schools, perhaps more than others, need philosophy to be a compulsory part of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政策中存在硬性与软性部分,前者的执行相对容易,而后者的执行与监督就难于保证。新课程政策中的软性部分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而且它们也恰好是教师们容易抵制的部分。在未来的新课程政策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后续政策中软性部分的制定、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及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课程特色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本文认为,高职课程至少要有课程目标的职业定向性、课程内容的应用技术性、课程组织的实践性、课程实施中产教结合的高层次等特征,并介绍了几种合乎这些要求的高职课程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基础课,以任务为中心的技术课程,以技术开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课程,以及用于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微型课程等。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的转变,教师被赋予了新的权利,他们从课程实施的听令者逐渐向课程领导者转变,成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引领者,进而推动课程的改革。具体来说,教师课程领导是通过平等合作探究分享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决策,以期革新学校课程、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课程领导是一种团体领导,并不是一个人进行决策,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In the 2000s, the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dubbed as the ‘yutori curriculum,’ introduced a new subject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tegrated Study’ as its prominent feature. Comparing curriculum orientations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after the WWII including Integrated Study, this paper aims to offer a genealogy of postwar Japanese school curriculum primarily based on a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guidelines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which is emblematic of the extending power of postwar Japan's curriculum authorities. Although Integrated Study was purportedly child-centered and put emphasis on each child's personal relevance and each school's autonomy,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tegrated Study in the yutori curriculum was rather a technology that disciplined schools, teachers, and classroom processes to shape children into morally good and cognitively flexible Japanese nationals. Despite its rhetoric of child-centeredness and personal relev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grated Study as part of the yutori curriculum was ultimately part of the state's move to gain further control over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省部分中职校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行网络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是,专业建设与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和专业建设的市域协调问题。改进专业建设的对策是坚持解放思想,认真对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科学论证;进一步突出重点专业,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关注一般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原来隐藏在课程背后的各种深层次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课程领导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校长课程领导进行研究已成为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应成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基础之一,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分析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及课程实施的方式三个方面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型活动课程的学生发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课程是当前中小学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最不易把握的部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对活动课程的学生发展意义认识不够。因此,从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精神的培养三方面可以全面认识活动课程的学生发展意义;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三个角度可以建立活动课程发展作用的机制,以求达到深化认识、促进发展、有利落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政策指引、高职院校重视、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人员不断进行理论探索,诸多因素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过程中合力引发了课程热。本文分析了课程热在我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迫切性,同时也对课程热存在的危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